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朱德儿子追求女孩被拒,贺龙出面“劝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时光机仔仔 2023-05-15 09:28:37

前言

1937年,在周恩来的努力下,朱德的儿子朱琦被找到,1938年,朱琦到达延安,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父亲。

图丨朱德

朱琦颠沛的童年

1912年,担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的朱德,认识了昆明师范学院的学生萧菊芳。

萧菊芳出生知识分子家庭,家里的思想一直比较进步,在那个遍地是小脚的年代,萧菊芳却是大脚。

婚后,萧菊芳继续学业,朱德也继续当自己的教官,除了每周末会团聚一下,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这场婚姻发生多少改变。

当时,以朱德的身份,置办些房产,过上奢靡的生活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这夫妻俩都是革命者,对于眼前的物欲半点不在乎。

因此,他们的日子过得有些拮据,可感情却是真的好。后来,朱德回忆起这段婚姻的时候还说,“我的这段婚姻绝不是资产阶级的!”

图丨蔡锷

1916年,袁世凯复辟,朱德跟着蔡锷驻兵泸州。当时,萧菊芳已经怀了身孕,考虑到她的身体,朱德便决定让萧菊芳留在昆明。

可萧菊芳不愿和朱德分开,因此,在朱德离开后,萧菊芳便坐着轿子,一路跟到了四川。

当时,两个人没有多少积蓄,就在泸州租了一间有些破旧的小屋。9月,萧菊芳生下儿子朱琦,朱德特别喜欢这孩子,抱着不肯撒手。

他发现孩子的右耳有个肉揪,民间多叫“栓马柱”,就给孩子取了个“保柱”的名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萧菊芳突然染上疾病,1919年,萧菊芳病逝,年仅34岁。

朱德给爱妻写下悼亡诗,

“草草姻缘结乱年,不堪回首失婵娟。枪林弹雨生涯里,是否忧惊避九泉?”

图丨陈玉珍

萧菊芳去世后,担子全部落在了朱德身上。他白天忙革命,晚上带孩子,时间一长,朱德身体吃不消了。

战友们都很心疼朱德,纷纷劝说朱德再娶,这时,他认识了陈玉珍。

陈玉珍是朱德好友孙炳文的外甥女,进步青年一名,贤惠能干。她不嫌弃朱德有孩子,还很欣赏朱德对革命的认真和执着。

结婚以后,陈玉珍将朱琦接到自己身边,视若己出。1922年,朱德和孙炳文离开四川前往上海,陈玉珍便带着朱琦留在了四川。

朱德在上海的革命事业并不顺利,后来,他们转道去了法国,这一去,朱德和妻子孩子彻底失去了联系。

而留在四川的陈玉珍也不太平,那时白色恐怖正盛,她压根不敢跟人提起朱德的名字,经常东躲西藏,就怕国民党反动派盯上她们。

陈玉珍带着朱琦,等了一年又一年,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就在母子二人以为他们会相依为命一辈子的时候,朱琦被国民党抓壮丁抓走了。

那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面对日本鬼子犹犹豫豫的蒋介石,却对同胞重拳出击,他抓的壮丁并不是为了抗日,而是为了“剿共”。

陈玉珍拿出自己全部的钱财,恳求他们放过朱琦,却无济于事。无奈,陈玉珍只得跪求让她跟朱琦说几句话。

领头的军官凶神恶煞地对陈玉珍说,“别给我耍滑头!要是人没了,小心你的脑袋!”说完转身离开,把其他抓来的壮丁先行运上车。

陈玉珍自知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她抓紧时间交代朱琦,“孩子,好好照顾自己,千万不能说你是朱德的儿子,尤其是国民党的人,更不能......”

话没说两句,那人回来了,拉拽着朱琦走了,陈玉珍绝望地跪倒在地,放声大哭。

图丨龙云

8月,已经是八路军总指挥的朱德,准备前往南京,参加国防工作会议。从延安到南京,需要在西安转机。

到了西安后,朱德听说云南军阀龙云正在西安,他和龙云是讲武堂的同学,有此机会,自然要聚一聚。

聊天过程中,龙云告诉朱德,他的儿子朱琦正在自己队伍中。朱德大吃一惊,没想到已经十多年没见的儿子,已经当兵了。

原来,朱德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被分配到了云南。尽管朱琦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身份,却依旧被敏锐的龙云发现了。

朱德不动声色,并未对此事多说什么。出来后,他才马上联系了周恩来。

几天后,周恩来派出的地下党员到达云南,开始按照龙云的线索查找朱琦的下落。

图丨朱琦

1938年5月,朱琦被带回延安,已经22岁的他长得比自己的父亲都高了。朱德小心地走过去,摸了摸了朱琦右耳的“拴马柱”,“没错,是我的儿子,是我的保柱。”

不久后,朱琦被送到中央党校学习。身为朱德的儿子,朱琦其实压力很大,他一刻也不敢偷懒,很快便完成了学业。

毕业后,朱德将他送往抗日战场前线。当时,很多人都劝他,“朱老总,你可就这一个儿子,还是不要送到前线了吧。”

朱德听闻,回应道,“我是八路军的总指挥,我儿子都不去,那让谁儿子去?我们共产党人没这个道理!”

