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藏在杭州地名里的南宋掠影,时间会记得……

小陈谈古今历史 2020-06-11 22:42:25

周二晚19时,由杭州市上城区政协联合华语之声传媒共同打造的文化类专题音频节目《穿越回南宋的N个理由》又和大家见面啦!上一期节目当中我们跟随徐老师穿越回南宋感受了书画的独特魅力,这一期我们要来寻找杭州地名里的南宋掠影。

800多年前

南宋王朝在杭州建立行在

给这座城市

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历史痕迹

虽然昔日的辉煌王朝

已经永远融化在时间长河之中

然而 时至今日

南宋仍深深地留在杭州的

每一寸土地、每一缕清风里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

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文体委员

上城区政协智囊团专家

徐跃峰

和大家一起走进

穿越回南宋的N个理由之

“杭州地名里的南宋掠影”

御街旁的神秘禁军“东三班”

▲城隍牌楼巷

通过南宋“京城四图”(《皇城图》《京城图》《西湖图》《浙江图》)中,可以看到在那条最重要的御街旁有个神秘的“东三班”。“东三班”是什么?它又因何得名呢?

故事还要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说起,“东三班”的前身竟然是誓死不肯效忠赵匡胤的后周禁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立即率军回到都城开封,意气风发的赵匡胤在开封北面的宣右门吃了个闭门羹。赵匡胤只得去其他城门碰碰运气,仁和门的守卫禁军看到老长官赵匡胤要进城,便开门迎接,于是赵匡胤顺利占据了皇宫,登基称帝。称帝后的赵匡胤问明左右,仁和门的禁卫军叫“散直班”,宣右门的禁卫军叫“东三班”。于是下令“散直班”全体降级一等,“东三班”从此成为赵匡胤的护卫。但赵匡胤没有想到的是,“东三班”全体自杀殉仁。

赵匡胤听说后赶紧过来阻止,但还是晚了。当来到“东三班”的营地时,满地都是尸体,只有两位“班长”还未来得及死。当两位班长得到“东三班”的旗帜将延续时毅然自尽了。东三班事件给赵匡胤很大的震撼,他下令对全体将士厚加抚恤,并信守承诺,重组东三班,并且在东三班的营地建立祠庙,四时祭祀。

赵匡胤靠“东三班”向天下人树立了一个信奉“忠义气节”的典型,而忠义气节也逐渐成为宋朝军民所推崇的精神。“东三班”作为象征“忠义气节”一支禁军,南宋时期因为种种原因得到了延续,当时就驻扎在保民坊庙巷,现在位于中山南路鼓楼之南——城隍牌楼巷。得知了这段典故,再次走到鼓楼脚下的时候,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市井烟火里的杭州城

▲皇城图

在杭州,有很多地名是根据实际用途命名的。

米市巷

东起湖墅南路,西至古新河边,和新河坝相连。南宋时,这儿米商云集,巷子里有很多卖米的商铺,所以叫米市巷。

竹竿巷

相传宋时,杭州编篱插花之细竹在此集市,故名。1966年曾名笔杆巷,1981年恢复原名。

皮市巷

早在南宋时就叫“皮市巷”了,因为那时候很多皮作坊在这里聚集,就叫“皮市巷”,一直用到今天。

马市街

马市街原来是一条宽不过三四米的小巷,南宋时就有,因为马市在此,所以称“马市巷”。清代分上、下马市巷,光绪时统称马市街,沿用至今。

牛羊司巷

南宋时,这儿有个机构是专门管理南宋皇帝食用和祭祀用的牲畜的,叫“牛羊司”,所以巷名叫做“牛羊司巷”。

柴木巷

徐老师说,原先的“柴木巷”顾名思义就是卖柴火的地方。当时到了冬天,南宋百姓都会制作煤饼,而这种煤饼跟今天的蜂窝煤有相似之处,如今柴木巷已经不复存在,但依旧有柴垛桥公交车站记录着这个地名。

精彩导览

“蕲王路”的由来是什么?

“南班巷”的由来是什么?“金鸡岭”居然是历史的误传?

南宋时期饲养大象的地方在哪里?

南宋皇宫今何在?概况如何?

0 阅读:4
小陈谈古今历史

小陈谈古今历史

专注于各朝代人物、战争、野史、文化以及环球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