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徐特立先生是毛主席的老师,那么,他的感情生活又是怎样的?
徐特立的包办婚姻1877年2月,徐特立出生在湖南的一户贫农家庭,四岁那年他还失去了母亲,十二岁那年,生活无以为继,他又被过继给伯祖母为孙子。
在那个年代,父母包办婚姻是常态,而徐特立的另一半也是如此,他的伯祖母给他迎娶了一个姓熊的孤女,让她充当他的童养媳,两人顺利成为结发夫妻。
按照正常的轨迹来说,他们应该青梅绕竹马,再相伴一生,然而,徐特立注定是遨游在空中的雄鹰,他的青年时代一直处于四处奔波的状态,很少会停住自己步伐,而他的妻子熊氏对此没有半点怨言,就那待在农村里面,在他们短暂的家庭生活之中,两人由于聚少离多,所以两人凑在一起时,不似寻常夫妻那样含情脉脉。
因此,在很多人眼中,熊氏对于徐特立来说可有可无,他明明可以找到更好的姑娘,然而,不管外界多少纷纷扰扰,徐特立都坚持自我,他一直恪守着婚姻道德,始终对他妻子保持忠贞。
徐特立年轻时,同几位好友在镇子上创办了一所学校,之后他便忙得脚不沾地,在考虑学校选址时,徐特立并没有将通勤时间计算进去,而是综合考量了其他因素,直到一切准备就绪后才发现,学校距离他家竟然有五十华里之远。
一天,徐特立照旧回到家中,随后一个接一个的麻烦接踵而至,妻子在家生下了第三个孩子,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又患上了严重的痢疾。家中的柴火不够烧,米缸里面的米已经难以为继,周围也没有什么能够帮衬他们的邻居,也是在这个时候,徐特立醒悟过来,他不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校,家中的妻儿都需要他照顾,之前妻子一直默默地付出,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他也不该一味的只懂得索取。
徐特立想着,自己家中有产妇和生病的儿子需要照顾,又不能耽误学校的课程,应该怎么两全呢?
徐特立翻阅了自己在学校的课程表,经过比对后直接将每天的四节课都移到上午讲完,下午他再匆忙赶回家里忙活,回家后他就一头扎进家务中,不但煮饭、煎药,还洗衣服,忙忙碌碌下来就到了深夜,第二天再早早地起床赶回学校上第一堂课,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妻子休养好才算是有所好转。
你呀,只管国,就我管家呀而徐特立能和毛主席认识,也和他从事的事业有关。1913年,徐特立到湖南第四师范任教,此时的毛泽东也是学生中的一员,次年,湖南四师并入了“一师”,他们又一并转入了这里,可以说,徐特立是毛泽东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之一。
徐特立在学校里认真执教的模样也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也将其当作自己最佩服的老师之一。
1925年,毛泽东因病从上海回到了湖南,他一边养病,一边从事农民运动,来到长沙之后,毛泽东更是亲自拜会了徐特立,向他介绍共产党,与此同时也希望老师能够参加和支持湖南农民运动。
毛泽东一番深入浅出的解释,给徐特立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在此之前,徐特立一直秉持着“教育治国论”,如今竟然告诉他还有更加彻底的解决方式,思及此,徐特立毫不犹豫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大革命失败以后,经过李维汉的介绍,徐特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心中满是喜悦:“真是疾风知劲草,岁寒知松柏啊!”后来,徐特立还参加了南昌起义等。
在事业上徐特立可谓是顺遂,但是,在感情上,他的妻子确实是最好的贤内助。1919——1924年,徐特立到法国勤工俭学,同他的妻子分开了五年之久,1927年到1937年,徐特立又一路为了革命奔走,他们夫妻之间的音讯断了有十年之久。
1927年,蒋介石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徐特立的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只能被迫离开长沙,然而,他想要抵达的目的地武汉此时也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徐夫人听说这一消息后,对于丈夫的安全极为担心,生怕对方会因此受伤,甚至因此失去性命。但是,革命者都不畏生死。
徐特立离开之前未曾想过,自己这一去竟会和妻子分别十年之久。1937年12月,徐特立受到党中央的派遣,前往湖南长沙建立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徐夫人才再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只是,即便见面,徐特立也没有办法顾着妻子,他的工作依旧很忙,每天都在接待采访者,此外就是查阅紧急文件。
徐夫人这么多年来已经基本上适应了丈夫的工作模式,所以,她带着儿媳和小孙女就那么乖乖地待在一边,没有打扰到徐特立半分。
不过,虽然明白,徐夫人还是忍不住有一些小抱怨,等丈夫抽出时间和她们相见,徐夫人说道:“你呀,只管国,就我管家呀!”徐特立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称赞道:“......你管家,我管国。你把家事管好了,就是对我管理国家事务的很大支持。”话落,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首要的是为人厚道,品行端正,不轻于弃妻徐特立自己为国尽忠,他的儿子同样如此,他原本是有两个儿子,然而,大革命失败之后,他的长子牺牲于白色恐怖之中,所以,这次徐夫人带着儿媳和孙女一块来和徐特立见面。徐特立在得知儿子牺牲之后,久久难以回神。
但是,徐特立心里同时也明白,儿媳的年纪还小,他们不能将其捆绑在他们的身边,她应该去追求属于她的幸福。
在得知有一位男同志追求自己的儿媳时,徐特立专门去了解了对方,对方也是共产党员,而且在政治上很进步,人品方面更是没有问题,对于儿媳再次追求幸福,他是支持的。
但是,儿媳舍不得离开徐特立夫妇,最后拒绝了这门婚事。
结果没能达成徐特立所愿,可他还是和儿媳分享了自己的恋爱观:青年人选择伴侣的条件,首要的是为人厚道,品行端正,不轻于弃妻,年岁相当。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徐特立将儿子厚本和儿媳从长沙送去延安学习,在归途中,厚本不幸病逝,徐老也因此失去了留在身边的唯一儿子,只留下儿媳和孙女。
建国之后,徐特立身上的担子更重,职位也越来越高,他第一时间派人将妻子接到北京定居,徐夫人来到北京之后,徐特立对于妻子的感情没有半分变化,时刻关心着对方,较之以往更加的体贴。
徐特立还时常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不需要对他给予特殊关照,好好照顾老夫人就可以。
睡觉时,他们家中的钢丝床坏了一边,徐特立就自己主动睡在坏掉的那边,将平整舒适的那边留给自己的夫人。
徐夫人和徐特立在十一二岁就结为夫妻,此后一生相伴,七十多年风风雨雨,他们一直携手共度,这样的感情最为难得。
1960年,徐夫人去世后,徐特立还一直将自己和夫人的合影一直放在自己的随身口袋里,走哪带哪。那个年代的爱情,不知道羡煞多少人,徐特立老先生给所有人一个极好的示范。
文章信源&参考资料:
《老革命家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 》: 工人出版社, 1985;
《徐特立》:团结出版社 , 1996
《伟人的家风》: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