前线战场,硝烟弥漫,子弹不长眼睛,1942年,朱琦受伤,回延安养了几天后,他便主动提出重返前线。

1943年,朱琦更是在一次战斗中被子弹打中腿部,这条腿落下残疾,朱琦也只好返回延安。

得知儿子受伤的消息后,朱德第一时间便赶到了医院,不过他没有安慰儿子,而是说,“咱们不能被伤病影响,要坚持战斗,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随后,朱琦被分配到延安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担任队列科长。

图丨彭绍辉

贺龙“做主”的婚姻

这时候,朱琦已经27岁了,不出所料,周围人开始着急起他的婚事。朱德也很关心,但他工作太忙,因此,这事就落在了妻子康克清身上。

康克清直接找了抗大七分校的校长彭绍辉,直说给自己儿子找个对象。彭绍辉考虑后,发现学校里还真有个女孩挺适合朱琦。

赵力平,河北定县人,她的父亲、大哥、二哥都参加了革命,她自己也是女学生中拔尖的存在。

1944年,彭绍辉给两个人安排了场相亲。不过,当时的赵力平并不知道这是相亲,只是有人让她过去一趟她就过去了。

过去以后,她看见一个男同志,对方没说话,只是看她,赵力平就没当一回事儿。

图丨赵力平

事后,指导员顾玉玲问她,“小赵,你觉得上次那人咋样啊?”

“上次哪人啊?”

一听赵力平的回答,顾玉玲就知道了,赵力平压根就没关注朱琦。他只好给赵力平做了介绍,并告诉她想介绍朱德的儿子给她。

一听这话,赵力平赶紧拒绝,“我现在才多大啊,18岁,太小了,不行。而且我们那有风俗,找对象要通过父母,父母不同意就不能结婚。”

后来,赵力平还征求了好闺蜜的意见,“你说,指导员给我介绍对象,是总司令员的儿子,我跟不跟啊?”

“这么大的官肯定不跟啊,不自由。”赵力平的朋友圈大都表示反对,于是,这事也就暂时搁置了。

图丨朱德和康克清

几个月后,赵力平被调到七分校校部,分配到队列科当参谋,正好是朱琦的下属。

两个人每天见面,慢慢地熟悉起来。有一天,朱琦问她,“咱们两个怎么样啊?组织跟你谈了吗?”

“谈了,不怎么样,你们家官太大了,我们家就是老百姓,不行。”

赵力平毫不客气,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很讨厌朱琦呢。

其实,赵力平并不讨厌朱琦,甚至对他的印象还不错,觉得这人挺热情、挺能干,就是两家门不当户不对,自己心里比较有压力。

1945年9月,抗大七分校迁离延安,转移到晋绥根据地的内蒙古丰镇。赵力平和朱琦都去了120师司令部工作,朱琦是通讯科科长,赵力平是文书科参谋。

很快,朱琦对赵力平情真意切的事情便在军中传开了,就连司令员贺龙都知道了,很多人都想促成这段姻缘,因此,前来劝说赵力平的更多了。

图丨甘泗淇和李贞

甘泗淇的夫人李贞经常叫赵力平出来散步,一出来,就会问她考虑好了没有,还给她讲了朱德和康克清的故事。

当年,康克清也是乡下来的女娃娃,但也照样嫁给了朱德,而且日子过得还很甜蜜。

听了这个故事,赵力平心里开始动摇了。看来,最了解赵力平心理的,还是和她同样情况的康克清。

原来,从赵力平第一次拒绝朱琦开始,康克清就猜到,赵力平有很大可能,是因为家庭背景的缘故,因为自己当年嫁给朱德的时候,就有这方面的顾虑。

所以,在寄给内蒙古的信件中,康克清专门嘱咐了这一点。

眼看赵力平就差这临门一脚了,贺龙出场了。

图丨贺龙

身为“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英雄人物,贺龙办事的方法一向简单粗暴,他开门见山地问赵力平,“咱们快进张家口了,小赵,你们两个的事情定下来,定下来咱们就进张家口,同意不同意?”

赵力平不说不同意,但也不说同意,只是倔强摇头,一看她的样子,贺龙就猜到,这事八九不离十了。

于是,他继续“强势”地说,“我是司令员,我说了算,我签字,说你们结婚你们就结婚了!”

看“火候”不够,贺龙还拍了拍桌子,“怎么还不同意?还等什么?今天不同意也得同意!朱琦哪不好?马上结婚!”

