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快节奏中,我们常常忽略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而这些信号,可能是健康的警钟。
晓妍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年轻摄影师,日常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捕捉美好瞬间。一次拍摄间隙,她仰头喝水时,突然感觉喉咙处有轻微阻碍,像被一根极细的鱼刺轻轻划过。当时她没多想,以为是拍摄时说话太多,嗓子有些不适。
接下来的几周,这种吞咽异物感时隐时现,晓妍总觉得是上火或者作息不规律导致的,便自行调整饮食、多喝凉茶。可情况并未改善,异物感愈发明显,甚至在吃柔软食物时也能感觉到。直到有一天,她在整理照片时,无意间从相机反光中看到自己脖子右侧微微鼓起,用手触摸,发现一个小硬块,光滑但质地偏硬。
带着隐隐的不安,晓妍前往医院。经过甲状腺超声、血液检查以及穿刺活检,她被确诊为甲状腺癌早期。晓妍怎么也想不到,几个月来身体发出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信号,竟是如此严重疾病的预兆。

甲状腺,这个形似蝴蝶的小器官,静静位于颈部前方,却掌控着身体代谢的 “密码”。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调节着能量消耗、体温维持、生长发育等关键生理过程。一旦甲状腺细胞发生恶变,发展成甲状腺癌,就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巨石,打破身体的和谐与平衡。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持续攀升,成为威胁健康的潜在 “杀手”。
医生提醒,以下3种症状需格外警惕!1. 颈部肿块
许多甲状腺癌患者在早期能在颈部摸到异常肿块。起初,肿块可能小而无痛,活动度良好,容易被忽视。随着时间推移,肿块逐渐增大,边界变得模糊,活动范围受限,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当你在颈部发现质地较硬、位置固定的肿块时,务必及时就医,借助甲状腺超声、CT 等检查,确定肿块性质。
2. 吞咽异常
随着甲状腺癌肿增大,食管受到压迫,就会表现为吞咽异常。患者常感觉食物通过食管时不顺畅,像有异物阻挡。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引发吞咽困难,从难以咽下固体食物,到液体食物也难以下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一旦出现吞咽异常,哪怕只是偶尔发生,也应尽快排查甲状腺问题。

3. 声音变化
甲状腺癌若侵犯喉返神经,会导致声音嘶哑。这种嘶哑并非普通感冒或用嗓过度引起的短暂不适,而是逐渐加重,且常规治疗难以缓解。声音会从轻微沙哑,发展到发声困难,甚至失声。如果声音无故发生变化,且持续两周以上,必须高度重视,及时进行详细检查。
除了这三种典型症状,甲状腺癌还可能伴随颈部淋巴结肿大、呼吸不畅、耳肩部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表现因人而异,早期可能非常隐匿,容易被忽略。因此,定期体检,尤其是甲状腺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甲状腺癌的有力武器。特别是有甲状腺癌家族遗传史、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碘摄入严重失衡的人群,更应将体检频率提高至每年 1 - 2 次。
倘若不幸确诊甲状腺癌,也不必过度恐慌。现代医学针对甲状腺癌,已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治疗体系,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性碘治疗、内分泌药物治疗以及新兴的靶向治疗。早期甲状腺癌患者,经过积极规范治疗,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生活质量和寿命基本不受影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战胜甲状腺癌的关键。

1.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每晚保证 7 - 8 小时高质量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修复;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增强身体免疫力;合理膳食,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摄入。
2. 合理碘摄入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键原料,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增加甲状腺癌风险。日常饮食中,可通过食用加碘盐(每人每天摄入 6 - 8 克)、适量海鲜(如海带、紫菜、鱼虾)满足碘需求。但需注意,患有甲状腺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碘摄入量。
3. 避免辐射暴露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检查,如 X 光、CT 等,如需进行,务必遵循医生建议,做好防护措施。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