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烈是张国焘的妻子杨子烈。张国焘出逃时,36岁的杨子烈已有6个月身孕,另外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这事张国焘在回忆录中只字未提,杨子烈在回忆录中却说的很详细。她用感恩的语气叙述了丈夫扔下自己投奔国民党后,毛主席不搞株连、报复,放自己回家的宽大胸怀。
电视剧《大浪淘沙》中的杨子烈
1936年6月,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随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
1937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并批评了张国焘所犯的错误。但为了挽救他,仍指派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
对于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这种宽宏大量,换作别人,可能早就感激涕零了。但张国焘不一样,他是一直野心勃勃地要另立中央、做“一把手”的人,如今让只做个边区副主席,他岂能心甘情愿?于是他开始酝酿出逃计划,准备以自己在共产党这边的老资格,到蒋介石那里换个“金饭碗”。
1938年清明节前的一天,张国焘来到主席窑洞,先向主席承认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感激党和同志们对他的批评、教育和帮助,表示要作深刻反思。
接着,张国焘话锋一转,请主席批准他清明节那天去祭拜黄陵。
张国焘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清明节祭拜黄陵也是当地风俗,何况国民党也会派人祭拜,他也要代表党、代表边区150万军民前去祭拜。
主席历来反对封建迷信,但张国焘说得诚恳,又代表了150万边区军民,不由得主席不同意。
毛主席的黄帝陵祭文
但谁都没想到,张国焘祭拜完黄陵后,打发走警卫,钻进了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陕西省主席蒋鼎文的车。之后转道西安,准备去汉口找蒋介石。
与张国焘一起祭拜黄陵的林伯渠没能劝服他,只好汇报中央,由周总理派李克农把他带到汉口八办。大家力劝他先回延安,万事好商量。但张国焘就是不同意。
4月16日,张国焘说要面见蒋介石,汇报陕甘宁边区的工作。当时国共合作期间,延安受国民政府领导,张国焘的说法也站得住脚。总理只好同意,陪他去见蒋介石。
谁知刚一见面,张国焘口出惊雷:委员长,兄弟在外糊涂多年……”
总理大惊,急忙把事情向中央作了汇报。
第二天,总理会同王明、博古、李克农等人,一起苦口婆心地劝他。但张国焘莫衷一是。
当晚,张国焘跑到蒋鼎文处,跪下喊救命。蒋鼎文找来戴笠,迅速把张国焘接走了。(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
蒋鼎文
张国焘跑了,没带走一人,包括自己的妻子。当然,他为了保密,事先连妻子都没告诉,让杨子烈的忐忑不安溢于纸上。她在《往事如烟》中写道:
“过了差不多快一个月,并未见国焘回来,也未有只字给我。我心中虽难过,也羞于问谁……”
为何羞于问?
杨子烈是1922年入党的老党员,1931年到上海工作。后因上海党组织遭到破坏,杨子烈被出卖,东躲西藏,与组织失去联系,直到7年后才在南京找到了组织。其后前往延安,与丈夫团聚。
按当时规定,对长时间游离在外又回来的党员,要经过考察后再考虑是否恢复其党员身份。杨子烈离开6年,自然需要考察。因此张国焘出逃时,杨子烈还在考察阶段,属于群众身份。
作为已入党十多年的老党员,杨子烈知道党的纪律,丈夫去哪里,她是不能问的。莫说她当时还没恢复党籍,就算还在党内,她也不能打听。
张国焘
杨子烈的“羞于问”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她在回忆录中说:
国焘是我的爱人,最亲爱的人,他走向何处去,竟不对自己人讲,问别人,别人还能讲吗?离别将近七7年了,才相聚数月,竟又不告而别?我在盛气之下,更不愿去问他人了。
是啊,自己的丈夫不见了,你去问别人,想想都觉得难堪。
怕难堪,就要受煎熬。杨子烈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一个月,才终于知道了丈夫的去向。
一天,组织部打电话让她过去。她以为是要恢复她的党员身份,非常高兴。没想到接待她的陈云说:子烈同志,你知道吗?最近党内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党的大事……。
得知丈夫弃自己而去,杨子烈在回忆录中说自己“心如刀绞”。
陈云把张国焘写给她的信交给她,关照说有事再来找他。
张国焘在信中请妻子原谅自己的不辞而别,因为他觉得延安苦闷,希望妻子能带着儿子来汉口团聚……。
1938年,毛泽东与周恩来在延安
第二天,杨子烈来到主席的窑洞。还没等她说话,主席就幽默地说:
“好呀,子烈,国焘把你丢下,跑了!”
杨子烈强装镇静:“他为什么要走?我不明白,我想去汉口问问他,把他找回来。”
主席高兴地竖起大拇指:“好呀!你若能把国焘找回来,那你就是共产党的大大的功臣!”
过了几天,杨子烈又来找主席:“毛主席,我想回家养孩子,你批准我吧。”
主席想了想,提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让子烈同志回家吧!”的字条,让她交给组织部。
杨子烈
主席对杨子烈说,你是好的,一切都因为国焘不好。他现在被戴笠捉去了,戴笠是什么人?国民党的大特务呀!你去了汉口以后生养孩子的一切费用,党都可以负责,你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到党里来。
主席的话让杨子烈感动不已。她没想到自己的丈夫犯下那么大的错,做了那么多对不起党的事,党和毛主席竟然不计较,对自己和孩子还是那么体贴、宽容。
写完条子,主席又交待组织部给杨子烈母子路费,安排人把他们护送到西安,西安八办又派人把她们送到汉口。
总理在汉口接待了杨子烈母子。一番安抚之后,总理痛惜地说:
“奇怪得很,我不知道国焘为什么要离开党?在办事处我同他谈了两天两夜,请他代表党到莫斯科或任何国家去考察,他都不答应,我陪他去看蒋先生,回来时,他竟跟着戴笠走了。”
张国焘为什么离开,当时大家不明白,后来也就知道他的想法了。可惜他终究还是不了解蒋介石,在被蒋榨完仅有的价值之后,弃之不用了。
晚年张国焘
但张国焘到底还是后悔了,于1953年向主席提出想回国养老。
主席表示回国可以,但要先写一个对自己过去所犯错误的深刻反省,表一表悔过自新的决心。
张国焘拒绝了,以后再未提回国一事。
1961年,他应美国肯萨斯大学之约,历时四年,写了百万字回忆录——《我的回忆》。书中竟全无忏悔之意,更多的是指责、抱怨,他甚至后悔自己当时不够泼辣独断,否则就不会是这结局了。
杨子烈毕竟是亲身感受到党和毛主席的宽容大度的,加上夫妻俩晚年信奉基督教,懂得有错就要忏悔,才借《往事如烟》这本回忆录,披露了当年张国焘出走后的细节,表达了对主席的感恩之情,
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自我救赎,也可能在委婉地表达对主席的歉意。否则她不说的话,谁又能了解到主席当年的铁骨柔情?
张国焘不识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