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毛泽东收到来信,得知警卫员张瑞岐生活困难:我得帮帮他

时光机仔仔 2023-05-16 08:49:01

前言

1949年12月,陕西清涧县下张家村的一户人家,正在举办一场简单又热闹的婚礼。

婚礼的“男主角”叫张瑞岐,他在外当兵多年,婚礼一拖再拖,如今新中国成立了,张瑞岐也终于复员回家,迎娶那个已经等了他很久的未婚妻。

可能是因为复员的时间比较微妙,村民们都在私下议论,张瑞岐是不是没混出什么名堂,所以被人赶回来了?

有人忍不住好奇问他,张瑞岐却只是笑,对自己当兵的事只字不提。于是,村民们也就“心知肚明”的不再提及此事,免得戳破他的“伤心事”。

结果,到了快要拜堂成亲的时候,一位身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在村民的带领下赶到了婚礼现场。

看到张瑞岐,他立正敬礼,

“班长同志,毛主席知道今天是你的大喜之日,特地要我来参加你的婚礼,这是他老人家给你的亲笔信和随礼。”

村民们惊呆了,没想到其貌不扬的张瑞岐竟然跟毛泽东有关系!

张瑞岐缓缓打开信封,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字迹,

“瑞岐同志,我因公务繁忙,无暇脱身。特派马汉荣同志来参加你的婚礼,希望你俩白头到老,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做贡献!顺捎100万元(旧币,相当于100元),请收下。”

张瑞岐到底是什么人?他与毛泽东又是什么关系呢?

跟着毛泽东当兵

1935年10月18日,陕北吴起镇张湾子村村民张延杰刚把羊赶进羊圈,村子外面就来了一支部队。

就在他忐忑不安的时候,一名小战士敲响了他家的房门。张延杰打开门,小战士地客气地问,“老乡,跟你商量个事,我们首长感冒了,能不能借你家的锅给他做口饭吃?”

张延杰看清了这张带着点稚气的脸,他点点头,“没问题,你们进来坐,我马上去做饭。”

随后,张延杰让妻子做了点当地的臊子面招待几位战士。几个人看上去像是很久没吃饭了,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就吃个干净。

战士端着碗走进厨房,“老乡,我能不能再要一碗啊,我们首长没有吃饱。”

“有有有,我给你盛”。盛好饭后,张延杰端着碗跟战士一起走进房间,他见到了那位个子很高的首长。

对方吃的鼻子上都是细小的汗珠,“一年喽,好久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了,老乡,麻烦你了。”

张延杰见对方态度很好,大着胆子说,“这位首长,我们这有句话,说感冒捂一捂,出出汗就好了,你现在出汗了,估计感冒也快好了。”

首长笑呵呵地点点头。当天晚上,几名战士住在了张延杰家中。那位首长和张延杰聊了大半宿,很晚才睡下。

第二天一早,几位战士向张延杰告辞。临走前,他们塞给张延杰一些钱。张延杰死活不要,没办法,战士们只能留下个暖壶抵做饭钱。

几天后,国民党部队来了,因为劣迹斑斑,村民们看见那身衣裳就赶紧躲进山里了。

国民党部队转了一圈没抓到人,就挨家挨户把村民家里的禽畜给杀了。

国民党部队走后,村民们回到村子里,讨论着前阵子碰到的那支部队,这时候,张延杰才知道,他收留的那几名战士是红军,而那位高个子首长,就是毛泽东。

可以说,纪律严明的红军刚进入陕北,就给陕北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大家打心眼里认可它,也心甘情愿去当红军,其中就包括了张瑞岐。

1936年2月,红军到达清涧县袁家沟,进行了为期16天的修整。

那段时间,毛泽东常常闷在屋里伏案工作。他在忙着红军东征的事情,战争年代,每个决定都关乎着千万人的生死,毛泽东得小心翼翼考虑好每一步。

就在这时,大片的雪花飘落,不一会就将所有的色彩全部覆上白色。毛泽东走出窑洞,看着茫茫大雪,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

毛泽东在张瑞岐的家乡写下一首诗,与此同时,张瑞岐加入红军,这大概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张瑞岐是典型的陕北汉子,身材高大健壮,干活勤劳踏实,不管是战友还是首长,都对他印象很好,没过多久,他就被调入中央警卫团4连。

