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宝宝发热一天就病危,左肺全白!发现肺部长出神奇“树根”

诗槐聊健康 2025-03-28 09:13:19

夜色渐深,浙大儿院的急诊大厅灯火通明,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寂静。1岁的亮亮(化名)被父母紧紧抱在怀里,脸色苍白,小小的胸口剧烈起伏,呼吸声粗重得像拉风箱。妈妈小丽(化名)眼眶泛红,声音颤抖:“医生,他白天还好好的,怎么晚上就这样了?”爸爸小刚(化名)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地看着医护人员推着亮亮冲向抢救室。

亮亮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刚满1岁,家住杭州郊区,平时身体挺结实,偶尔感冒发烧,爸妈总能轻松应对。小丽是个30岁的全职妈妈,细心又敏感,喜欢在育儿群里跟其他妈妈交流经验;小刚33岁,在一家物流公司做调度员,性格沉稳,家里大事小事都靠他拿主意。这次,亮亮的病却来得太急太凶,让这对年轻父母措手不及。

事情要从一天前说起。3月25日早上,亮亮有点咳嗽,体温升到38.5℃。小丽没太慌,给孩子喂了点退烧药,又带他去附近诊所挂了瓶盐水。医生说是普通感冒,叮嘱回家多喝水、多休息。可到了晚上,亮亮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嘴唇发紫,小脸憋得通红。小刚赶紧开车带他再去医院,这次拍了胸片,医生脸色一变:“左肺全白了,赶紧转院!”一家人连夜被救护车送到了浙大儿院。

“左肺全白”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亮亮的左肺完全不通气,像被什么东西彻底堵住了。医生怀疑是支气管里有异物,可孩子这么小,病情又进展得这么快,到底是怎么回事?答案藏在亮亮的肺里,等着医生们去揭开。

亮亮和他的家庭

亮亮出生在2024年3月,是小丽和小刚的第一个孩子。怀孕时,小丽就特别注意营养和产检,亮亮出生时6斤8两,白白胖胖,哭声洪亮,护士都夸他是个健康宝宝。1岁前的亮亮很少生病,除了偶尔流鼻涕,几乎没让爸妈操过心。小丽喜欢给亮亮拍短视频,记录他咿咿呀呀学说话、学走路的模样,发到朋友圈总能收获一堆点赞。小刚则是个“女儿奴”型爸爸,虽然嘴上不说,但每次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起亮亮亲一口。

这次发烧,小丽起初以为是春季流感,没太当回事。毕竟,孩子发烧咳嗽在1岁左右太常见了,谁家宝宝没经历过几次?可她万万没想到,这场“普通感冒”会让亮亮在一天之内站到生死边缘。

病情揭秘:肺里的“树根”是怎么回事?

亮亮被送进浙大儿院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时,情况已经非常危急。面罩吸氧开到6L/min,血氧饱和度却只有80%多一点——正常人应该是95%-100%。医生们迅速行动,胸部CT显示,亮亮的左侧主支气管完全堵塞,左肺完全不张,像一块白色的“幕布”盖住了肺部。医生初步怀疑是肺异物,但具体是什么,还得进一步检查。

亮亮的爸妈回忆,孩子最近没吃过坚果、花生之类容易呛入的东西,家里也没发现什么小物件不见了。如果不是外来的异物,那会是什么?浙大儿院PICU、内镜中心和耳鼻咽喉科的专家们紧急会诊,讨论了两种可能:一是外源性异物,比如不小心吸入的小东西;二是内生性异物,比如塑型性痰栓。

塑型性痰栓是什么?听起来很陌生,但它其实是人体自己“制造”的“堵塞物”。当孩子气道发炎,分泌物变得特别粘稠,又咳不出来时,这些痰液就会在支气管里凝固,像浇了水泥一样,变成胶冻状的固体,把气道堵得严严实实。空气进不去,出不来,肺就“罢工”了,CT上看起来就是一片白。

为了确诊,医生们决定用软式支气管镜探查。内镜中心的吴磊副主任医师带队,小心翼翼地将细长的内镜伸进亮亮的支气管。屏幕上,谜底终于揭晓:堵住气道的不是什么外来物,而是一团白色的、树根状的东西,长约4-5厘米,像梅花鹿的角,又像微缩版的树枝。吴磊医生用网篮轻轻一拉,两条“树根”被完整取出,亮亮的支气管瞬间通畅了。

取出来的东西一亮相,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陶孝芬医生解释:“这就是塑型性痰栓,是亮亮肺里分泌的痰凝固成的。因为它完全贴合支气管的形状,所以像树根一样。别看它不起眼,堵住气道可要命!”

