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夫人:被王维写进唐诗里的“未亡人”,也曾出现在《红楼梦》里

文史详谈 2023-06-03 16:16:19

河南省的东南部,在春秋初期的时候分布着陈、蔡、息等国。通过地图,我们依然可以从新蔡、息县等地名中,看到历史的传承和印记。今天,让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看看那片土地上当时发生的故事。

息夫人:当她还是息夫人时

息夫人,又被称为息妫(音同归),来自陈国公室的一名女子。被称为息夫人,是因为她嫁给了息国的国君。

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在出嫁时途经蔡国。陈、蔡、息三国自北向南排列,从陈国到息国,必须要经过蔡国。当时蔡国的国君蔡哀侯,也已经娶了陈国的一位公室之女。他听说息夫人路过,命人在路上留住了她们,说想见见自己妻子的姐妹,表表地主之谊。但蔡哀侯却没有以宾客之礼来接待息夫人,反倒对她做出了无礼之事。

小编很想把这件事情详细地讲讲,无奈这件事情记载于《左传》。《左传》大家是知道的吧,那叫一个简约啊,很多事情就是一笔带过。就拿这件事情来说,蔡哀侯究竟对息夫人怎么了,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蔡哀侯做了很过分的事情,以至于让息国的国君大为生气。

息夫人来到了息国,息国的国君也知道了在蔡国发生的事情,他非常生气,但又不能拿蔡国怎么样。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派人来到楚国,对楚文王说:请楚国来打我啊,我向蔡国求援,蔡哀侯一定会派援军来;这时,你们楚国就可以来和蔡国打仗了,就请狠狠地打蔡国吧,千万不要客气啊。

图源网络。陈国、蔡国、息国及周边示意

这真是一招妙计啊。楚文王就依计行事,蔡国也真的来救援了。蔡国哪里是楚国的对手呢,楚军很快就打败了蔡军,并把国君蔡哀侯也俘虏了。

蔡哀侯毕竟是国君,息国国君的计谋也就只能到这里了。总不能把蔡哀侯杀了吧,要是真这么做了,一定会引发国际干涉的,到时别说是息国了,就是楚国也有可能被国际联军来一顿狂揍。

楚国和息国没有作死,这就给了蔡哀侯绝地反击的机会。过了四年,做了这么久俘虏的蔡哀侯反过味儿来了:我之所以有今天,原来是被人设计了呀。好呀,那我岂能善罢甘休,我一定要报仇雪恨。

于是,蔡哀侯对楚文王说:息夫人漂亮得很。这么一来二去,楚文王就惦记上了息夫人,想把她据为己有。他便设宴招待息国国君,但却借机把人家给袭杀了(也有人认为,息国国君这次并没有被杀,是后来才死的)。这是典型的鸿门宴啊。这还没完,他还直接给了息国一个亡国大礼包,把这个小国给灭了。

楚文王这样的举动是危险的,随时会招来国际干涉。但聪明的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不劳中原大国动手,我自己来解决这事吧。

于是,楚文王以听信了蔡哀侯的谗言为借口,来进攻人家蔡国了。意思是说:息国被灭,都是蔡国出的主意,我是被利用了,我是无辜的。这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好人坏人都让他演了。

息夫人:当她不再是息夫人时

但楚文王的事业肯定不是表演,美女才是他最关心的。息国可以灭,但息国的夫人必须留下。楚文王终于拥有了息夫人,两人后来还生了孩子。

来到楚国以后,息夫人就没再说过话。有一天,楚文王终于忍不住了,问她为什么不说话。息夫人回答说:“我一个女人,却嫁了两个丈夫。我恨不得要去死,现在我虽然没有去死(可能当时已有身孕,或孩子已经出生),但也不想说什么了。”

三年之后,公元前677年,楚文王去世了(注:另有一种说法,楚文王去世于公元前675年)。楚国的实权很快落到了楚文王的弟弟、令尹子元的手中。子元也爱上了息夫人,想要和她发生关系,就花了很多心思在她身上。但息夫人却很看不上这些,还说:你天天守着我这个未亡人,花心思在我身上,却不去想想富国强兵,这真是不应该啊(大意)。这就是成语“未亡人”的由来。

