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冬天到了,要是放在以前,肯定是要在围炉旁边烤火取暖。这个时候,温上一杯酒,无论男女老少,喝一口暖暖身子,才是最好的选择。
除此之外,我国诞生并且流传了上千年的酒文化,就像大家熟知的诗仙李白,也是一位饮酒的狂热爱好者。
而关于哪里的人最能喝酒这个问题,许多人或许会联想到东北人豪放的饮酒之态。然而事实上,我国“喝酒四强”的省份中,却没有东北。
大家或许感到惊诧,接下来,让小编分享一下我国喝酒的四强省份。
山东
提起山东,都能想到山东人的豪爽正直,山东更是公认的酒文化大省。
在山东,酒不仅仅是酒,更是人情世故的表现,喝酒时这里的座次顺序都是有着很大的讲究的。
如果有朋友们在山东喝过酒,那么您一定会深有感触。
山东一直被称作“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在喝酒上,山东也传承了许多礼仪。
到了山东人的酒桌上,首先座次要安排好,宾主关系、长幼之分,千万不能乱了套。
在山东,酒桌的座次安排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一般来说,这场宴会的主人往往会把主宾安排在主陪的右手边第一个座位上,彰显着对宾客的重视和尊敬。
一般情况下,坐在主宾位置的人,往往是这桌酒席中最重要、最尊敬的客人,他们可能是大领导,可能是长辈。
而主陪则是专门陪同主宾吃饭、喝酒、聊天的人。
在山东,能担任主陪的人往往酒量极好,而且能说会道,寻常内向的人可是坐不了主陪的位置的。
同理,二宾则是这桌酒席中第二重要、也十分尊敬的客人,二陪则是专门陪同二宾吃饭、喝酒、聊天的人。
二陪同主陪一样,也是十分能言善辩,十分能活跃气氛。
剩下的其他人就可以根据辈分大小、年龄长幼或者职位高低而依次落座了。
在山东,比较重视的场合往往以喝白酒为主,红酒和啤酒则是次要。
所有人员都落座以后,举办这场酒席的主人则会先讲一段话,作为整个宴席的开场白,然后大家举杯共饮,以表对此次宴会的尊重和对主人的尊敬。
主人带过酒之后,接下来就是畅饮聊天,期间,前面几起由主陪带头共饮杯中酒,后面几起则是由副陪也就是二陪带领。
而当杯中酒水喝完以后,接下来几杯酒水往往会自由一些,基本上都是互相敬酒之类的。
内蒙古
说到喝酒,那就不能不提到内蒙古了。
内蒙古深处草原,夏季温热而短暂,冬天寒冷而漫长。
有许多地区寒冷的时间能够长达5个月甚至半年,而内蒙的有些地方,只有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夏季,有的地方干脆都没有夏天。
在寒冷的天气下,人们往往会饮酒取暖,这也养成了内蒙古人爱喝酒的习惯。
说到内蒙古的酒,那就不得不提出名的马奶酒了,马奶酒在北方少数民族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
早在元朝时期,能够“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曾经将马奶酒封为“御膳酒”,将它来犒赏给朝廷的有功之臣。
即便是如今,如果您去内蒙古旅游的话,当地的蒙古族人会向您献上哈达和一碗马奶酒,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
这也是蒙古族人对待客人的最高礼仪。
马奶酒,在蒙语中,又被叫做“策格”,是由新鲜马奶发酵而成的酒。
众所周知,内蒙古以草原为主,而很久以前,草原上多是放牧的牧民。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内蒙古的真实写照 。
因马奶酒是当地人根据气候和当地产物相结合而研发出的酒,这种酒营养丰富,具有驱寒、活血、健脾的作用,是蒙古人非常喜爱的饮品。
敬献马奶酒时,主人往往将马奶酒放在银碗中,托在哈达上敬献给客人。
这个时候,客人千万不要推脱,因为这是不礼貌、不友好的表现,正确的做法是客人双手接过马奶酒表示感谢。
有种风俗叫“三弹”,即用无名指沾一些马奶酒,第一弹是弹向天,表示对天的尊敬;第二弹是弹向大地,表示对大地的尊敬;第三弹是弹向火炉,表示尊敬火神。
当然,如果有外地朋友不会的话也不要紧,但是一定不要推拒。
如果您可以喝酒,要将马奶酒一饮而尽,如果您不会喝酒也没有关系,只需要稍微沾唇示意也可。
其实内蒙人并不是只喝马奶酒,还有许多白酒也是内蒙古的人所喜爱的,就比如说大名鼎鼎的闷倒驴。
闷倒驴的度数很高,往往都在60度以上,或许只有粗犷彪悍的内蒙古汉子才能受得了这么高度的白酒吧。
如果有朋友们想尝试,一定要小口饮用,对于一个不会喝酒的朋友来说,仅需一口闷倒驴,可能就会喝醉了。
河南
想不到吧,河南也是喝酒大省。环境是会影响人文的,作为全国著名的粮食大省,河南又怎么能少了粮食发酵出的白酒呢?
