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是清末以至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一位人物,也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不管是创办了一家由满清最高级的读书人组成的强学会,又或者是发起了一场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改革运动,康有为之名,都可以载入史册。因此,他被很多人称为改革的开创者,在社会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康有为也因其人品低贱,行径欺世盗名,两面三刀的双重表现而被世人唾弃,并被视为骗子和“士大夫”的污点。
康有为出身高门,父母都是当官的,他博览群书,同时,在清末政坛不堪、民族衰败的情况下,康有为更是下定决心要通过“西学”的方式来拯救这个濒临灭亡的民族。从那时起,他就积极地向洋人学习、传播洋人的思想体系,以求革新、拯救国家为己任。
这在那个时候,是一种很先进的观念,虽然有了一些满清人对西方的了解,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把目光放在了买兵器,增强军队上,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想法。而不是从体制的根源上进行改革。
一场戊戌变法,就这么被他给搅黄了。他及其班子所提的改革方案,多数都是空想,没有什么可操作的。因此,戊戌变法的结果是,光绪被慈禧囚禁,而谭嗣同和其他一些人却为了自己的梦想而牺牲。然而,康有为这位“新政”的领军人物,最终还是逃脱了厄运,开始了“浪迹天涯”。
不过,并不是只有康有为一个人逃了,也没人要求康有为像谭嗣同一样,小命还是很值钱的。更何况,他们都是为自己的梦想而战,不畏强者而逃,也让人怜悯。可康有为却一口咬定自己是“奉命而去”,要不是因为要去营救光绪,恐怕现在已经跟谭嗣同等人一样殉国了。更有意思的是,康有为说他手里拿着一份皇帝的旨意,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帮助他,推翻慈禧。
这些华侨虽然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对康有为还是很信任的,再加上康有为讲述了光绪帝被关进大牢,身为一位皇帝,竟然连一碗稀饭都吃不上,所以他们都非常的怜悯,愿意给他一些钱。此后,康有为还建立了一个专门从事此项业务的组织——“保皇会”。
不得不承认,康有为这个狐假虎威的手段,的确让他占了很大的便宜。康有为若是一个生意人,倒也罢了。而康有为却是为了博取一个好的声誉,特意撰写了一部关于他的“忠君”、“爱国”、“改革”、“勤勤恳恳”的自传。而且,他自称“圣人”,到底是哪里来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