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后代现状:无心进入政坛,大多从商,从不言是伟人后代

热情的小狐狸 2024-12-06 08:26:34

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革命斗争,毛主席始终相信人民群众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主人,他没有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任何的现实遗产。

如今,子孙后代们也都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奋斗方向,过去毛主席对他们的要求就有很高,如今的他们也是各有所长。

嫡孙毛新宇

毛新宇是目前毛家后代中受关注最多的,因为他的身份是毛主席唯一的一位嫡孙,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这种身份的价值不言而喻。

不过,毛新宇的人生选择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出生于1970年,当时毛主席已经有77岁高龄了,老人家听闻孙子出生也非常高兴,就为他起名为“新宇”,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爷孙俩在6年间都没有留下一张合影。

毛新宇也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读书学习,过着和很多普通人类似的生活,并于199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

母亲邵华在那时找到了他,对他说:“你大学学的就是历史,妈妈也尊重了解你的爱好,现在已经有人在研究你的爷爷,你作为他的后代反而不去研究,还符合你的身份吗?”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毛新宇才认真考虑起母亲的建议,为了能系统性学习毛主席思想内容,他又发愤图强考取了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师从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研究员刘国语,并加入了解放军。

那些革命、建设的历史在毛新宇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他对于爷爷就更加崇拜和敬仰。

很多人渐渐知道毛新宇的真实身份后,对他而言也是一种“重担”,他自己都说:“我感觉到我的朋友、同事把对毛主席的敬仰和热爱转移到我的身上,压力太大、责任太重。”

他的性格是极为朴素近人的,无论谁与他聊天,他都能侃侃而谈。

2009年,年仅39岁的毛新宇晋升为少将,成为共和国第一位“70后”少将,有人问他“能给自己打几分”,他的回答是:“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我只能给自己打6分,还需要努力。”

至于新晋的身份,毛新宇也不避讳:“肯定有家庭的影响,这个是客观事实,不能回避。”

关于挣钱这件事,他是向来不看重的,还乐观幽默地表示:“钱这个东西就像苏联的卢布一样,不能没有,但只要能维持日常生活就好了,追求过多的财富是没有用的。”

如今,毛新宇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茁壮成长,儿子毛东东更是穿上了军装进入军校学习,这些还是让毛新宇极为开心的。

侄女毛小青

哪怕与毛新宇相比,毛主席的侄女毛小青都是幸运的,她曾与主席待过一段时间。

1969年,毛小青跟随父亲在中南海住了两个月,她对于军队也充满感情,还向叔叔提起:“我想要去部队当兵。”

当时毛主席的一句话也令她印象深刻:“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你现在还很年轻,要抓紧时间学习更多文化知识。”

至于她后来如愿投身军营,也没有任何人帮她打招呼,她是回到韶山后通过正规程序报名的,当兵那6年她也一直都是最普通的士兵,部队的首长、战友都不知道她家里的情况。

1976年调入汉城大酒店工作是毛小青人生的重大转折,这种变动对她来说也是挑战。

她始终记得刚进入酒店的那些日子:“以前是要和技术打交道,现在管理酒店是人力资料、服务流程什么都得管,要协调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我从洗马桶、刷盘子开始学,一直到了解每一个细节。”

在餐饮领域深耕20年,毛小青也赶上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很多昔日的朋友都踏上了经商之路,毛小青明明在餐饮领域很有建树,一切都是靠她自己得来的,可那时却犯了难。

开饭店的想法被她告诉了自己的姐姐李讷,李讷开导她:“现在人家都兴下海经商,我们一定要记住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话语。”

靠自己的本事开一家饭店,何尝不是自力更生的一种体现呢?

就这样,毛小青开启了创业之路,她后来说:“创业遇到的困难太多了,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朋友们见到她时,她依旧是朴素、端庄的,还说:“我们的菜馆没有欠债,能够维持菜馆的日常开销就可以了,我一直没有私家车,都是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车来往于住所与餐馆之间。”

时代在进步,毛小青的餐馆也在与时俱进,引入了现代营销理念后,毛小青还有了“国际布局”的想法。

无论怎么发生改变,天安门城楼悬挂的伟人画像,总是在提醒着她不要忘记自己还是毛家人。

外孙女孔东梅

孔东梅是李敏的女儿,当年还是李敏把女儿出生的照片拿给毛主席看,毛主席就起了“东梅”这个名字,这里面包含了他的“东”以及他一生都很喜欢的“梅”。

名字的事情也一直是孔东梅极为自豪的事情,与毛新宇类似的是,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位顶天立地的外公,平日里跟随外婆在上海生活。

