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水湿,遇阳则化!一张方子,治好常年水肿,中医就这么豪横

中医内科黄俊臣 2024-02-03 09:37:10

从前有一句话,说得好——万物生长靠太阳。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想告诉你——防病治病,也靠太阳。这不过,这个太阳,是我们身体里的阳气。再具体说,是肾阳和脾阳。

比如说吧,咱们体内的水湿之邪,对它的治疗,就离不开阳气。

这就是老祖宗教训我们的话:一切水湿,遇阳则化。

来吧,我还是给你讲一段有趣的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45岁。

她啥毛病呢?就是最近这四年来,每到秋凉了以后,面目和手足就开始水肿。而且啊,肿得很厉害,别人一眼就会看出来,不断问她:你这是咋了?

同时,她还感觉自己倦怠乏力。

但是,你说怪不怪:只要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她身上的水肿和乏力感,就全部消失了,宛如常人。但是到了秋天,还会再犯。

一转眼,这问题已经困扰她四年了。无奈之下,她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脉沉迟,舌苔白,舌质淡胖。形态比较丰满,但是神情怯懦。仔细观察,患者双下肢确实有水肿。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书方一首:

制附子,白术,黄芪,白芍,茯苓,党参,泽泻,车前子,牛膝,山茱萸,槟榔,肉桂。,每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以后,水肿之感立刻果然减轻很多,而且身体比较有力。

这时候原方又接着用了20剂,症状全部消失。医家嘱咐,接着用金匮肾气丸来善后。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99年的《山东中医》杂志。

好了,现在,我们聊聊这里的学问。

你看,患者的问题,很明确,就是水肿。

水肿,我们中医看,是水湿之气在体内得不到排解所致。它们本该排出去,但排不出去,所以形成水肿。

那问题是,为啥排不出去呢?

你知道,水湿的排解,离不开能量。这就好比一盆水,你想扬出去,必须两条胳膊使劲儿。

那么,这个排解水湿的能量,其实就是咱体内的阳气。太阳出来了,沼泽地就干了。太阳被云彩遮住了,地上的水就不干。这一个道理。

阳气,是温暖的,是热的。水湿之气,是阴邪,它害怕阳气啊。你记住,一切水湿,得阳则化。这是千古定论。

那么,就医案里这个患者来说,她就有典型的阳气不足的表现。你看她就诊当时,脉沉迟,舌苔白,舌质淡胖,同时身体乏力。这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沉迟,主要说明阳虚。

更重要的是,她每每入秋发病。为何?因为入秋以后,天地阳气内藏。人体阳气,也跟着收敛。所以,水湿之气泛滥,形成水肿。等到了春暖花开,阳气发出来了,水湿之气收敛了,水肿自然消失。

这么说,懂了吧?

所以,要解决患者的问题,就得补阳气。同时,利水渗湿。补哪里的阳气?一个是脾,一个是肾。肾是水脏,关乎一身水液代谢。同时,肾中阳气还是全身阳气的根儿,所以得补肾阳。脾阳呢,也得补。脾主运化。水液代谢和吸收,在它的促进下完成。所以脾阳和肾阳,都得补。

你看当时医家的配伍:

制附子,白术,黄芪,白芍,茯苓,党参,泽泻,车前子,牛膝,山茱萸,槟榔,肉桂。

其中,制附子和肉桂,大补脾肾阳气。

白术、黄芪、茯苓、党参,这些都健脾益气,排解水湿。

泽泻、牛膝、车前、槟榔,这些都利水,让水湿有路可退。

白芍用下去,制约白术、黄芪、肉桂类的燥性。山茱萸,用于补益肾气。而且,山萸肉善于收涩。前面这么多通利之品,容易伤正。所以,好用山萸肉敛一下。

你看,这就基本的用药思路。

从这个小医案里,我们可以看出,医家完全是用补益脾肾,温阳利水的办法来治病的。阳气,被医家拿来用于化湿。这就完全符合中医的理论特点。

所以说啊,我们要呵护阳气。水湿,水湿,我们都知道它不好。但是你记住,如果你身体阳气足,水湿之气就无法形成。只要你阳气不足,水湿的形成,就是早晚的事儿。故而,要保护阳气。

咋保护啊?一切伤阳的事儿不干!阳气怕凉,所以凉东西不碰,不管是避寒,还是少吃凉食,都很有必要。阳气还怕湿。所以,你少喝浓茶,少接触湿地,少吃肥甘厚味,少喝啤酒,多运动。就这么简单。

生活中,如果你也下肢水肿,而且有一些阳虚症状,那你尽快到中医院看吧。一般来说,像济生肾气丸加减是有效的。严格讲,上文医案里用的,也是济生肾气丸的加减。

17 阅读:1266
评论列表

中医内科黄俊臣

简介:糖尿病老年病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