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抗美援朝战役结束之后,我国也迎来了短暂的和平与安宁,在这近20年的稳定发展中,我国无论从经济还是军事都比原先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虽然和世界上顶级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差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已逐渐走上了复兴阶段。
面对我国的崛起和发展,很多国家满是嫉妒和不屑,更为让人愤怒的是,这些国家为了制约我国发展,不仅投靠美国的怀抱,更在边境地区对我国屡次挑衅和威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我国和印度在边境地区有过一次规模不小的战役,这次自卫反击战虽是我国大获全胜,但是却没让印度人吸取教训,时隔五年之后,印度人又再度挑起争端,不顾民众反对向我国发动战役。
而关于这场战争,历史资料记载的内容十分有限,对于印度损失各个版本层出不穷,那么在1967年这场战争中,印度人究竟伤亡如何呢?
印度的挑衅
从地理位置和国家发展前景来看,印度和我国在早期的发展定位甚至多少还有些相似,尤其是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数,以及相对贫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算是印度早期应该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但是从最后结果来看,印度却对我国发动了意想不到的攻势,而且直到现在,印度还时不时的挑起矛盾争端,就连毛主席都曾表示:“从印度当局的做法来看,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如此固执的要发动这场战争。”

1960年,周总理和陈老总就曾到访印度就两国友好发展进行磋商会谈,当时中印边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两国的一项重点事项,我国为表示和谈诚意,更是对印度提出的要求尽可能满足。
但是令我国没想到的是,我国的忍让却换来了对方的许多无理要求,印度人天真的以为,我们作出的让步是惧怕他们强大的军事实力。
其实也不怪印度人有这种错觉,当时我国正处在自然灾害时期,国内经济发展确实举步维艰,对于地区争端更是无暇顾及,印度政府正是想利用我国面对的这些问题达成他们的目的。

除了我国面临的内部问题外,在国际上,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以及我国和苏联的交恶让印度人对我国更加轻视。
在很多印度人眼中看来,我国之所以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牵制和苏联人对我们的武器援助。
当然最后促使印度人下定决心的还是国家内部对于领土问题的高涨情绪,印度公民开始在社会上疯狂呐喊,希望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军事举措扩大印度的主权领土,在各种因素的加持下,印度人迅速投靠了美国阵营。

在1958-1962年的四年间,美国政府向印度陆续提供了40亿美元支持,更为让印度人兴奋的是,苏联人也提供了当时先进的战斗机和武器装备用于对付我国,赫鲁晓夫的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而穷了一辈子的印度领导人看见美苏对自己的支持竟然有了对抗我国的一种精神错觉,甚至认为即使没有美苏的援助自己也有资本和中国掰一掰手腕。
不过在一开始印度没想和我国打,他们只是想恐吓一下我国,用以换来自己所要的利益和要求。
但是他们却低估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更忘了抗美援朝上被打的抱头鼠窜的美国人,尼赫鲁也为自己这次一意孤行的作战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1967年的伤亡
对于尼赫鲁来说,当时国内局势的不稳定让他利用人民对主权问题的关注稳固了自己的政权位置,印度人民不再关注社会经济问题,反而把更多的思想重心投到了军事上。
然而随着中印边境战争的快速解决,印度人看到了两国实力上的真正差距,这不但击碎了印度人的黄粱美梦,更让尼赫鲁在印度当局的地位收到了极大的打击。
中印战争结束之后,尼赫鲁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身体情况和事业情况都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印度人民纷纷要求他就战争失败给出解释,这些负面消息让尼赫鲁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抱病离世后印度又走上了另一条发展道路。

其实这次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并没有给我国带来太多实质性的帮助,除了打击完印度人的嚣张气焰,对于我国经济军事发展也有不小的负面影响。
甚至在这次战役结束短短5年之后,印度人又好了伤疤忘了疼,依旧在边境线地区对我国开始着无端的挑衅和试探。
1965年我党和印度政府抗议后,印度不得已拆除了在边境线设立的诸多非法据点,但素来狡猾的印度人绝没有白白吃亏的道理,他们早在背地之中又搞些小动作,准备着其他的阴谋诡计。

1967年9月,印度军队不顾我国边境线驻扎部队的警示,执意把边境线的铁丝网向我国境内推进,面对着我国的接连警告,印度112部队非但没有停止脚步,反而接连用刺刀进行挑衅。
后来因我国军队迅速赶到才没发生大规模冲突,不过在短短3天之后,印度又再度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军队,再次对驻守的31团展开了攻势,在多次警告无果后,31团只能对印度军兵进行反击,不到一个小时的战斗中,我军31团2连连长英勇牺牲。
在双方遗体交接仪式上,我军共牺牲了32名解放军战士,负伤90余人,而印度军队的伤亡数则达到了600多人之多,不过面对事实,印度人却回避不谈,反而说自己军队只损失了88人,而解放军伤亡人数达到了近800人。
面对这番自己编造的谎言,印度人非但不知羞耻,反而大放厥词,在国际舞台上也对我国进行疯狂抹黑。
新时代中印关系
面对印度人的自我安慰,我国没有作出太多的关注,在此后接近30年的时间中,印度虽也在边境地区搞些小动作,但是却没有再敢无端挑起事端。
或许是这两次短暂的战役让他们认清了和我国的差距,在达到足够的实力之前,恐怕也不会再像往常那般作出太多超出常理的举动。
不过在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一代又一代总统的上任,印度人民也在国家的发展中感受着日新月异的世界,每一位竞选总统的热门候选人,在竞选时总要提上一句“30年赶超中国,成为发达国家”,而每次听到这些话后,印度人民总是有着高涨的热情,仿佛这是一场即将实现的现实。

印度人的这些想法倒算不上天方夜谭,在2015年之后,印度地区的经济已经超过了俄罗斯、意大利等老牌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虽然和美日等国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对于印度来说已然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而随着印度的经济发展愈加迅速,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口两端分化,年青一代受教育程度之低,义务教育普及度不高,还有深深影响印度人民的宗教和种族问题,女性地位低下和常年高居不下的犯罪率,这些都为印度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自然环境的天然劣势让印度人民苦不堪言,偷电猖獗更是让当地政府疲于应对,所以印度人所谓的高收益和高GDP更可以说是外资企业在当地投资带来的丰厚报酬。
同样是历经30多年的国家改革,现如今我国的经济规模早已是印度的5倍之多,只不过对于印度人来说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问题。

2020年6月中旬,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加勒万河谷一带,又爆发了极其激烈的冲突,在这场冲突背后,是数十名中印战士的牺牲,是几十个原本美满家庭的支离破碎。
而这背后一切都始作俑者,也正是印度地区制造分裂和战争的不安定社会分子,事故发生后,中印两国立即派出医疗组和调查组对事故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可对于这些鲜活的生命,却再也不会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了。
对于现在的印度来说,面对新形势下全球发展的不安定因素,在考虑到本国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等各方面条件,更应该和中国达成友好互助关系,只有协作发展才能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
结语:
中印两国关系其实从抗日战争时期就已搭建了深厚友谊,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历任领导的不同政策,印度和我国坚持奉行的和平道路也越走越远,最终成为了战场上兵戎相见的敌人。
对于多数的印度人民来说,在这场战役的背后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也是政治权利的被胁迫者,印度当局只有真正正视问题所在,才能够作出改革发展,提升国家总体实力。
史料来源:[1]曾皓:中印边界争端中的西藏因素[J].中国藏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