一直到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时,孔东梅才开始真正走进“外公的世界”。

当时母亲李敏写下了一本《我的爸爸毛主席》,孔东梅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起来,很多真实的历史就这么浮现在脑海,也让她感同身受:母亲一辈子都极为低调,那时外公就教育她不要鲜花、不要掌声、要夹着尾巴做人。

她也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就拿起笔写下了《翻开我家的老影集》。

在美国,她走过很多书店、剧院、博物馆,以浓厚的兴趣看待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也喜欢纽约那种大都市风格。

该考虑人生时,孔东梅还是认定事业发展应该在中国,学习了很久国际政治后,她更渴望了解自己的外公,他们那一辈人是新中国的开创者,想要了解中国的今天,就必须得了解那段历史。

伟人后代的人生也从不是一帆风顺的,1999年他就接连遇到“父亲突逝,母亲大病,哥哥远在海外”等,让她更是难以喘息;她也很了解,母亲的过往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她没怎么过过好日子,有多少骄傲就有多少辛酸。

在毛家后人都不愿意因私事麻烦组织的情况下,孔东梅决定“豁出去”,她向中央发了求救信,详细说明了家庭的处境和遭遇,组织了解情况后也推动了报销、住房、住院等问题。

当生活上的问题一个个接着好转后,李敏的身体才逐渐好转。

2000年毛主席诞辰的那天,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开场合的李敏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敬献花圈,孔东梅说:“这是母亲人生的全新一页。”

此时突然有一个想法浮现在她的脑海:若是不了解外公、不了解外婆,银河就不了解母亲;以前她只觉得外公伟大,可对于外公的真正了解与身边的同学无异。

回国后,孔东梅也选择继续在北大学习,她说:“这是一所与毛家结缘的大学,外公的岳父杨昌济就曾讲授伦理学,外公也曾在图书馆任职,姨妈在历史系毕业,北大精神影响了外公。”

此后数年,他的事业一半与外公有关,一半是她个人奋斗的结果。

很多知名书博会都会有孔东梅的身影,2013年《毛主席箴言》签售的时候她就出现在现场,图书的销量突破30万册。

2015年,她成立了东润公益基金会并担任理事长,与丈夫陈东升在“新财富500富人榜”中排名109位;陈东升是中国本土最大拍卖公司嘉德拍卖的创建者,后来又创办了泰康人寿。

哪怕是在时尚圈,孔东梅都有着一席之地。

她的着装风格总是优雅的,也会经常前往新光天地和国贸购物,有家杂志还为她拍摄了一组照片,西方媒体称她是“红色新名媛”;也有声音说她不够严肃,可她却说:“这就是我平时的状态。”

一切趋于稳定,孔东梅的人生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她也觉得: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和体贴的家人就足够了。

外孙王效芝

在毛主席第三代的后人中,王效芝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他是李讷的儿子。

1970年,李讷随中央办公厅的人员一起去了江西干校,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徐姓青年,两人生下了“徐小宁”,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婚姻还是走到了尽头。

再到后来,李讷与王景清走到了一起,“徐小宁”就跟随继父改了名字,这便是“王效芝”名字的由来,“效”这个字则寄托了母亲对他的期望,希望他未来能够像外祖父那样。

毛家的后人大多会受到极大的关注,可王效芝却不愿意被人知道,他或许更喜欢自己的生活。

他中学是在北京市外事旅游职业高中上的,人生道路选择时也与几位哥哥、姐姐完全不同,平日里在网络上抛头露面的频次少之又少,就连媒体都很难捕捉到他的存在。

1990年的亚运会,新华社的一位摄影记者靠一张《毛主席外孙在亚运村》将他引入大众视野。

当时王效芝还是学生,学校组织学生们一起去亚运村服务,王效芝则担任10号楼副领班,那时他就严于律己、任劳任怨,是一位威信很高的服务人员。

毕业后,王效芝同样选择了下海经商,且事业有成。

一位见过他的商业伙伴这样说:“他是个内向、不太善于交际的人,形象十分帅气、谦虚、儒雅,令人感觉到极为亲近,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身边的翻译通常只用做记录,他自己就能与客户谈妥生意。”

平日除了推不掉的应酬外,王效芝工作后就会回家,他曾说过:“我要给女儿一个快乐的童年。”

若是关系要好的朋友来到家中,王效芝还会下厨做上一桌饭菜,比起商场的沉沉浮浮,还是家中饭菜最为香甜可口;闲下来,他还要带着全家十几口人外出旅游,当个“业余导游”。

低调的生活作风,同样是毛家家风的传承。

参考资料

毛泽东的后人都在做什么:第三代除毛新宇外无人从政 新京报

毛泽东子孙儿女今何在 4代10个儿女处境不同 人民网

0 阅读:2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