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从旧石器时期开始,埃及人便在狭长的尼罗河流域繁衍生息。公元前4000年,尼罗河流域第一瀑布以下和尼罗河三角洲部分地区的丛林沼泽地带逐渐得到开发,独特的埃及文明开始孕育发展。
圣甲虫,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物蜣螂,也叫屎壳郎。由于屎壳郎身体外面套着闪出青铜色或者弱翠绿或者深蓝色光芒的盔甲,被古埃及人被图腾来崇拜,或用来祈祷放置于木乃伊内免遭邪恶的侵害。
小虫变大神
基于马涅托的王朝体系,埃及历史可被大致划分为31个王朝:
早王朝时期 第1、2王朝 约公元前3150~前2590年
古王国时期 第3~8王朝 约公元前2592~前2118年
第一中间期 第9~11王朝 约公元前2118~前1980年
中王国时期 第11~12王朝 约公元前1980~前1760年
第二中间期 第13~17王朝 约公元前1759~约公元前1540年
新王国时期 第18~20王朝 约公元前1539~前1077年
第三中间期 第21~25王朝 约公元前1076~前655年
王朝末期 第26王朝 公元前664~前332年
希腊-罗马时期 托勒密时期 亚历山大征服 公元前332~前323年
托勒密王朝 公元前323~前30年
罗马时期 公元前30~公元395年
拜占庭或科普特时期 公元395~640年
在早王朝和古王国时代,古埃及人对天地、星辰、空气等物质产生了原始崇拜,开始了“造神运动”。传说,整个世界起初弥漫着黑暗与混沌,尼罗河水年年泛滥成灾,未知的地域静静地沉浸在黑暗中。造物主阿图姆像座山一样从“原初之水”升起,创造出诸神和宇宙。阿图姆生下一对孪生子:大气之神舒和湿气女神泰富努特。而他们又生出了盖伯和努特,天空女神努特弯腰曲臂,天地分离。盖伯和努特又生了奥西里斯和伊西丝、塞特和涅菲悌丝。他们既是兄妹、又是两对夫妻。九个神合在一起,就叫九神会。
大约在6千年前,古代埃及农民在春天灌溉田地的时候,经常看见一种体态魁梧、全身披着黑得发亮的大型甲虫,在路上向后推着一个比自己身体还大圆球(粪球)前进。古埃及人把圆球看作是天上太阳的象征,认为这种威武的甲虫可能是接受了“神”的旨意,才造出这般精巧的圆球。于是,圣甲虫就成了古埃及人崇拜的“圣物”,还创造出一位蜣螂头人身的神明——凯布利Khepri(埃及语“发展、出现”之意),象征早上的太阳与再生,是太阳神与再生之神。
圣甲虫的装饰品
正因为象征太阳的力量,圣甲虫在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 -前2181第三至八王朝)最先被用作护身符。通常这些护身符外观粗糙,大多由线条和简单几何图案构成,材质也不过是釉滑石。
从古埃及第一中间期起,古埃及皇室与政府开始流行制作圣甲虫印章。圣甲虫基本都是官印,印文标识使用者的名字和官职。法老也多以刻有其名字头衔的圣甲虫印章授予使节或巡查地方的官员,象征权力的委托。
从第二中间期开始 来自埃及东边的迦南人控制了埃及三角洲地带,圣甲虫印章的风格也有所改变,加入了新元素和符号,即底部雕刻有埃及象形文字、人物,动物形象。
圣甲虫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就是墓葬品。从新王国时期开始,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时开始放置心甲虫(Heart Scarab)。一般来说,圣甲虫护身符只有胡豆大小,而心甲虫却有核桃大小,腹部多刻有铭文咒语,内容常为“亡灵书”(Book of the Dead)上的句子。
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止,逝者经过正常的“流程”,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并通过神灵的考验和审判就能获得新生。当人死后,心脏要被阿努比斯拿去称重,以玛特神(Maat)的羽毛衡量,并在地狱世界的门槛上召集了一组四十二名神灵。如果心脏比羽毛轻,死者会成功地进入下一个生命。心脏若因罪恶而重于羽毛,魂灵将被扔给怪兽阿米特(Ammit)吃掉,万劫不复。
如果逝者生前一时糊涂干了什么坏事呢(毕竟真心是无法说谎的)?代表着“初生的太阳与新生”的圣甲虫,在古埃及人“永生流程”里担任着一个重要的作用(比如法老去世被做成木乃伊时,心脏就会挖出,换上一块缀满圣甲虫的石头)。人们在圣甲虫上刻有《亡灵书》的咒文(《亡灵书》的“前身”是法老陵墓中的《金字塔铭文》和《棺材铭文》。到新王国时期,《亡灵书》多以“重建天日”、“死而复生”为核心诉求的经文),让求逝者灵魂安宁,期待复活。
古埃及二十六王朝(664–525 BCE)时期,法老王权衰落,心脏圣甲虫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葬仪圣甲虫”。死者的身体或内棺往往以费昂斯珠子制作的网(既“木乃伊网”)覆盖,带有翅膀和小孔的“葬仪圣甲虫”通过丝线穿缀其上,覆盖于胸口的位置。
若说古埃及最重要的圣甲虫,自然是“纪念圣甲虫”莫属。这些圣甲虫主要刻有法老记事(类似中国青铜器上的钟鼎文),多为滑石雕刻而成并烤制,内容包括皇室婚礼、猎狮、猎牛、人工湖的建成等,“纪念圣甲虫”制成后被分发到帝国各地以宣扬法老的权威并“分享”荣耀。“纪念圣甲虫”存世极少,仅见于大型拍卖会和重要的博物馆馆藏。
“圣甲虫文化”随着埃及帝国的扩张向外传播。新王国时期(1550–1050BCE)在迦南地区(今黎巴嫩、约旦、以色列等地)传播,埃及制作的圣甲虫也出现在当地的墓葬中。公元前八世纪前后,以腓尼基为代表的迦南式圣甲虫迅速发展。
作为古埃及的图腾,圣甲虫元素具有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它成为设计师灵感的来源。蒂芙尼(Tiffany),卡地亚(Cartier)和梵克雅宝(Van Cleef&Arpels)品牌都曾设计过一系列埃及主题的珠宝。有翅的圣甲虫,对来世的期盼,这些极富埃及风格的设计,似乎在向人诉说着那段隐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