要说河南的酒文化,也是十分的丰富多彩。
就拿猜拳来说,猜拳可是河南人酒桌上的必备游戏之一,它不仅仅能够助兴,还能够增进主人和宾客之间的感情。
没有什么能比一起喝酒猜拳更能让人快乐的了,而且猜拳能使大家迅速地认识对方,一同进入到愉快的游戏中去,为喝酒增添了许多快乐。
河南人喝酒有一个古老的饮酒习俗,就是“先端为敬”,意思就是说宴席开始以后,主人要先给客人敬酒。
主人将每一位客人的酒杯斟满,对宾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且对客人表达祝福或者感激等情绪,说完以后,客人一定要饮酒表示开心和欢喜之情。
当然,客人并不一定要一饮而尽,只要开心地喝一口即可,如果说有客人一饮而尽,那一定会引起整桌的欢呼声。
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碰到欢喜的事情,大家也都愿意多饮几杯,配上愉快的猜拳,宴会的氛围一定十分热闹。
除此之外,河南还有许多酒桌上的风俗,比如“敬一个,端两个”,又或者“头三尾四背五肚六”等,可见河南的酒文化相当热闹有趣。
贵州
说起贵州,就让人想起了茅台。贵州不仅仅生产出了茅台这样的国际知名的酒水,更是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
贵州人不仅会制酒,更好喝酒,而在贵州地区,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酒文化。
就说黔北地区,也就是贵州仁怀那一带,当地人笑称,这里就连空气都散发着酒的香气。
这边喜欢喝“赶场酒”。家庭聚会来几瓶,朋友聚餐来几瓶,公司聚会再来几瓶,只要有场子,就有酒出现。
不说这些,就连吃个麻辣烫,也可以来点小酒就一下,因此贵州人的酒量可是非常让人钦佩的。
而在黔东南地区,也就是苗族那一带,盛行“打酒印”。
主人家会用萝卜或者红苕之类的东西做出“大印”,客人每喝一杯酒,就会有人拿着“大印”蘸上墨汁、锅烟灰等,在客人脸上盖个印记。
可别小瞧这印记,脸上印子越多,就表明主人家越热情好客,也说明客人的酒量是相当厉害的。
在苗、彝、仡佬、土家等民族中,还有一种风俗叫“咂酒”。
如果说有什么盛大的节日或者亲朋好友到来,主人就会拿出一坛酒,将酒封打开后,插入几支一米多长用细细的竹子做成的咂管。
在喝酒的时候,通过咂管可以将酒水吮吸上来,而在喝酒的时候,还会有“咂咂”的声音,“咂酒”因此而得名。
除此之外,苗、布依、侗、水等民族里广泛流行着拦门酒,还有各民族的转转酒,甚至还有“姑娘酒”。
贵州本就是有着许多少数民族的地方,不同民族间,流传着不同的酒文化,但是他们的寓意却都是一样美好。
结尾
从古到今,酒文化历经千年传承而来,生生不息,随着时间的推进,不同时期,酒的作用也发生着改变。
从最开始的取暖到如今的助兴,酒一直扮演者为人民服务的角色,只是任何东西都是取之有度,讲究一个适时、适量。
酒一直都不是一个坏东西,酒精更在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朋友们要注意,要在合适的时机喝酒,且不要过量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