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已辞职老师的忠告:最近几年,普通老师能不辞职,尽量别辞

才干王营评 2025-04-10 10:00:49

一位已辞职老师的忠告:最近几年,普通老师能不辞职,尽量别辞

师之圈

2025年04月08日 17:03 山东

以下文章来源于知心小贝 ,作者知心小贝

知心小贝 .

最老80后,基层教学19年。38岁高龄辞去公职,专注写作,文章曾被上千媒体转载,收获全网粉丝数十万。喜好写教育、人性、婚恋。偶尔手痒,也会写写历史、热点。偶尔心痒,还会故作哀怨,矫揉造作一番。你若不弃,吐完再看。

投稿:1069077003@qq.com 郑老师商务合作:yuqinghao666 于老师(注明合作)

因微信公号改版,为防错过师之圈的推送,请星标我或文末点在看

这几年,我经常被问一个问题:“你当年辞职是不是特别爽?”

我的回答往往是:“一开始爽,后来又苦又甜。”

我是在2018年辞职的。

那会儿我还在体制里教书,干的是稳定工作,领的是铁饭碗工资,但整个人已经快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你知道那种感觉吗?不是工作本身多难,而是你的时间、你的价值、你的热情,一点点被各种表格、汇报、流程给磨没了。

每天都在“应付”,不是对孩子负责,不是对教学负责,是对检查负责。要么是临时通知开会,要么是突击检查听课,要么是又换了个什么资料模板。老师们整天跟陀螺似的转,但转得有没有意义,没有人管。

我那会儿就特别困惑——我当老师,是为了这样吗?

我的教育理想、教学热情,难道就只能被这些形式主义耗死?

但那时候我运气也不错,刚好公众号写了几篇文章有了点小流量,还赚了一点钱。心里一热,干脆辞了职,全职写作谋生。靠写字、教课、做咨询,我居然也在这个大时代的缝隙里活下来了,还养活了一家人。

很多老师、朋友看到我这一路,觉得很励志,说我活成了他们不敢活的样子。于是,这些年,时不时就有人来问我:

“我也想辞职了,能不能和你聊聊?”

“你当年是怎么下决心辞的?”

“我现在干得不开心,是不是该换条路?”

听到这些问题,我心里其实挺复杂的。

一方面,我理解他们。我当年走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不甘心,一样的热血。

但另一方面,我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这世界,已经变了。

印象很深的是,我在2019年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辞职一时爽,但不是可以一直爽》。那次,我很认真地告诉大家:别被我这个“成功案例”误导了,如果你要辞职,得满足几个条件,不然外面的风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但奇怪的是,最近这两年,来问我这个问题的老师,又多了起来。

“工作干得太没劲了,能不能辞职?”

“体制内越来越压抑,出去会不会更好?”

“你当年不是走得很利索吗?我也想试试。”

每次听到这些问题,我都不忍心打击他们。但我必须很负责任地说:

“这几年,能不辞,还是不要辞。”

不是你不行,而是这个时代已经变了。

1

你以为是你个人的问题,其实是整个时代的问题

我知道很多人现在过得不太开心。

卷得要命,干得多拿得少,内耗严重,看不到希望。

尤其是体制内,改革没实质性落地,压力却越来越大。

但我想说一件事,特别重要的一件事:

你以为是你个人的无力,其实是整个时代都在转向保守。

我们从小接受的是一种逻辑——努力就会有结果,做正确的事就会被看到,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这在过去确实常常成立。尤其是2010年左右到2018年左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机会遍地,连做公众号都能养家糊口(比如我)。那是一个你只要肯干、愿意钻,就能“干出点啥”的时代。

但现在,真不一样了。

如今这世界,最好的选择是蛰伏与等待。

这几年我越来越常说一句话:普通人做选择,一定要看大势。

就像你在海边,不看浪头、不看潮汐,光凭着一腔热血往海里扎,多半被卷进深渊。你以为你在游泳,其实你在漂流,方向全靠运气。

我当年辞职,确实赶上了风口,那时候公众号刚刚兴起,平台有流量、有扶持、广告主舍得砸钱,读者愿意静下心读长文。我会写、有教育背景、内容有观点,所以幸运地走通了一条自由写作的路。

但现在,我不轻易鼓励别人走这条路,尤其是还在编、有稳定收入的老师。

为什么?