1938年,日寇仗着强大的空军力量把控了中国大地的制空权。11月,日军更是派了二十多架轰炸机,对着宝塔山附近一阵狂轰滥炸。

不得已,毛泽东只能搬去杨家岭附近暂住。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在枣园筹办会议。因为杨家岭距枣园较远,毛泽东来回跑,很可能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于是,他又搬去枣园居住。

去到枣园后,中央警卫团给毛泽东重新配备了警卫员,其中就有张瑞岐。

知道这个消息的他,激动得好几天没有睡好。那几天,刚好举办了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张瑞岐看着台上的毛泽东,听着《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在心里默默发誓,“要誓死保卫毛主席的安全。”

1946年,蒋介石对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不过仅过去八个月,解放军就挫败了不可一世的国民党部队。

蒋介石不服气,他改变策略,放弃了全面进攻,转而向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重点进攻。

那时候,国共两党不管是在武器装备,还是人员数量上都有不小的差距,面对敌强我弱的处境,毛泽东做出了“弃车保帅”的决定。

1947年3月,毛泽东亲自制定了保卫延安的计划,计划中提到,“必要时会主动放弃延安。”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想不明白,首先是战士们,好不容易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放弃这里又该何去何从呢。

还有乡亲们,他们听不懂什么“战略”,只知道自己舍不得,红军在这里十几年了,说离开就离开,感情上无法接受。

有一次,毛泽东的秘书问他,“主席,能否设法保住延安而不撤退呢?”

毛泽东笑着摇摇头,

“你的想法不高明啊,现在胡宗南的部队有二十万人,我们只有两万,装备和力量都比不过,我们硬拼,不仅保不住延安,还消耗了自己的有生力量。蒋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领了延安,他会觉得自己胜利了,实际上,占领了延安,反而是他彻底失败的开始。我们要争取更大的胜利,他可以打到延安,我们也可以打到南京嘛,来而不往非礼也。”

3月18日,延安城内的党政机关和百姓已经疏散完毕。门外兵临城下,可毛泽东和周恩来还在门内商讨着撤离后的作战方案。

警卫员在一旁着急的催促,让毛泽东尽快撤离,就在这时,彭德怀风风火火的进来了,他指着几个警卫员批评道,

“还愣着干什么,你们要对主席的安全绝对负责,主席再不走,你们弄副担架把他抬走!”

毛泽东终于站起身,

“你不要生气嘛,我这就走。这次撤出延安城后,你交代战士们把房屋打扫干净一点,带不了的书籍记得摆放整齐,让蒋介石也读点马列主义嘛。”

一拖再拖的婚礼

当时,张瑞岐是跟着毛泽东一起撤离的。在撤离前,其实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一天,毛泽东跟警卫员们聊天,

“同志们,我们要到河北去,走着去,还很危险,这些困难,有些同志会害怕,有些同志不想离开家,这些都是人之常情。留或走你们可以自己选择,从江西转移的时候,没有讲这些,可有些战士还是中途离开了。”

说完,毛泽东看向几个河北籍的战士,“这下,河北的同志们高兴了”,接着,他转头看向几个陕北的战士,“那你们呢?”

当时还很年轻的马汉荣赶紧表态,“我要跟主席一起去!”

毛泽东笑了,“小伙子没出过门,想出去看看火车是不是?”

马汉荣嘿嘿傻笑,他年纪小,家里也没有挂念,所以能毫不犹豫地跟着毛泽东走。

可张瑞岐不一样,他已经快三十岁了,家里有年迈的双亲,还有未过门的未婚妻。

毛泽东知道张瑞岐家里的情况,他主动问起,“张瑞岐,你家里是不是给你定亲了?你都快三十了,家里催着结婚,还是不要去了。”

犹豫再三,张瑞岐还是决定把毛泽东送到河北。

说实话,这个选择让毛泽东“不太满意”,他很怕张瑞岐跟着自己耽误了婚事,于是,他专门找到张瑞岐,

“张瑞岐,你跟我几年了,如今可以留在家乡,马上就能结婚。你若是执意跟着我,以后会越来越远的。”

这时候,张瑞岐已经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可他没跟毛泽东说,所以毛泽东也以为自己劝动张瑞岐了,没想到,到了出发那一天,张瑞岐早早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了。

还没等毛泽东说什么,张瑞岐赶紧说,“主席,我把你安全送到河北。快走吧,再犹豫又要耽误时间了。”

就这样,张瑞岐跟着毛泽东到了西柏坡。

在西柏坡,毛泽东把一批又一批的警卫员送到全国各地培训,以便未来承担更重要的职务,只有张瑞岐一直留在毛泽东身边。

毛泽东不送他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怕他再拖个几年,回去后媳妇跑了。他再次找到张瑞岐,掏心掏肺地对他说,

