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之战清朝战胜,为何康熙还要跟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小毛看历史 2023-05-29 08:30:01

近段时间,海参崴港口允许中国使用的消息已经发出,东北地区一片沸腾,吉林省终于也有了自己的港口。

但在历史上,包括海参崴,外兴安岭,以及库页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直到近现代,才因为清政府的落后,被沙俄抢占。

沙俄一直觊觎东北这片土地,为此甚至再康熙年间,爆发了一场惨烈的雅克萨之战,这场战争最终清政府取胜,但康熙还是跟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尼布楚条约》中又有哪些内容?

沙俄的扩张之路

说起这场中国与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就必须从沙俄的东方扩张之路讲起。

沙俄是欧洲的一个不大的国家,而且位置也比较离谱,再欧洲的最东侧,沿海的温暖季风无法那么深入,所以温度整体偏低。

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能够生活的地方,也从来自诩为欧洲国家,但由于宗教,民族矛盾等原因,其他欧洲国家是不是这样认为的就是另一回事了。

领土上的焦虑,导致了沙俄扩张的野心,什么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领土啊。没有那么广袤的土地,尤其是在过去的农业,牧业经济社会,没有领土就意味着无法养育更多的人,没有更多的人,就无法是实现自己的强国梦。

可是从哪扩张领土呢?西边法国虎视眈眈,德国不断崛起,隔海还有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死亡凝视,本来就不待见你,你敢破坏欧洲原有平衡,搞不好联手揍你。

无奈的沙俄将眼光放大到了自己的东边,也就是后来日本战俘种土豆的地方,西伯利亚,这片广袤的土地。

坦白来讲,这块土地现在都让俄罗斯头痛,基础建设薄弱,气候恶劣,在经济科技,和生活水平发展到今天的程度,都留不下多少人,何况是过去。

但问题总是辩证的,这块地皮的缺点是条件恶劣没有人,这块地的优点也是没有人,贼好扩张,不到百年间,就全部推进。

本来嘛,谁会再这种地方住,受当时气候影响,那时候北京那个纬度都一年365天,150天都是冬天,西伯利亚更是全年严寒了,种地积温不够,放牧没草,牲口还冻的不长肉。

茂密的丛林中只剩一些不知道住了几辈子的土著,靠打猎活着,沙俄对付这样的武装力量,还不是手到擒来,日行千里。

清政府也不太重视北方这个地方,确实是太冷了,女真的发源地就在东北地区,如果女真族真的有意往北方扩张,这块地方绝对轮不到沙俄,那就在女真的眼皮子底下啊。

可谁如果有了武装力量,不向南进攻,梦想鱼米之乡,谁会往这么一块苦寒之地较劲,宁古塔在今天的黑龙江,在古代都算发配。

中国历史上只有圈地狂人,蒙古族在元朝的时候,占领过这片土地,估计都没有深入转一圈,看也没有任何文明,就当是自己的了,偏偏沙俄当了块宝。

如果沙俄只是向东扩张,适可而止,这场战争也不会爆发,大概就是你占你的地,我过我的日子,井水不犯河水,但沙俄真的喜欢占地,东边占的差不多了,开始向南扩张。

世界最顶级的两股陆军力量展开了角逐。

雅克萨之战的较量

沙俄觊觎这块土地已久,经过了这么多苦寒之地,南下就是气候温暖,景色宜人,谁能不动心,早在明朝,凶残的沙俄士兵,就南下试探。

经过了长途跋涉,好不容易看得城镇和人,烧杀抢掠,甚至民间都传有红毛鬼吃人事件,双方对彼此都不太了解。

康熙很疑惑,自己的老家就在东北的长白山地区,主要对手不都是在南面,西面吗?什么时候北边出现了这样的一批武装力量,他们要干嘛?要偷我老家?会不会南下影响清政府统治,下令拼死抵抗,先看看是个什么东西再说。

沙俄也很疑惑,从西边一路打来,就没碰到什么有力抵抗的武装,这是哪一伙势力?怎么碰上了硬骨头了?

所以整体这场仗打的虽然很惨烈,大跑冷兵器,全部用上了,甚至还有水上渡江作战,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但是出动的人却并不多,最多清政府出动过两五百人千人,平常爆发战役,也都是几百人互殴的场面。

沙俄军更是,在第一面对清军2500的军队时,俄军只有450人,第二次俄军也不过826人,甚至都没有过千人?

