自从比女儿还“慢”后,我发现一个教育好孩子的诀窍-反向育儿

兰妈谈育儿 2023-03-09 21:44:12

文/兰妈谈育儿

我有两个贪玩心特别强的女儿

尤其是大女儿简直是把“贪玩”这个词诠释得太形象了

暂且不说学习是如何拖延磨蹭

书包、衣兜、学习桌、和枕头底下全部都是纸片片

每天晚上睡觉前手里更是随时拿着一个小东西把玩

小小纸片都能摆弄一个小时的玩心大,时常需要一个扩音器去提醒她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像每天回家的真实状况也是催了学习、催睡觉:

“吃完饭赶紧写作业”

“写完作业赶紧睡觉”

“要不然明天就起不了早,会迟到的”

可突然有那么一天,我觉得一句话说多了,真的会让人特别厌倦

不知道孩子听了是什么感觉

但一句话的影响力在逐渐被消弱后,剩下的只有难受的焦躁和无助

做到比孩子还慢,才能激发孩子的“急”

就在上周末,眼瞅着都快到深夜22:00了,女儿还在和妹妹玩得起嗨

催了又催,终于把俩娃催上床睡觉,可遇上贪玩心强的孩子怎会就此打住呢

睡在被窝里的她们,不知道因为一个什么小东西,从开始的说悄悄话,慢慢争得面红耳赤

你不让我一句,我也不让你一句

面对剩下的一触即发战争,我无力感十足,突然不想再催促她们,也不想再重复“赶紧…”了

于是,我从唠叨催促的包办模式,转换成让自己歇息的反向模式

那天晚上

我淡定地丢下一句话:“为了给你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我觉得决定以后都不催你起床了,早上闹钟一响,记得自己早点起床,别迟到了”

当然,为了防止早上出现严重的拖拉现象,我还特意把闹钟提前了10分钟

就那样,漫长的一夜各有心思,也不知道姐妹俩最后到底是几点入睡的

等到第二天清晨,一阵吵闹的闹钟声早早地惊醒了我们母女三人

看了看侧面睡得朦胧、睫毛还在眨动的两个女儿,我没有说话,只是扯了扯被子盖过头,然后接着睡回笼觉

大概过了四、五分钟后,闹钟再次重复提醒

这一次,两个女儿纷纷睁开朦胧的眼睛,大女儿有些不理解地说:“妈妈,你怎么不叫我起床”

我看向女儿认真地回答说:“咱们昨天晚上的约定是不是忘记了呢?我觉得你跟妹妹都会表现得很好”

看得出,女儿瞧见我认真的状态后,当下就着急了

她以三下五除二的功夫麻溜爬起床,穿衣服的速度也比以往干练了不少,在加速忙活时还不忘催促妹妹说:“快点,快点,要是迟到了,看我怎么打你”

当时听到姐姐催促妹妹的声音,我还躲在被窝里忍不住笑出了声

看来,谁做了催促的那个人,就很容易成为怨妇

最后,大概也就是二十分钟的时间,俩姐妹就整装待发地出现在我的身边

而那天早上,我也通过“反向”思路成功地扳回一局

同时也意识到一件事,即:反向育儿或许是教育好孩子的一个小诀窍

学会示弱,才能让孩子出其不意

前不久刷到一个特别形象的视频

一个大概3岁左右的男孩躺在地上放赖,旁边站着得是袖手旁观的父母

比起一哭就抱、一闹就哄的育娃模式,这对年轻夫妇的观望式反向育儿,瞬间就引起了关注

有人说:“为这位妈妈点赞,不能惯着孩子,等娃知道没趣儿了,自己就会站起来”

也有人说:“孩子的情绪要释放出来,如果情绪积压太久会有心理阴影,能躺在地上放赖,就说明是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说起孩子当街放赖、乱发脾气这件事,很多家长都算是经验丰富的“过来人”了

而大部分家长的心理是什么样呢?有位亲戚就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她说:

“我女儿从一岁多就开始在大街上打滚,一直到5岁多才慢慢消停,以前真的不想带她出去”

“每次在地上哭嚎,没有半个小时以上绝对不会起来,路人还一个劲地劝我由着孩子,也不怕孩子哭坏,那时候真的很丢脸”

孩子为什么当街耍赖威胁?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

记得,兰妈女儿小时候特别爱哭、还动不动就躺在地上放赖

有一次,我在卫生间洗衣服忙得焦头烂额时

玩儿童车挺嗨的女儿突然张嘴大哭,当时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检查无碍后才放心

可这种间接性的大哭每隔一会就会重来一次,全当是女儿心情不好,也没有当回事

大概有了3、4次之后,小家伙开始躺在地上放赖、双脚乱踢

看到那一副欠收拾的模样,本想着狠狠地教训一番、让娃长长记性

刚巧女儿的双脚又毫无意外地踢到我身上,借此机会我开始低头抹眼泪,假装被女儿踢哭了

果然,女儿见到情形不对后,立马起身给我揉揉被不小心踢到的手臂

从那以后,我尝到了示弱教育的甜头

比如,盯着电视不放、一说关电视就炸毛时

我会示弱性地说:“我好伤心,你现在有了电视就不要妈妈了,真想你陪我聊会天”