“张瑞岐,其他同志都去学习,唯独不让你去,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想让你复员回陕北。现在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你应该回家了,不然媳妇都没了。”

张瑞岐并不吃惊,在其他同志陆续离开时,他就猜到了毛泽东的打算,可他不想离开,他觉得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虽然毛泽东已经安全到达西柏坡了。

于是,张瑞岐说,“主席,我觉得现在离开不太合适,只有把你安全送到北平,我的任务才算完成。”

其实,毛泽东也舍不得张瑞岐,所以,现在纠结的人成了他。毛泽东沉思了好一会才开口,“那好,咱们一起去北平看看,北平古迹多,你也过去看看。”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23日,中央决定从西柏坡迁入北平。

那个时候,北平城内危机四伏。有还没来得及撤离的国民党特务机关,还有些小偷小摸、土匪强盗,甚至还有目的不明的外国势力。

张瑞岐一刻都不敢离开毛泽东,生怕有一点没注意就酿成巨大后果。直到毛泽东彻底安顿下来,张瑞岐这才松了口气。

他知道,自己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果不其然,毛泽东又一次找到他,

“张瑞岐,你已经成功把我送到北平了,你的任务完成的很出色,我很高兴。现在,你要回陕北老家了。”

张瑞岐说不出话,他心里像堵着块大石头一样,憋闷得慌。

看见张瑞岐的样子,毛泽东以为他还不愿回去,

“张瑞岐,你现在年纪大了,再不回去,耽误了婚姻大事,我没法向你家里交代,向陕北人民交代啊。”

这句话让张瑞岐想起了家里的未婚妻。因为自己当兵,家里的婚事一拖再拖,未婚妻为了等她,一等就是三十多岁,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所以,他艰难的点点头,“好,主席,我回去。”

不忘初心的晚年生活

5月16日,毛泽东请办完手续的张瑞岐吃了顿饭。席间,毛泽东告诉他,“你跟了我这么多年,这顿饭就当是为你践行了。今天贺龙同志来了,准备几天后坐飞机去西安,你跟他一起回去。”

张瑞岐越发舍不得了,他啜泣着,“主席,我觉得惭愧,我对主席的照顾不够,主席对我这么好,我不安啊!”

毛泽东认真的看着他,“咱们都是共产党员,请你吃顿饭为你践行是应该的。你走的时候,我可能没法为你送行,祝你一路平安,代我向陕北的人民问好。”

当天晚上,警卫班的战士们为他们的班长送行。虽然毛泽东没来,可他派了他儿子毛岸英出席。

毛岸英还带来了毛泽东送给他的礼物,一条香烟,一斤糖果,还有一个红色本子。

本子第一页,是毛泽东的笔迹,

“张瑞岐同志,回到陕北继续工作,永远忠于人民事业。——毛泽东”

回到家乡后不久,张瑞岐就赶紧跟未婚妻结婚了。之后,他没有回到部队,而是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

1951年,陕北因干旱爆发严重的饥荒,家里食不果腹,无奈之下,张瑞岐给毛泽东写了封信。

看到这封信后,毛泽东很难过,他叫来卫士长李银桥,

“张瑞岐跟了我好多年,把我从陕北送到北平,现在他生活困难了,我得帮帮他。”

随后,毛泽东从稿费中取出300元钱,让李银桥寄到了张瑞岐手里。

收到回复的张瑞岐异常欣喜,知道毛泽东没忘了自己,张瑞岐已经心满意足了。

当时,有的村民建议张瑞岐去北京找毛泽东,这样能吃香喝辣,衣食无忧。张瑞岐笑着摇摇头,因为这次干旱,他有了想做的事情。

他投入到了清涧县的植树造林事业中去。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张瑞岐和妻子把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山林。

他们种了五百多亩林地,其中有不少还是枣树、花椒树等经济作物,后来,张瑞岐把这些树捐给了村里,凭一己之力带着村子摆脱了“贫困村”的称号。

当地百姓提起张瑞岐,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不愧是给主席当过警卫员的”。

后来,毛泽东逝世,张瑞岐依旧坚守在绿化荒山的事业中,直到1997年去世。

在他去世后,清涧县烈士陵园为他建立了一块纪念碑,纪念他平凡也不平凡的一生。

2 阅读:48
时光机仔仔

时光机仔仔

许多事情不能单看表面,而是你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