为什么规模就这么小?因为双方这场战斗都不好打。清军补给困难,真的大规模作战,要把全国的资源都要放运往最北端。

沙俄军队更是,补给更为困难,那时候还没有铁路,带着沉重的补给,穿着厚重的棉衣,穿越一望无际的西比利亚大森林,千里迢迢来打架?派过来的人能剩一半就不错了。

人少归少,但打的确实凶残,沙俄来到这里打仗,就已经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谁不想建功立业,衣锦还乡。

清军也抵抗的极为顽强,先不说,这块地方眼皮子底下就是满清政府的起源地,就是假如反抗的无力,让沙俄觉得这地方能够轻松拿下,会不会派更多的军队,继续南下,威胁整个中原统治。

好在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巨大胜利,凭借着各种战术手段,以及军民一心,将沙俄军队几乎全灭。

但让人不解的是,在取得胜利后,清政府不仅没有乘胜追击,而且在签订和平条约《尼布楚条约》时,也相当客气,给予了对方相当大的尊重,这又是问什么呢?

《尼布楚条约》的背后

从古至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打仗输了以后,不仅要道歉,赔偿军费,割让领土也是时有发生,《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几乎看不出是大清打了胜仗。

其内容包括确定了两国在东部的明确国境线,包括外兴安岭和库页岛等广片土地属于中国,除此以外还规定了两国的贸易等相关事宜。

这个条约在中国看来是相当平等了,你打输了,我也没让你割地赔款,咱们之前那也就算是冲突,好好规定国境线,解释清楚就好了,我们以后还能做生意。

清政府自己都觉得是拿出了天朝上国,海纳百川的姿态的,但就这样沙俄还不满足,认为我们这是强迫,在他们看来,库页岛,外兴安岭,都是他们的,凭什么条约这一签就成你们的了。

当然,这条约中国确实签的也不亏,因为确实有些地方,沙俄不过来抢,清政府都没觉得是自己的,那是谁的?重要吗?反正自古以来好像就没有什么人。

这条约签的双方都别别扭扭的,清政府觉得自己打赢了,也没太占到便宜,沙俄还觉得自己吃大亏了。原因不在条约本身,而是双方都没打过瘾。

规模都不到万,聚焦的地区也就那一点,这两个庞大帝国,哪个在世界的舞台上不是主角,但为什么双方还是把这份合同签了,和平的局面一直保持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的?

沙俄理智不愿意扩大冲突的原因上文有所赘述,确实是又冷又远,补给真的运不到,真要打起来,不说战争,光是伤寒,冻死饿死就得占一半。

满清也不愿意继续扩大战争规模,当然也有补给运输困难的原因,而且继续扩大战果能扩大什么呢?

让沙俄给钱估计是够呛了,就算沙俄不给赔款,满清也不可能把军队开到莫斯科城下去讨债。至于说要领土?西伯利亚那么大一片领土要来又有什么用呢?

做为满清政府打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你不要继续南下了,规定好国界线,就已经算是目标完成了。

何况现在,清政府国家内部也并不消停,西南面,有云南的吴三桂造反,南面还有台湾方面的问题,西北边的蒙古,康熙为了多拖延一段跟准噶尔战争的时机,把自己最喜欢的女儿都嫁出去了。

内部都已经乱七八糟,这边一个叛乱,那边一个威胁,中间还时不时闹点饥荒,哪有心思在外面给自己搞出一个强大的外敌,差不多,能守住不丢领土,就已经蛮好的了。

康熙也确实不容易,就在这种焦头烂额的局势下,依然将庞大的帝国治理的井井有条,甚至能在后世将这段光景称为康乾盛世。

但在这世界的舞台上,波诡云俱的风就没停过,康熙不会想到,在两百年后,曾经用血签下的《尼布楚条约》,有一天会被沙俄当成废纸,张口就要去了清政府治理下中国的五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直到今天,有些失去的东西,可能永远都拿不回来了,吾辈当自强,切勿让昨天的悲剧,在明天重演,一寸山河一寸血。

1 阅读:36

小毛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