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详解]A10联盟2025届11月考-《资治通鉴·秦纪》等

老谢语文 2024-11-25 18:22:45

[文言详解]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语语文-《资治通鉴·秦纪》、《通鉴答问·卷二》

[真题详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秦庄襄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凡四岁而卒。

赵以廉颇为假相国,伐魏,取繁阳。赵孝成王薨,子悼襄王立,使武襄君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武襄君,武襄君走,廉颇出奔魏。久之,魏不能信用。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人阴使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卒死于寿春。

齐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以故齐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君王后死,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宾客入秦,秦又多与金。客皆为反间,劝王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秦纪》)

材料二:

秦既败于河外,用李斯谋使人行万金以间信陵君,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离其君臣之计。秦多与赵嬖臣郭开金,使言李牧欲反。后胜相齐,与宾客多受秦间金。劝王朝秦。

或曰:“秦以贿胜,魏、赵、齐以贿亡,贿之败人国甚矣。其君之不明欤?臣之不忠欤?”曰:“贾生言圣人有金城,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世之治也,廉耻兴焉;世之乱也,宠赂章焉。国家之害,不在城郭之不修,兵甲之不多,而在上无礼,下无学。利欲横流,趋者澜倒,此秦之计谋所以行也。使战国之君,昭德塞违,强志守度,而便嬖不能惑;其臣公尔忘私,货利不能诱,虽百李斯、尉缭之策,将焉用之?噫!郭开、后胜之徒,为身而不为国也,国为墟,则货可保乎?人心不正,见利忘义,国亦曰殆哉!故国之修短在风俗,国之存亡在礼义廉耻。”

(节选自王应麟《通鉴答问·卷二》)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公子亡A在外十年B今复为将C诸侯D皆属E天下F徒闻信陵君G而不闻魏王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拒绝、推辞,与《鸿门宴》“且日不可不蛋自来谢项王”的“谢”意思不同。

B.于、被、被动句的标志词、与《孔雀东南飞》“仕宦于台阁”的“于”意思相同。

C.使、派、差遣、与《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使”意思相同。

D.其、难道、表示反诘语气、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的“其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国在河外之地被魏国击败,于是采纳李斯的计策派人离间魏国国君和信陵君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信陵君抑郁而亡。

B.廉颇对赵王任命他人取代自己而心生不满,击走武襄君并前往魏国,后来虽渴望回故国效力却因郭开的阴谋而被弃用。

C.后胜担任齐相国后与众多宾客纷纷接受秦国的贿赂,劝说齐国不修武备、不助他国抗秦,以致其他五国被秦逐一击破。

D.贾谊认为:明君拥有坚固的江山基业,是因为能够推行廉耻道德,提倡礼义教化;秦国反间计能得逞,是因为利欲横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4分)

(2)其臣公尔忘私,货利不能诱,虽百李斯、尉缭之策,将焉用之? (4分)

14.评价六国覆亡之事,王应麟的观点与苏洵《六国论》中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BCE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根据句意与结构断句。“在外十年”是“公子亡”的持续时间,故断句;“今复为将”是另起一事,故断句;“诸侯皆属”是紧承上句的结果,故断句;“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句意完整中间不需要断开。原句标点:公子亡在外十年,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

11.[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仕宦于台阁”的“于”意为“在”,两者意思不同。

12.[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秦国反间计能得逞,是因为利欲横流”不是贾谊的观点。

13.[参考译文]

(1)廉颇会见使者时,一餐饭吃下一斗米、十斤肉,披上铠甲跃上战马,以此显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

(2)那些大臣一心为公而忘记私利,货物财利不能诱惑,即使有一百个像李斯、附缭出的计策,又哪里用得上它们呢?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关键词。

第(1)句关键词:译出大意给2分,“被”“用”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第(2)句关键词:译出大意给2分,“虽”“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

①王应麟认为六国覆亡的原因是君臣不修德行、贪图小利,以致“利欲横流”,被秦施以离间而自毁长城,最终使得国破身亡。

②苏洵认为六国覆亡是“弊在赂秦”,讽刺韩、魏、楚三国通过制让土地来苟求一时安宁,最终导致六国都被秦逐步蚕食而破灭。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并概述文章特定内容的能力。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挖空练习]

材料一:

秦庄襄王使(派遣)人行(送)万金于魏以间(离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门客),令说(劝说)魏王曰:“公子亡(流亡)在外十年,今复为将,诸侯皆属(隶属),天下徒(只)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庆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天天)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代替)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第二次)以毁废,乃谢病不朝,凡(总共)四岁(四年)而卒。

赵以廉颇为假(代理)相国,伐魏,取(攻取)繁阳。赵孝成王薨(诸侯去世),子悼襄王立(继位),使武襄君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武襄君,武襄君走(出逃),廉颇出奔魏。久之,魏不能信用(信任任用)。赵师(军队)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派遣)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诋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上)甲上马,以示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片刻)三遗矢(拉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征召)。楚人阴(暗中)使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卒(最终)死于寿春。

齐君王后贤,事秦谨(恭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以故齐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遭受)兵。君王后死,后胜相(做……国相)齐,多受秦间(离间)金。宾客入秦,秦又多与金。客皆为反间,劝王朝(朝拜)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

材料二:

