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三处过夏”的公案看似在说戒律,实际上仍然说的是不二法门

青云塾点墨人 2024-12-07 05:13:37

自恣日文殊三处过夏。迦叶欲白椎摈出,才拈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椎不能举。世尊遂问迦叶:“汝拟摈那个文殊?”迦叶无对。

——《五灯会元》第一卷 释迦牟尼佛

白话直译:

在“自恣日”这天,因为文殊在三个不同的地方过夏,违反了安居结夏的僧团规定,迦叶要把文殊逐出僧团。

正在迦叶拿起法椎准备向文殊兴师问 罪时,眼前突然出现了无数个的文殊菩萨,而且原本轻轻就能拿起的法椎这个时候却无论如何也再提不起来了。

于是迦叶来向佛陀求助。

佛陀就问迦叶:“你准备把哪个文 殊逐出僧 团呢?”

迦叶无言以对。

鉴赏评说:

佛陀,就是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

文殊,文殊师利菩萨,佛陀的左侍者,司职智慧。与司职法理的右侍者普贤菩萨一起,成为佛陀的左膀右臂。

迦叶,摩诃迦叶,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他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被委以重任分管戒律,协助佛陀进行僧团的管理

佛陀入灭后,迦叶成为教团的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回忆和整理了佛陀生前的言论和教规,确保了佛教的正常延续。

他的另一个身份就是禅宗的初祖,后世还为此而定做了“拈花微笑”的故事。

......

在禅宗的公案故事中,编者沿用了三人各自的人设,而故事就不是那么写实了,大都是为了说而说。

正是如此,禅宗公案除了故事中的人设家喻户晓以外,往往在情节上不合、逻辑上不通,一会儿是家长里短,一会儿是离奇传说,常常搞得人一头雾水。

读禅宗公案要跳出固定思维,要像看电影那样来看,管它是生活剧场还是神 话大片,你就是个观众,那样就容易走出来了。

故事中说到的结夏安居,其实是佛陀时代的产物。因为夏天虫蚁多,佛以慈悲为本,怕出门踏伤虫蚁,平常花草也不随便踩踏,夏天禁足是为了保护诸多生灵。

再说,夏日炎热汗多,出外乞食,披衣汗流,有失威仪。同时夏热,妇女穿衣不威仪,僧人出入民舍不方便。汇集以上种种,干脆在夏天就不出门,僧人们聚在一起谈佛论道,消暑度日。

到了安居结夏结束的时候,就彷如暑假的最后一天,是不是该整理一下心情,收敛一下心神,赶一赶作业,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了呢?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自恣日”。

“自恣日”,特指佛教僧团每年结夏安居的最后一天举行的忏 悔集会。在这一天,僧侣们会随意揭发自己或别人的过失,进行忏 悔,就类似于检讨与自我批评。

正是在这个时候,文殊菩萨在三处结夏的事情被迦叶发现了。

按照戒律,文殊必须受到惩 处。而作为执法者,迦叶应当有所作为,前面就说了他为人清正,深得佛陀信任,想必定能照章办事的。

正该迦叶出手之时,他却拿不起法椎了,而且在他面前还出现了无数个文殊,不知道哪一个才是该受到惩处的那个文殊。

此处为何如此不正常呢?这就是禅门公案的题眼了,向这里看就能发觉编者想要说的话。

其实,把这个故事放在另一个场景下或许就能更好理解一些。

暑假结束了,在报名的时候小明交上来暑假作业。负责检查作业的班长发现小明的作业与小红的作业连错误的地方都一模一样,就去给班主任报告:“老师,小明的作业肯定是抄的,是不是惩 罚他一下?”

班主任意味深长的反问一句:“你说说,哪个同学的作业不是抄的?你准备惩 罚哪一个呢?”

抄老师的板书、抄同学的笔记,或者抄参考书上的资料,要不就是抄网上“XX帮”的。总之,谁的作业又不是抄的呢?

除了发明家,哪个又不是在抄前人的作业呢?多少伟大之人还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成就其伟大。

其实安居结夏与暑假作业的性质差不多,关键是要把发散的心收回来,收心才是目的,至于在哪里过夏,作业做得对不对、是不是抄的,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在佛陀看来,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文殊在三处过夏的事情都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何况,文殊之所以这么做,以他的智慧,说不定还有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呢?

但迦叶以戒律为第一,毫不留情面,有规定那就要执行。但如果执行了会怎样?

规定凌驾于人性、佛性之上了。而本则公案的题眼就在于:规矩不能抹杀人人皆具的佛性、天性,规矩要给人心让路,否则就只有一条有生有死的不 归路。

但如果不惩 罚文殊,于迦叶刚正不阿的人设不符啊,那就只有借助“神力”让他拿不起象征执法的法椎,让他眼前出现无数个文殊,让他无法执行戒律。

然后借由佛陀之口,说出那句意味深长的反问:“你要惩 罚哪一个文殊呢?”

佛陀的话外之音,公案编者的意图,恰似在说:

规矩都是人定的,天底下就没有绝对正确的规矩。以规矩为视角,总有人违规,你看就连以智慧第一著称的文殊也不例外。

但如果以每个人自心为视角,从各自的那个原点看出去,每个人自己都是圆融无碍的了,谁都不会犯规,谁又不是大智大慧的文殊呢?

打破枷锁、无视禁锢的真心率性之人都是文殊,你要处 罚哪一个啊?他们不但不应该收到处 罚,就应该记录在公案中永世传颂下去。

大智慧不是什么都懂,只懂自己就刚刚好。

这样看来,根本就没有人违背戒律,他们都在做自己最为正确的事情嘛!

试想,如果天底下只有一个答案是对的,那一定不会所有人都对。如果要所有人都对的话,只有一种情况,自己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或许,这就是禅的奥义所在。

真理只有一个,就是每个人此时此刻的所知所想。人生只有一种,就是自己的当下生活。

不要认为别人的人生都很精彩,而自己的人生却是如此凄凉。在这里反问一句,难道人生还会有两种吗?谁又不是在过自己的人生啊!

1 阅读:111
青云塾点墨人

青云塾点墨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