女儿听到这句话就立马来劲了,一句“聊什么”,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

所以,当孩子大发脾气、当街耍横时不妨做个需求性的示弱家长,这种被需求的出其不意也会让小家伙更有表现力哦

走孩子的路,让孩子变得无路可走

听朋友说,她认识一个10岁男孩

因为沉迷游戏这件事情,经常和妈妈吵得不可开交

老母亲越是苦口婆心劝说,孩子的脾气越是暴躁

每次一说起玩游戏、不好好学习这件事,男孩就会拂袖而去,不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就是从学校逃学找朋友开局PK

有一次,还因为逃学的事情和妈妈发生了争执,情急之下男孩把妈妈推倒了

而伤心到极致的妈妈,也因此赌气不管孩子了

这件事被远在外地的爸爸知道后,他特意赶回家

那段时间,爸爸也索性将计就计,男孩喜欢打游戏,他就按照比写作业还严格的要求去陪儿子天天玩游戏

比如,玩游戏不只是打一局那么简单,每次还要做好复盘总结记录,为什么赢了、为什么输了,这些统统都要记录下来

刚开始的时候男孩还乐得自在,觉得自由的味道实在是太甜了

可随着游戏的败局越来越多,男孩身上的焦躁和挫败感也越来越明显

没过多久,男孩就沮丧地对爸爸说“我不想玩游戏了,我想去读书”

这就是典型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

对于小朋友来说,沉迷游戏只是一时的激爽感,为什么要喜爱到食不下咽?其实多半还是在于求而不得的稀缺

当我们允许孩子去走他们渴望的路时,你会发现,激情澎湃也就是那么一阵时间

在“走孩子的路”这个阶段,试着和孩子建立共同话题、产生共情心理

你会发现,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处可走的反向育儿里,孩子对自己言行的体验感就是一节生动的课堂

那种对自己行为、和做决定的“身教”体验,也往往比家长的“言”教更有领悟价值

如果孩子是属于“不撞破南墙不回头”的性格,反向育儿的自我感觉体验,会让孩子慢慢成长起来

反向育儿不是惩罚,记得让孩子带着责任成长

我认识的妈妈群里,晓晗是一个脾气比较急躁的宝妈

有一次,她正在整理家务时女儿在一旁不停地捣乱

前脚刚整理好的玩具、后脚又扔得七零八碎

看着一地乱糟糟的玩具,晓晗只是简单地批评几句

没想到,女儿听后直接开始跺脚大哭,不管怎么哄、怎么沟通,依然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

那一刻,老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决定转化教育思路

晓晗先把女儿关在房间里,然后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并且还放话说:“今天这些玩具如果不收拾好,就不准吃饭,不准睡觉,更不准出这个门”

三个“不准”,再配上没有商量余地的强势表情,孩子一瞬间就变得安静了

那个时候,晓晗还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的教育方法起到了效果

殊不知,这种没有商量余地的强势教育,已经慢慢成为女儿内心的一道伤疤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和谁都能相处得特别开心,唯独一见到妈妈就安静地连一句话都不肯说

面对这件事,大家都觉得是晓晗太强势让孩子感到害怕,可晓晗却认为“不给孩子一点王法,娃子根本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现在不是都流行反向育儿吗”

一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反向育儿真的是让孩子变得更听话吗

不,反向育儿不是控制、不是惩罚,更不是威胁

反向育儿的本质,其实就是家长自我改变的带娃策略,更是孩子从包办、被动成长,慢慢实现寻求价值感的自我成长

每个人都希望被认可、被支持、被尊重,孩子也是一样的

反向育儿也是希望家长能够把自己当成孩子,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当我们能够和孩子并肩成长,慢慢放手,让孩子去体验更多自我成长时,家长能轻松带娃的同时,孩子也能在更多自我实践、参与和领悟中学会对自己负责

而反向育儿之所以有着不错的教育反响,主要还是感觉体验的“身教”领悟

比如,通过一些反向方法去增强孩子责任感

当孩子不想收拾玩具时不妨采取反向引导模式,告诉孩子:“这些玩具你是不是不需要了,如果不再需要了,可以把它们打包送给需要的小伙伴”

像这种反向性引导呢,比起我们苦口婆心劝孩子整理、归纳要更具责任感价值

首先,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反抗好奇心,你越是禁止、孩子就越想挣脱挑战

其次,苦口婆心的规劝过于单一、且被动形式,如果孩子不愿意整理收纳,也容易让气氛陷入紧张的权利斗争

最后,反向育儿不是惩罚,是通过慢等待、示弱引导、家长变成孩子等方式,让孩子在主动成长里找到归属感,并获取责任价值的顽强精神

所以,在反向育儿这条教育路上,父母学会适当放手的同时,还不要忘记将选择权、决定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享受胜利的喜悦,也要承担失败的结果

如果反向育儿的成长空间只是换一种方式让孩子听话懂事,那可真是“反”了

也请记住,日常教育孩子时,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一个相对于“宽松”的成长气氛,让孩子主动性、积极性地不断调整和纠正自己

你会发现,这种有爱有松的“碰壁”成长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壮实

那么,关于“反向育儿”这个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28
兰妈谈育儿

兰妈谈育儿

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