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意发现血糖差的糖友,几乎都有这6个共性,我也没逃出其中

亦寒玩转养护 2024-11-09 12:50:38

每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友中,往往能找到一些共性因素。无论是生活方式上的疏忽,还是饮食习惯的问题,这些共性使得血糖波动不断加大。为何血糖控制总是“不给力”?

1. 饮食习惯难改:总是忍不住“好吃嘴”

很多糖友知道糖尿病与饮食密切相关,但“管住嘴”却成了难题。当代营养科学与古代医学智慧均倡导“餐饮需适度”。古人讲究“少食多餐”以养脾胃,防止暴饮暴食带来的身体负担,而现代医学也证实,进食过量、偏爱高糖高脂食物,容易导致血糖波动。糖友需要控制摄入,但仍有不少人难以改变偏爱的口味,常常无法抵挡甜食和油腻食物的诱惑。

饮食上的不节制会让胰岛素的分泌变得更加不规律,加大身体负担,直接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

体育活动“随时展开”却缺少恒定模式。

中医理论强调“形动而气行”,即适度运动可调节气血,增强脏腑功能;现代医学同样指出,规律的运动有助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更平稳。然而在糖友群体中,不少人对运动持“想起来才做”的态度,缺乏规律的锻炼习惯。结果便是,身体的糖分处理能力减弱,从而使得血糖调节难以取得满意成效。

持续性的体育活动应当维持固定的次数,诸如每星期三到五次的中等量级身体活动。相较于零散的体育锻炼,设定固定的运动时段并培养出有节奏的习惯会更加有益。

睡眠质量低劣:迟眠与日常作息紊乱

不少糖友的生活习惯中存在熬夜现象,殊不知这会显著影响血糖控制。中医讲究“子午觉”调养阴阳,即强调夜间休息对五脏六腑的修复作用,现代医学则证实了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体内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不稳定。缺乏足够的睡眠或睡眠品质不佳,不单会削弱免疫系统的效能,更会引发体内荷尔蒙分泌的失衡,从而对血糖浓度产生不良影响。

糖友需要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并且确保每晚7-8小时的优质睡眠,以帮助血糖达到更理想的平衡状态。

情感变化剧烈:紧张氛围浓厚,心神不宁,且易怒性情显露无遗。

情绪的稳定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现代医学表明,长期的焦虑和压力会促使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升高,而这些激素会让血糖飙升。中医理念认为怒气有损肝脏健康,情绪的不平衡状态会阻碍气血流通顺畅,进而造成体内脏腑运作失常。

情绪波动大,尤其是时常处于焦虑和紧张状态的糖友,往往更难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心态、练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都是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帮助减轻身体的应激反应。

深陷药物成瘾之中,未加留意饮食均衡及日常作息的规律。

很多糖友容易过度依赖降糖药或胰岛素,认为这些药物能解决血糖问题,而忽略了生活方式的改善。古代医家讲求“药食同源”,认为通过食疗、养生和调理,药物的作用才能真正达到效果。现代医学同样发现,单纯依靠药物调节血糖,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友需要明白,药物只能辅助控制血糖,而生活方式的管理是长期稳定血糖的关键。简而言之,依赖药物调节血糖无法取代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6. 缺乏血糖监测的意识:没有形成常规监测习惯

不少糖友不愿意频繁检测血糖,认为自己能“感觉到”血糖的高低,甚至只是依赖每次体检的结果来衡量。这种侥幸心理往往导致血糖忽高忽低,甚至因血糖失控引发严重并发症。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定期血糖监测是维持血糖稳定的基础。即便没有症状,血糖水平仍可能出现大幅波动。通过血糖监测,糖友可以更了解自身对食物、情绪、运动的反应,调整生活方式,提高血糖控制的精确性。

血糖控制不佳,往往与上述这些生活细节息息相关。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结合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糖尿病控制中的“共性”问题。糖友要做到的并非盲目依赖药物或单一调节方法,而是全方位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0 阅读:5

亦寒玩转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