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依靠技术领先和品牌溢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自主品牌却卷出了新花样,自主品牌抓住这个机会实现了弯道超车。
当前,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增长速度仍维持在30%以上。同时,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这些趋势表明,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现代和日产都公布了在华的电动化规划。现代将在2027年构建完整中国专用纯电动产品阵容,而日产将在2026财年针对中国市场推出8款新能源车型。
电动化和智能化推动下,中国本土品牌势头日盛,在华的海外品牌悉数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媒体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日产在华的总销量只有50多万辆,同比下滑5.48%。现代1-9月累计销量都不到20万辆,同比下滑29.05%。
日产汽车CEO内田诚表示:“再不改变,活下来的概率不大。”
现代汽车集团表示,将会聚焦电动化发展,打造首个纯电/插混/油混/增程技术全覆盖的汽车企业,并计划于2026年底在中国和北美地区推出单次充电续航里程超900公里的增程式电动车型。同时,还计划开发全新入门级镍钴锰电池,通过进一步提高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异常预诊断技术,确保电池系统的安全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还准备推出性能更强、燃油效率更高的下一代混合动力系统TMED-Ⅱ,并计划将混合动力车型从目前的7款增加到14款。 同时根据北京现代的“2025向新计划”,北京现代将通过引入新技术,形成“一款MPV+两款轿车+三款SUV”的车型混动产品矩阵,实现年销30万辆的规模。
日产汽车的动作稍快一些,他们表示为了满足中国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日产汽车正加速电驱化和智能化的转型与布局,以多元动力解决方案和均衡的产品组合,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未来出行的需求。2026财年,日产汽车将面向中国市场推出8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包括5款日产品牌车型。在进博会上,日产还展示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和无人驾驶出租车以及今年要投入中国市场的6座大家庭旗舰SUV等产品,集中展现了日产汽车“推动创新,丰富人们生活”的企业宗旨。
只是,推出电动化产品并不意味着合资品牌可以高枕无忧了。
首先,品牌形象方面,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没有昔日耀眼的光环,就连BBA等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一样不好卖。在消费者眼中,合资品牌是新能源领域的后来者,在专业性方面稍差一些,合资品牌只有通过强化产品力和性价比来培养消费者的口碑和信任。
其次,合资车企在智驾上的优势确实不够明显。如今除了鸿蒙系列车型、理想、小鹏等一众车企,其余自主品牌的智驾系统都无法突破桎梏,合资品牌的智驾更不好说能略胜一筹了。相对来看,合资品牌车辆价格相比自主品牌优势也不突出。
最后,合资品牌投入中国市场的新能源纯电车型大多数销量不佳。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大众ID系列,但相比自主车企来看,也不够出类拔萃。大众ID系列所有车型销量加起来,月售仍超不过2万台。而豪华品牌强如宝马,其i3系列裸车价最低17.79万元起。已经降至接近对折的价格,可销量仍未见有明显突破。由此可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水土不服的现象还很明显。
合资品牌的电动化转型之路充满坎,合资品牌只有放下过去的品牌光环,重新审视市场规则和消费者需求。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合资品牌才能在电动化时代重新站稳脚跟。否则,即便做出了电动化改变,合资品牌在华处境依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