子元听后,也觉得很惭愧,说:我还不如一个女人呢,她没有忘记要去攻打敌人和敌国,我反倒忘了(大意)。但子元的惭愧也就是说说而已,他还是特别渴望得到嫂子。但最终,他的这一想法也没有得逞,还因为得罪了其他人,最终被人杀了。

至于息夫人,史书就没有再进行记载了,我们也不知道她的结局。

唐代的大诗人王维,根据她的事迹,写了一首名叫“息夫人”的诗: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诗是说:楚王虽然宠爱我,但我忘不了和息国国君的恩爱;我在楚宫里每天流泪,也发誓不和楚王说什么话。

王维画像

到了清代的时候,息夫人再次被想起,这次是被《红楼梦》cue了一下。《红楼梦》的第120回引用了这样一句诗: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在这里,《红楼梦》是把袭人与息夫人进行了类别,因她们都有过两个男人。

因为《红楼梦》的广泛传播和作为国民读物的存在,大家也都知道了“息夫人”的名字。《红楼梦》所引用的这句诗,是一位名叫邓汉仪的清代诗人写的,原诗如下:

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这里是说:千古以来,女子死节是很难的;息夫人的伤心是很多人都有的。诗人生活的那个时代,儒家的节烈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有时甚至已经要求女子为了名节去死。但诗人却对她们的遭遇表达了同情:你们要求像息夫人这样人,应该为了名节而死,但她们却没死;但这样一来,她们就不值得同情吗?难道她们就不伤心吗?(注:关于此诗,有不同的解读。本文采同情息夫人的看法)

息夫人:她做得很好,她应该好好地活下去

息夫人所生活的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息夫人面对荒淫无道的楚王,能决绝地表达自己不想说话和不愿说话的心志,是难能可贵的。而息夫人所发出的声音,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绝响。

那个时代的女性,对自己的婚姻并没有什么自主权。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嫁到卫国的宣姜,她本来是要嫁给卫宣公的儿子的,但却被卫宣公截了胡。她也就成了卫宣公的夫人,这事情居然真的就成了。

贵族阶层的女子尚且被如此对待,其他阶层的女子,她们在婚姻方面的遭遇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能听到息夫人的心声,看到她不愿意屈服于楚王的淫威,这值得我们敬佩和点赞。

后世的一些人,无限拔高对人性的要求,认为息夫人应该去死。他们认为:一女不能事二夫,息夫人应该为了名节去死。这是很过分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实在是把难担的担子加在了别人身上。

这种道德家在古今中外都有,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发生在中国以外的故事。在公元1世纪的犹太社会,有一天,文士和法利赛人(自诩为道德精英的两类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到耶稣面前,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她犯了罪,我们该不该用石头把她打死呢?那时,很多人正围着这位夫子,在听他讲道,大家也想看看耶稣要怎样处理这件事。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大家听了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这是记载在《约翰福音》里的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也有一群的道德精英,他们想审判行淫的妇人,想把她打死。如同一些道德家想让息夫人去死一样。在他们看来,道德标准和名节是比人命更重要的东西。

法利赛人

但其实真这样来做的话,并不能维护道德,反倒是在贬损道德。一种的道德建构和系统,若不能保护人的生命,却让人动辄得咎,那它就是责人太严了,完全把人当成了道德机器。这样的道德,已经适得其反,成了压迫人的一种存在。

息夫人生活在春秋时代,是她的不幸。但另一方面,息夫人生活在那个时代,也是她的幸运。因为在那个时代,至少还没有人敢以道德的名义来要求她去死。在那个时代,还没有这样虚伪和残酷的道德。

息夫人又被称为桃花夫人。多么美的一个称号啊。就愿这美丽的桃花,迎着风雨,依然美丽地开放。就愿这美丽的桃花,虽然会凋谢,但还是会年年新发。

0 阅读:9

文史详谈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文史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