不是我变得胆小,是世界真的不一样了。

2

世界正在变冷,而我们需要变稳

说真的,如果你还停留在“努力就会有回报”“有才就能逆袭”的思维模式里,真的是很危险的。不是这些话完全错,而是它们适用于某个特定的时代,但现在不是。

我们正处在一个“后全球化时代”。

什么意思?以前的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供应链紧密协作,信息、货物、人才都可以自由流通。但最近这几年,你看:

俄乌战争、以巴冲突还在持续,地缘政治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美国对中国加关税、限制高科技出口,你搞芯片,我断你设备,我搞新能源,你搞稀土,全球开始“脱钩断链”;

各国进入去风险化时代,自己国家的就业优先,自己国家的市场保护,自己国家的产业回流,谁都在收缩自己;

AI加速洗牌各行业,一边让一些人效率倍增,一边也让很多人岗位不保;

我们身处的社会,也进入了深度转型期,传统铁饭碗并不稳,平台流量红利消失,消费降级、就业压力大,中产焦虑越来越普遍……

你看,这一系列变化,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信号:

世界正在从“开放与扩张”进入“保守与收缩”。

而在这样的时代,普通人最该做的事情就是——保守、务实、保存实力。

因为你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今天你看到的机会,可能明天就塌了;今天觉得很热的赛道,可能半年后就凉了。

3

“大势”不站在你这边时,千万不要瞎冲

所以我真的想对你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不是你不够优秀,是时代本来就变得难了。

这不是“失败”,而是“周期”。是社会发展的正常波动,只不过你刚好撞上了最难的一段。

大时代之下,聪明人都在干嘛?

不是所有人都冲出去创业、裸辞搞副业、all in 自媒体。

相反,真正精明的人,这几年都很“稳”。

稳在哪?

稳在继续上班,但用业余时间低调练本事;

稳在不辞职,但偷偷攒钱,把流动性握在自己手里;

稳在不盲目跟风,而是看清趋势后再决定方向;

稳在心态平和,不焦虑、不急躁,能熬得住也能跑得快。

我也认识一位前同行,几年前裸辞搞电商,头两年确实风生水起,去年却因为平台规则调整、供应链卡顿、流量成本飙升,直接亏了几十万。现在他又去考编了,跟我说:“原来稳定不是没出息,是有远见。”

还有一位写自媒体的朋友,今年开始接私教单子、学剪辑、搞数字产品——她说现在做博主,光靠图文真不行,要多元变现渠道,要能熬得住不赚钱的时期。

她总结了一句特别好的话:

“活下来,永远是第一目标。”

4

所以我劝你:蛰伏,是一种智慧

这不是让你放弃,而是让你用“战略视角”去看眼下的选择。

在你不知道该往哪走的时候,最好的动作,是站住别动。

你可以不那么开心,但先别动;

你可以委屈,但先别摔门而出;

你可以计划未来,但别把退路都断光。

因为这个世界,还没到“搞清楚再说”的阶段。

一切都还在变——国际、国家、行业、平台……

你怎么知道下一步是更好,还是更糟?

就像我曾在另一篇文章里写过:

你以为外面是海阔天空,其实可能是高墙铁网。

而你现在所拥有的一份稳定工资、一个固定社保、一个可预测的节奏,其实已经跑赢了大多数人。

别羡慕那些看上去活得潇洒的人,也许他们也正忍着你看不到的痛。

别急着“证明自己”,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最先冲出去的,而是最后还能活下来的那一个。

写在最后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当年辞职是不是太冲动了?是不是“搏对了”?

答案是:我赶上了好时候,也付出了很多代价。

我是靠勇气赢的,也是靠熬的。

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路磕磕碰碰,走到今天。

而现在的你,要面对的是一个比我那年更冷的现实、更慢的回报周期、更不确定的未来。

所以,如果你问我:“现在这个环境,该不该辞职?”

我会说:

先别急。

先熬着。

先蓄力。

等世界更清楚一点,你也更清醒一点,再动。

人生有的是机会,但你得先稳稳站住。

别让一时冲动,换来三年内耗。

风来之前,先别松手。

这几年,能稳住,就是本事;能忍住,就是赢。

当然,以上观点,仅适用于除了教学,再也没有验证过其它收入的老师。

如果你有闯劲,已经有教学以外的足以养家的收入,

并且,

我说的这一点特别重要:有认知、有世界眼光、了解国际趋势、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勇气、有执行力,

那就和我一样,勇敢地追求你的广阔世界吧。

作者介绍:

金小贝,一个美貌(美颜之后)与智慧并重,杀气与才气外露的女教师,聊教育,聊文学,聊情感,她都有两下子;超级自恋,经常夸自己夸到人神共愤。希望你能谅解。

0 阅读:0
才干王营评

才干王营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