病因探秘:一个小病毒惹的祸?

塑型性痰栓是怎么形成的?医生们给亮亮做了全面检查。呼吸道快速抗原检测阴性,排除了常见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但进一步检测发现,罪魁祸首是博卡病毒。

博卡病毒不算家喻户晓,但它确实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常客”。感染后,孩子多表现为发烧、咳嗽,像普通感冒,可一旦引发严重炎症,就可能导致肺炎或支气管炎。亮亮的免疫系统还不够成熟,博卡病毒感染后,气道分泌物变得粘稠,堆积在支气管里,最终形成了致命的痰栓。

“不是所有博卡病毒感染都会这样。”吴磊医生补充,“塑型性痰栓的形成还跟孩子的体质、感染程度有关。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也可能引发类似情况。亮亮这次算运气好,及时送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痰栓这么危险?

塑型性痰栓有多可怕?它就像气道里的“隐形杀手”。普通痰是液体,能咳出来,可塑型性痰栓是固体,卡在支气管里动弹不得。时间一长,肺泡得不到氧气,肺组织就会坏死,甚至引发全身感染。更可怕的是,它起病急、进展快,前期症状跟感冒差不多,家长很难察觉。

吴磊医生回忆,浙大儿院每年都会收治几例类似病例。“有个2岁的小女孩,也是发烧两天,右肺全白,来的时候已经休克了。我们取出一块塑型性痰栓,可惜肺损伤太严重,最后还是没抢救回来。”他说这话时,语气沉重。

为什么基层医院常束手无策?一是经验不足,二是设备有限。塑型性痰栓需要支气管镜才能确诊和取出,小医院往往做不了,只能转诊。可时间不等人,孩子的情况可能在转院路上就恶化了。

家长须知:如何防患于未然?

亮亮的经历让人揪心,但也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孩子发烧咳嗽很常见,可什么时候该警惕塑型性痰栓?陶孝芬医生给出三点建议:

看症状:孩子气喘、嘴唇发紫、面色发青,说明缺氧了,赶紧送医,别拖。查胸片:如果拍片发现肺不张(肺塌陷)或肺气肿,可能是气道堵了,排除外物后要怀疑痰栓。观状态:孩子精神萎靡、异常烦躁,哪怕没发高烧,也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早期症状太隐蔽了。”陶孝芬叹了口气,“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咳嗽发烧是小事,能扛就扛。可一旦气道堵塞,几小时就能要命。”

结局:亮亮重获新生

好消息是,亮亮挺过来了。痰栓取出后,他的血氧饱和度立刻升到正常水平,第二天胸片显示“白肺”消失,肺部重新张开。小丽看着监护仪上的数字,眼泪止不住地流:“我以为他熬不过这一关了,谢谢医生!”小刚则握着医生的手,一个劲儿地说:“你们是亮亮的救命恩人。”

几天后,亮亮就能转到普通病房了。PICU的护士姐姐还给他带了个小玩具,逗得他咯咯笑。小丽说,这次经历让她明白,孩子生病不能掉以轻心,哪怕只是发烧,也得盯紧了。

结尾:健康无小事,及时就医是关键

亮亮的故事是个奇迹,也是个警醒。小小的痰栓,能在一天内让一个健康宝宝命悬一线,可怕的不只是病本身,还有家长和基层医生的“无知”。作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可现实是,疾病不挑时间、不挑对象,防不胜防。

下次孩子发烧咳嗽,别再硬扛了。带他去医院,拍个片子,听听医生的建议。或许,这多走的一步,就能救回一条命。

参考文献浙大儿院官方报道:《1岁宝宝发热一天左肺全白,医生取出“树根”救命》,2025年3月。吴磊, 陶孝芬. 《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中华儿科杂志》,2024年。《博卡病毒感染与婴幼儿呼吸道疾病》,《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3年。《儿童肺不张的影像学诊断》,《放射学实践》,2022年。
0 阅读:0
诗槐聊健康

诗槐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