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苏小明因《军港之夜》惹非议,叶飞指示:大胆地唱

红色风云录 2025-03-28 13:46:04

1980年,一首《军港之夜》让苏小明成了全国人民的焦点,有一部分人认为这首歌是“靡靡之音”,要求严肃处理苏小明。情况反映到叶飞那里,叶飞特意将苏小明找来,当着文工团领导的面叮嘱她:“只要战士喜欢,群众喜欢,就大胆地唱。”

苏小明出生在革命家庭,父母在延安时期都是参加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受父母的影响,苏小明从小喜欢音乐,三四岁便开始学钢琴,之后还学过手风琴。

1971年,苏小明因父母的原因被迫辍学,后来曾几次报考文工团,结果都因父母的原因没有被录取。1975年返城之后,苏小明考入海政歌舞团,在学习了几年女中音的西洋唱法后,苏小明开始寻找能够发挥出自己风格的演唱方式。

原本苏小明只是一名合唱演员,结果在一次音乐会上,苏小明被要求表演独唱。面对1.8万名听众,首次单独上场的苏小明吓到在后台痛哭,直到乐队的一位老同志挥舞着鼓槌:“你哭也得上场,不然就揍你!”

就这样,苏小明带着泪痕登上了舞台,当她唱出第一句歌词时,原本还有些喧闹的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被苏小明美妙的歌声所吸引,都屏住呼吸认真倾听苏小明的演唱。

自此,内地掀起了一股“苏小明热”,苏小明成了内地流行音乐的重要代表。

1980年春节前后,苏小明通过一些港台的校园歌曲,开始游走在各种不大不小的演出场合,结果大受欢迎,引起了团领导的注意。后来《北京晚报》举办“金秋新星音乐会”,邀请各大演出单位派人参加,海政歌舞团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派苏小明作为代表参加演出。

如此大型的场合,自然不能再演唱那些外国歌曲和港台歌曲,于是团领导向词作家马金星下达了任务,根据苏小明的条件,创作一首具有海军特色的新歌。而马金星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将歌词创作完成,这首歌就是《军港之夜》。

《军港之夜》一经演唱,立刻大获成功,随之而来的还有对苏小明以及这首歌的批评指责。原来,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之后,通俗流行歌曲开始在大陆流行,对传统演唱形成了巨大冲击,不少正牌歌唱家认为,既然歌能这样唱,还要艺术院校干什么,唱两首歌就能成艺术家,那岂不是太容易了。

甚至有人说《军港之夜》曲调咿咿呀呀,没有革命气势,简直就是“靡靡之音”,当兵就是要提高警惕,怎么能唱海军战士睡觉呢?苏小明这样的演员部队不能留,要处理。上级部门还专门发文,对军队文艺团体演出做出了具体规定。

这样的批判自然影响到了海政歌舞团的演出,于是有人向正在住院的叶飞作了汇报。叶飞听完汇报后,先听取了机关业务部门的意见,又让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妻子出面,邀请部队和地方懂行的老同志观看了苏小明的演出,之后又在病房接见了歌舞团的领导和苏小明。

在接见中,叶飞对苏小明的演唱寄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文化工作也需要改革,只要战士们喜欢,群众喜欢,就可以大胆地演、大胆地唱。

有了叶飞的支持,海军内部的争论逐渐平息,而苏小明也有了更多演出的机会,《军港之夜》成了她的保留节目,也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通俗歌曲的经典。

0 阅读:17
红色风云录

红色风云录

欢迎大家关注红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