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本该是生机盎然、万物生长的季节。
然而,随着春天的到来,咱们有些朋友却常常感觉到莫名的疲倦和身体不适。
经常感到四肢发凉,怕冷,一吃凉的就会肚子痛,甚至拉肚子。这种情况伴随着持续的疲劳,以及腰腿疼痛、颈椎病、关节炎等症状,让人难以摆脱。
而这些症状背后的原因往往是体内阳气不足。
在中医理论中,阳气被视作人体内的主要活力之源,对内能够温暖我们的脏腑,推动气血的运行,对外则能够抵御外邪,预防疾病的产生。
《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黄帝内经将人体的阳气比作太阳,以此阐述阳气在人体内的重要性,就像太阳的光辉一样,不可或缺。
历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对阳气的作用都非常推崇和重视。明代名医张景岳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阳气就像太阳一样,当阳气充足时,血液能够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使手脚温暖,脸色红润,就连关节和骨缝都会充满着暖洋洋的感觉,寒湿也难以侵袭到筋骨之间。
此外,血得温则行,当阳气充足,血液充分温暖时,流动就会畅通无阻,瘀血不易产生,四肢筋脉也可以得到气血的荣养,疼痛,怕冷发凉的情况自然就消失了。
但阳气不足时,往往会出现以下4个表现。
1.食欲不振
当人体中的阳气不足时,身体中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都可能受到影响,肠胃也不例外,很容易导致食欲下降、胃口不佳等现象。
大家平日里若是发现自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引起重视,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体内阳气不足的表现,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可能会进一步引发更为严重的肠胃疾病。
2.畏寒怕冷
当我们体内阳气不足时,常常会出现畏寒怕冷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体内寒气积聚过多所致。
且阳气不足容易导致体质虚弱,受到风邪、寒邪的侵袭,经常是凉风一吹就感冒。
对于这类朋友来说,除了日常生活中做好保暖措施外,还需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尽量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减少寒气进入体内的可能性。
3、手脚冰冷
手脚冰冷是阳气不足常见的症状,由于气血循环需要阳气的推动,尤其是肢体末梢,当身体阳气差的时候,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手凉、脚凉。
有些朋友的手指肚常年干瘪、不饱满,指甲易断、脆弱,这些都是因为气血不能充盈所导致的结果。
4、酸痛乏力
由于阳气不足,导致寒湿之邪在体内积聚,会出现身体困倦、乏力、不想动等情况。寒湿在四肢、关节等部位积聚,还会引发四肢、关节疼痛的症状。
在了解到阳气不足带来的危害后,白术给大家推荐3种助阳生发,强腰止痛的方法,越做阳气越足!
踏步摇头生阳气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想要补益人体的阳气,可以通过刺激身体阳气最充足的经脉来实现。
人体的后背是阳气最旺盛的部位,其中有两条重要的经脉,一条是人体最大的阳经:督脉,次之便是膀胱经。通过疏通和温暖这两条经脉,可以增强阳气的充足流动。
动作方法:放松身体,仰卧于地板或床上,双手抱于颈部,好像要做仰卧起坐的样子,头略微抬起。
然后,双脚做原地踏步的动作,轻轻地收缩和伸展脚部,动作不宜过大。
同时,头部随着脚部的伸缩而左右摇动,即收左脚时头向右摆,收右脚时头向左摆。
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锻炼后背部位,有助于打通督脉,促进阳气的生发。同时对于强壮肾脏、增强体质也有很好的作用。
在进行锻炼时需要循序渐进,不宜过度劳累,以保持身体不疲劳为佳。
艾灸补阳气
《扁鹊心书》有云:“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可见在中医理论中,艾灸在补阳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那,艾灸为什么能够助补阳气呢?
首先艾绒本来就是纯阳之物,具有温元通脉的作用。穴位作为经络的开关,艾灸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就能温经散寒,益补阳气。
其次,在艾灸过程中,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够渗透到皮肤深层,通过传导使局部组织得到温热刺激。这种温热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气血运行,有助于驱散寒气,激活阳气。
同时,艾灸能够通过活络经脉,促进气血的运行。中医认为,寒邪入侵会导致经络阻滞,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祛除体表的寒邪,促进经络的通畅,从而有助于促阳升发。
取穴建议:大椎、命门、腰阳关。
大椎、命门、腰阳关都处于督脉之上,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艾灸每个穴位的时间建议控制在5-10分钟,同时要注意保暖,如果出汗需要及时擦干。
泡脚搓后腰
泡脚是一项简单且愉快的养生方法,能够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祛风散寒,提升身体的阳气,疏肝解郁。
在泡脚的同时,可以边泡脚边搓后腰,用双手握拳,放在腰部上下搓动,持续15-20分钟。
腰部被称为“肾之府”,人体两肾位于腰部。因此,在泡脚时搓动腰部有助于保健肾脏,快速提升肾阳,生发一身阳气。
朋友们,今天的养生要点就分享到这里了,简单3个动作,越做阳气越足,如果觉得实用,不妨发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咱们共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