秦既败于河(黄河)外,用李斯谋(计谋)使人行万金以间信陵君,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离其君臣之计。秦多与赵嬖臣郭开金,使言李牧欲反(反叛)。后胜相齐,与宾客多受秦间金。劝王朝秦。

或曰:“秦以贿(贿赂)胜,魏、赵、齐以贿亡,贿之败(败毁)人国甚矣。其君之不明(明智)欤?臣之不忠(忠诚)欤?”曰:“贾生言圣人有金城(坚固的江山基业),厉(厉行)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世之治也,廉耻兴焉;世之乱也,宠赂章(通“彰”)焉。国家之害(祸害),不在城郭之不修,兵甲之不多,而在上无礼,下无学。利欲横流,趋者澜(泛滥)倒,此秦之计谋所以行也。使战国之君,昭德塞违(杜绝错误),强志守度(法度),而便嬖(善于迎合的臣子)不能惑;其臣公尔忘私,货(财物)利不能诱,虽百李斯、尉缭之策,将焉用之?噫!郭开、后胜之徒,为身(自身)而不为国也,国为(成为)墟,则货可保乎?人心不正,见利忘义,国亦曰殆(危险)哉!故国之修短(长短)在风俗,国之存亡在礼义廉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庄襄王遣人携带万金前往魏国来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寻找到被信陵君所杀的昏即的门客,让他去劝说魏王道:“信陵君流亡国外十年,现在重新担任魏国大将,各诸侯国的将领都隶属于他,天下人只听说信陵君此人,而不知道魏王您。”庄襄王又多次派人向信陵君庆贺道:“您做了魏国国君没有啊?”魏王天天都听到这类诽谤信陵君的话,不能不信,于是就令人代替信陵君统倾军队。信陵君明白自己第二次因别人的证毁而被废黜了,便以生病为由不再朝见魏王参与议事,过了四年就死去了。

赵国任命廉颇代理相国之职,率军征伐魏国,攻取了繁阳。赵孝成王去世,他的儿子赵悼襄王刚继位,就命令武衰君乐乘取代了廉颇。廉颇因此大怒,攻击乐乘,乐乘出奔,廉颇也逃奔到魏国。但他在魏很久也得不到信任重用。此时,赵国的军队多次通秦军围困,赵王想重新任用廉颇,廉颇也渴望着再为赵国效力。赵王于是派使者前往大梁,观察廉颇是否还能被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以重金贿赂那位使者,让他在赵王面前说展颇的坏话。廉顺会见使者时,一餐饭吃下一斗米、十斤肉,披上铊甲跃上战马,以此显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使者回到赵国后向赵王报告说:“康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好。只是陪我坐着的时候,不一会就去拉了三次屎。”赵王由此认为廉颇已经老了,便不再召他回国。楚王得知后暗中派人到魏国去迎接廉颇。康颇一担任楚国的将领后,就没有什么战功了。于是他感慨地说:“我真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最终死在了楚国的寿春。

齐国君王后贤惠有才,恭谨侍奉秦国,对其他诸侯国奉守信义;齐国也能以此东靠大海、安居一隅。而那时秦国日夜不停地进攻韩、赵、魏、燕、楚等国,五国各自忙于调兵自救,无暇他顾,所以齐王田建即位四十多年未遭逢过战乱。君王后去世后,后胜出任齐国的相国,他大量接受秦国为挑拨齐国君臣关系而施给他的金银财宝。而齐国的宾客进入秦国时,秦国又给以重金,使这些宾客都反过来为秦国说话,劝说齐王去朝拜秦王,不必整治、修建用作攻战的防备设施,不要去援助那五个国家进攻秦国。秦国也因此得以灭掉五国。

材料二:

秦国在河外被魏国击败,于是听用李斯计谋派人携带万金来离间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又暗中派造能言善辩之士携带金玉财物游说诸侯,实施挑拨各国君臣的离间之计。秦国又多给子赵国宠臣郭开全银,让其诬陷李牧准备造反。后胜担任齐国相国后,和赵国宾客大量接受秦国用以离间的全银财物。共同劝说赵王朝拜秦王。

有人问道:“秦国因为贿赂他国而称雄,魏、赵、齐三国因为接受贿赂而亡国,贿赂能双败他国的道理也太明显了。难道是这些君王不明智?还是他们的臣子都不忠诚?”回答道:“贾谊说圣明君主治理国家之所以拥有坚固的江山基业,是他们能够推行廉耻道德,大力提倡礼义教化而得来的结果。世道太平,礼义廉耻的教化就会兴盛;世道动乱,私宠与贿赂就会肆行。国家的祸害,不在于城郭的修葺不善,兵器盔甲的储备无多,而是在于统治阶级不修礼义,臣下不学礼义。物质享受的欲望之心泛滥,追逐利益的人正气沦没、这就是秦国计谋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假使战国各国君王彰明美德、杜绝错误,励精图治、遵守法度,那么那些善于迎合的宠臣,便不能迷惑君王;那些大臣一心为公而忘记私利,货物财利不能诱惑,即使有一百个像李斯、尉缭出的计策。又哪里用得上它们呢?唉!郭开、后胜这些人,为自己而不为国家考虑,国家一旦变为废墟,那么自己的财物还能保留吗?人心如果不正直,见到利益就忘记仁义,国家也就危亡了!所以国祚长短在于风俗厚薄,国家存亡在于是否倡导礼义廉耻。

0 阅读:1
老谢语文

老谢语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