被贺龙这么一搞,赵力平顺势点了头。贺龙满意地拿起纸笔,写下“批准朱琦同志和赵力平同志结婚”的条子,边写还边说,“这是你同意的,可别说我逼你,我不逼你。”

1946年3月23日,朱琦和赵力平在丰镇结婚了。当时,晋绥军区来了不少人,摆了五六桌,算是场面挺大的事了。

主婚人是贺龙,他叼着烟斗,“我的任务完成了。”

图丨朱德全家福

严厉的父亲——朱德

1948年8月,赵力平才第一次见到朱德和康克清。当时,朱德穿了一身洗褪色的军装,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赵力平一下子就没了拘束感。

不久后,铁道部需要人,朱琦便去了石家庄铁路局当了工人。因为朱德说要从头学,已经是团级干部的朱琦便去当了练习生,后来还当了火车司炉,三年后当副司机,再一步步转为司机。

当时开火车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除了驾驶,还要亲自动手添煤烧煤,把控时机和用量。

图丨朱德和儿子儿媳

1949年,朱琦被安排至天津铁路分区机务段工作,有一天,朱琦正拿着铁锹添煤,一个工作人员跑过来跟他说,“朱车长,有位首长要见你。”

朱琦用脖子上围着的毛巾擦擦汗,然后跟着工作人员来到车厢,里面正是他的父亲朱德。

看到儿子浑身上下都是煤灰,朱德是既骄傲又心疼,他拉着儿子的手,“好啊,这才是我的好儿子,这才是工人的样子。”

对于这个唯一的儿子,朱德没有给太多宠溺,反而比较严格。有一次,朱琦从天津去北京,想要看看父亲。

因为没有车,朱琦需要坐火车在北京车站下车,再坐公交车和步行一段路程后才能到。

朱琦身体不好,这么折腾其实挺累人。当时,朱德的秘书还说,“你何必这样大费周章,腿脚不好就歇息吧,老总的车直接开到北京车站接你,不是更节约时间?”

朱琦吓得直摆手,“不行不行,要是让我爹知道我坐了他的专车,可是要发火的。”

后来,秘书把朱琦不肯坐专车这事告诉了朱德,朱德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说,毕竟有过前车之鉴,朱琦知道朱德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

图丨朱德全家福

那一次,还是在延安的时候,延安举行了大型文艺晚会。晚会规定,首长子女也可以参与,于是,朱琦也一起去了。

晚会结束后,已经很晚了,朱琦腿脚不好,若是以他的速度赶回驻地,怕是第二天早上都回不去。

因此,军委总部提出,让朱琦一起坐车回去,不料,却遭到了朱德的阻止。他跟朱琦说,“不能搞特殊,不能占用国家资源。”

没办法,朱琦只能下车。

随后,朱德坐着自己的专车回到驻地,结果却看见,朱琦和他们同时到达,朱德心里有所怀疑,但碍于天色已晚,便没有询问。

图丨朱德

回到窑洞后,朱德才问清情况,原来,朱琦下车后,警卫员觉得他太可怜了,便让他顶替了自己的位置,站在驾驶室外的踏板上回来的。

朱德知道实情后,怒气冲冲大骂,“你知不知道那个位置是专为警卫员准备的?你知道他们的职责吗?他不随车,若是遇到危险谁来担这个责任!”

朱德的话说的很重,让朱琦狠狠的记住了这件事,所以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朱琦宁愿多走些路程,多吃些苦,也不愿意违背原则。

70年代,朱琦患上心脏病,一旦发作起来,便会疼痛难忍。国家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让他回家休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朱琦身体好了不少,能坚持的时间也更长了,谁也想不到的是,1974年6月10日,朱琦会突然心脏病发作。

图丨朱德和康克清

当时,赵力平去上班了,朱琦正在和老战友们聊天,聊着聊着,朱琦捂着心脏晕倒在地。

同志们赶紧将他送去医院,只可惜朱琦身体情况太差,医院竭尽全力也没有留住他的生命。

赵力平赶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晚了,她没有见到丈夫最后一面。她强忍下巨大的悲痛,打电话给康克清。

婆媳俩商量后,决定先不把朱琦病逝的消息告诉朱德,以免已经88岁的朱德受不了。

一个星期后,朱德给赵力平打去电话,询问儿子的身体情况如何,赵力平只能撒谎,“爸,朱琦突然犯病了,正在医院抢救,医生说没大碍。”

朱德从赵力平的语气中听出一些不对劲,于是,他开始频繁给赵力平打电话,每次,赵力平都是同样的回答。

图丨朱德逝世

又过了三天,赵力平瞒不住了,她哽咽着告诉了朱德实情,“朱琦已经走了,追悼会都布置好了,孩子们都很想您,想回来看看。”

得此噩耗,朱德半天没说出话,几分钟后,他才无奈的说,

“你们这样子是不对的,应该早点告诉我的,他可是我唯一的儿子啊。他年轻时上过中央党校,受过高等教育,走的这么早,实在太可惜了.......”

两年后,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对康克清说,

“假如我不在了,你们没什么可以继承的,房子是国家的,屋子里所有的家具也都是国家的,不过我有些书,你可以拿去学习。”

2 阅读:34
时光机仔仔

时光机仔仔

许多事情不能单看表面,而是你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