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河北四庭柱”是名不符实还是实力超群

二狗说历史 2020-09-26 19:47:31

袁绍的所谓“河北四庭柱”,是指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人,这也只是后世小说家的叫法,在正史上,不要说“四庭柱”,连“五虎将”,“五子良将”这些说法都未曾见过。

如何评价这四根柱子,结合正史来看一下,在《三国志》中,除了张郃,并没有其他三人单独的传,几次出现,都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来得到的印象,先看看颜良、文丑。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可见颜良、文丑此时已是袁绍手下统兵的大将,攻许的主将,当仁不让的武力担当。

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

颜良、文丑的形象,在孔融眼里得到了证实,是勇冠三军的将领,以武力见长。

那么在自己人眼里呢?袁绍派遣颜良进攻曹将刘延驻守的白马,沮授这样对他说:"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在沮授眼里,颜良也是勇将,但性格不佳,气量狭小,不能让他独自领军。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可惜袁绍并没有听进去。

不过在对手荀彧眼里,却是另一回事: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荀彧其人,有“王佐之才”,他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定的计策,最后都得以实现,他看人极准,曹操说:“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上面说到二荀,颜良、文丑之死,则都与另一荀——荀攸有关,荀攸画策,曹操以轻骑突袭白马,颜良仓促中被关羽击斩。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关羽固然是勇将,但这样的情节,恐怕电影都未必敢拍,如果是真的,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颜良的性格缺陷导致身边的人离心离德,竟然无人肯为他效死力。毕竟赤兔马再快,也快不成一道闪电,万军之中来去耗时也要以分钟计算,关羽刀法再好,刺颜良还要斩首也得以十秒为单位计算,这么长的时间,没人能挡住关羽,可见颜良的失败。

文丑死得就更搞笑了,两军对垒,胜败未分的情况下,作为统兵大将,竟然不能约束住部下去捡曹军故意丢弃的辎重。仗,是这么打的吗?军纪之差,可想而知,这也是荀攸的诱敌之计,所以文丑在乱军中被杀,也就一点不冤枉。

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

以这些表现来看,颜良、文丑是徒具勇力的匹夫,荀彧对他们的评价,一点都没有错。单论武力,他们或许不输于曹操账下典韦、许褚之流,怪只怪袁绍不会用人。看看典韦、许褚在曹操身边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典韦被拜为校尉,负责曹操的安全工作,他完成的相当完美,最后力战身亡。典韦死后,许褚接任,同样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甚至到了曹操死后,曹丕升许褚为武卫将军,负责的还是宫中的安全,在曹营中,才诠释了“人尽其用”这个词的意思,

张郃就不同,他是《三国志》里河北四庭柱中唯一一位有传的。张郃的才干其实长期被压制,即便如此,他还是能拿出有说服力的表现,从袁绍取冀州后由韩馥处归附袁绍开始,张郃就屡立战功,平灭公孙瓒居功至伟,或许因为他不属于袁绍心腹,所以并不能掌握军权,只能排在勇夫颜良、文丑之下。

张郃投曹后,曹操对他评价极高,将他比为商朝的微子、汉朝的韩信,可见张郃的分量。

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不过比归比,你张郃既非我宗族,也非我心腹,还是个降将,韩信又如何?最后还不是要谋反?所以一把手是不会让你当的,曹操这点还是很有原则的。

这就是张郃的郁闷之处,他降曹已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三次更换主子,先韩馥后袁绍再曹操,和吕布有的一比,虽说在三国时期并不是不能接受,但在曹操账下,能成为五子良将之一,已经是到头了,哪怕他后来立功无数,终其一生,也没能当上过领军一把手。

虽然这样,张郃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光是武将,还可称智将,刘备阵营、曹操阵营都能看得出来,定军山也全靠了张郃,曹军才能全身而退。小院认为,单论能力,张郃在曹营中出类拔萃,他欠缺的只是出身。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另外一位高览,在史书上记载实在太少,只记载与张郃一起投降曹操后就再也没有出场了,据说是病死了。如果以这样寥寥的记载来推论,有资格被称为河北名将,同张郃一起出场,实力应当也不会太差,不然也不会被选入四庭柱。不过具体资料实在太少,无法做出评价,大家就以演义里的说法当结局,权当他是被赵云一枪刺死了罢。

总体而言,这四人的境遇可以说是“未遇明主”,被袁绍给耽误了,如果袁绍能重用张郃、高览,能使颜良、文丑也人尽其才,官渡之战的结果,或许还说不定。

0 阅读:14

二狗说历史

简介: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