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嘉华,1937年归国,1938年2月入延安抗日青年训练班学习,同年4月转入抗日军政大学第2大队任学员、大队干事。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抗大学员大队股长、政治指导员,新四军司令部政治协理员,华中局政治教导队协理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组织部科长、华东军区干部管理部副处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军衔处处长、军区组织部副部长、师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
前排左二:钟嘉华
由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回国钟嘉华,1915年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即失去父亲,是母亲省吃俭用、拼命劳作供他在本乡读小学,后又进入三河中学继续读书,直至初中毕业。此时,母亲已再也没有能力供钟嘉华继续升学了。
后来,在印度尼西亚经商的叔父知道此消息后,遂资助他进入广东汕头市的教会学校岩光中学继续读书。在岩光中学里,钟嘉华学习刻苦,求知欲十分强烈。但就在他读完高中第二年级后,叔父在印尼开办的商店需要店员,即来信要钟嘉华去印尼帮工。母亲感到学做生意是谋生的好机会,于是同意让钟嘉华弃学出国。
1932年,钟嘉华来到远离故乡的印尼中爪哇岛他叔父经营的商店中当店员。在爪哇各种进步书刊很多,闲暇时他总是大量阅读,从中受益匪浅。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亡,国内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这对于身处异国的钟嘉华是一个极大鼓舞。他再也不能安心从事店员工作了,于是向叔父提出回国的要求。叔父担心他年小势孤,觉得此举欠妥。
而钟嘉华归国决心十分强烈,叔父也无法拦阻他,最后终于同意了他回国要求。1937年秋,钟嘉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汕头故里。不久,又转道去了梅县的广益中学继续学习文化。在梅县读书后不久,又再次返回汕头岩光中学。在母校,开始与中共一些地下组织成员有所接触,在他们那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许多关于抗日战争的主张和政策的文件;看到了许多介绍延安及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章。至此,向往中国革命大本营延安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了。
从延安到华北和华东1938年2月,钟嘉华毅然踏上了赴延安的征途,几经周折到达了西安并找到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在西安办事处得知中共在安武堡开办了青年训练班,专门吸收爱国进步青年。于是,他进入了青训班学习。同年4月,经过短期学习的钟嘉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大队第4队学习,并于5月9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学习期间他各课成绩优良。7月,未到毕业时间,就被组织决定分配到第3大队任队列干事。
毛主席讲话
在延安,他政治上和思想上找到了归宿,精神上彻底获得了解放。无论在工作或者学习、生活上热情都十分高昂。不久,他担任了队列股长。1939年初担任了总务股长。5月调往卫生队任政治指导员。7月,抗大第3大队随总校开赴晋察冀抗日前线,在行进途中大队改为3团,钟嘉华改任团部政治指导员。10月,第3团在冀中开始开办军事教育,招收抗日青年入学,为八路军各部队培训干部骨干。
1940年11月,抗大第3团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南下华中抗日根据地,钟嘉华等第3团中的一部分人员编为华中大队。在南下途中华中大队途经冀南、鲁西南、鲁南、滨海、淮海等抗日根据地,持续达7个多月时间。其间,连续作战数十次,通过日伪许多道封锁线,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最终于1941年6月胜利抵达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江苏省盐城县城。华中大队并入抗大第5分校,钟嘉华任第4队(政治队)政治指导员。
进入华中后,反“扫荡”战斗十分频繁。同年8月13日在一次与日军的交战中,钟嘉华右脚负伤,因无法随部队行动,只得隐蔽在群众家里养伤。由于医疗条件太差,直到5个月后尚未治愈,后转移至阜宁县新四军第3师后方医院,经手术治疗后才有好转。1942年3月得以重返第5分校。
新四军高级将领合影
1943年2月,他调任新四军司令部任政治协理员,负责机关政治工作。同年12月,中共华中局成立政治教导队,钟嘉华奉命担任政治协理员。该教导队是华中局的政治保卫队,工作任务很重要,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了该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受到了华中局有关领导的好评。
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军部率主力一部由华中北移山东。1946年1月,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机关合并,组成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钟嘉华调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保卫部秘书。次年1月,因华东地区人民解放军统一整编,撤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以及留在苏北坚持斗争的华中军区的番号,成立了华东野战军和华东军区。他担任了华东军区组织部副科长,负责干部调配和任免工作。由于部队和机关作战频繁,人员变化很大,因此干部工作虽然位于后方,但工作量大任务十分繁重,然而在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和副主任唐亮、张凯的领导下,尽管人员少却效率很高。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钟嘉华也随同华东军区首长和领导机关渡江。部队占领南京后随即向上海方向进击,发起上海战役。是役后上海解放,华东军区机关即进入上海。
1950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野战军和兵团两级机关,第三野战军机关与华东军区机关合并,机关也由上海迁到南京。此时钟嘉华出任组织部干部科长。1951年1月,成立华东军区干部管理部后,他调任军衔奖励抚恤保健处第二副处长。1955年4月成立南京军区,他先后担任军区政治部军衔处处长和组织部副部长。在大军区机关中,他为人正直,实事求是,公道正派,从不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管理干部的权利谋个人私利,由此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信任和部队的尊敬,并被评选为军区机关的工作模范。
为加强部队建设,1963年10月,他由机关下到陆军第34师任政治委员,为完成江苏北部沿海的守卫以及国防战备施工等艰苦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他先后担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和副政治委员。为稳定安徽的局面,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已有成果,他做了大量的工作。
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担任了省军区顾问。退居二线后,他仍不知疲倦地为军队建设调查研究,出谋划策,做好新老干部间的传帮带工作,受到了省军区机关和部队的赞誉。1982年,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钟嘉华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勋章。2008年2月16日,钟嘉华病逝于南京,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