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皇位位,明代宗朱祁钰如何力挽狂澜?

太璞石 2023-12-17 19:02:20

朱祁钰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初三在北京出生,父亲是明宣宗朱瞻基,哥哥是明英宗朱祁镇,母亲是贤妃吴氏,吴氏原本是朱瞻基为皇太孙时的宫女。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明宣宗朱瞻基驾崩,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二月初九,明英宗朱祁镇册封年仅8岁的弟弟朱祁钰为郕王,奉藩京师。土木堡事变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部骑兵俘获,朱祁钰临危受命监国。正统十四年九月初六,登基称帝,遥遵朱祁镇为太上皇,年号为景泰,明朝第七位皇帝。

要说朱祁钰能当上皇帝,要感谢大哥朱祁镇和太监王振的神助攻,这出千里送人头玩得真叫一个溜,活生生把自己送给了瓦剌。

一、天上掉下个皇位位,一遇风云便化龙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因为朝贡事件,兵分四路,大举入侵明朝腹地,太师也先亲率一路进攻大同。刚刚亲政不久,正值青年的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血气方刚,誓要学太爷爷朱棣、老爹朱瞻基,来个御驾亲征,扫清寰宇。他不顾多方反对,立2岁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让弟弟朱祁钰坐镇京师,自己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奔大同去了。但天有不测风云,因为王振的虚荣心和朱祁镇的纵容,大军回师去王振家乡蔚州显摆的时候,遭遇了瓦剌大军,结果自己被俘,王振被杀,成功把皇帝变成了阶下囚。

当时,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一时之间,朝野震惊,人心惶惶。京城富户有的都准备转移财产,有些大臣也准备把子女送往南京避难。面对危机,八月十七早朝,朝堂上就是战是迁展开了一场争论。主张迁都南京以避刀兵的是以翰林院侍讲徐珵为首的大臣,他们认为天象有变,帝星蒙尘,此时瓦剌来势汹汹,应当趋利避害;更何况,在仁宗朝时,就已经着手南迁事宜,现在正好进行未竟之事。说到这个徐珵,就是后来帮助朱祁镇复位,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主张调兵勤王固守北京的是以兵部左侍郎于谦为首的大臣,他们认为,应当吸取北宋南迁亡国的教训,收束兵力固守北京,而后征调地方部队入京勤王。毕竟你老朱家的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这时候你跑了,你把祖宗宗庙置于何地?

最终还是监国朱祁钰拍板,征调南京、北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及浙江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的运粮军,回援京师。并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总领防御京师的重任。八月十八,朱祁镇生母孙太后召开御前会议,命令朱祁钰监国,暂时统领百官,商讨对敌大策。八月二十二,孙太后下旨,立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但仍由朱祁钰代理国政,以安人心。九月初五,朱祁钰在孙太后和于谦的推举下,登基即位,遥遵朱祁镇为太上皇。

当时,瓦剌部以朱祁镇为挟,向大明索要财物,以于谦为首的大臣建议孙太后,此时决不能答应瓦剌的要求,一旦松口,只会越来越助长瓦剌的气焰,必会后患无穷。况且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们大明王朝建国这么多年,什么时候让人威胁过,我们绝不妥协。这比较符合写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大人的脑回路,谈判专家什么的在我这都不好使。不就是皇帝被抓了,没关系,我们再立一个;太子太小,没关系,兄终弟及,我们就当你死了,不,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拥立弟弟郕王朱祁钰。啥?还想从边关上捞好处,不可能,我断你后路,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所以说,朱祁钰的上位,于谦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这也是后来朱祁钰无底线信任于谦的原因。

二、北京保卫战,于大人的两把刷子

话说于谦的几招釜底抽薪,把也先太师试图用朱祁镇骗取财物,骗开城门的愿望破灭,还能这么玩,这可是你家皇帝,不是大白菜啊,啥时候这么不值钱了。也先太师恼羞成怒,你不给,我就自己来取;抓一个皇帝不好使,我就抓一双,我看你能立几个,于是在十月挥师北上攻打北京。

当时,于谦临危受命,接下保卫京师的重任。十月十一日,瓦剌大军就到达了北京城外,当时还带着朱祁镇,就把他安置在德胜门外的空房内,准备把他弟弟朱祁钰抓了,好一起作为筹码向明朝谈判。十月十三,于谦和石亨在德胜门外率军大战瓦剌大军。你还别说,于谦这小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进攻我们大明或许不行,但是守城技能,我们可是顶级的,瓦剌军大败。后来瓦剌军又转战西直门,结果也是被于谦组织人手击退。来都来了,这么回去也无言面对蒙古父老啊,瓦剌军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于谦来了一出关门打狗,佯装失利,引诱瓦剌军进入土城,用火枪伏而击之,瓦剌大军死伤无数。

这场京师保卫战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瓦剌军遭遇了顽强抵抗,再加上冬季来临,天寒地冻,粮草不济,十一月初八,瓦剌久攻不下,无奈之下,退走大漠。最终,以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帮助大明度过了灭亡的危机,也帮助朱祁钰坐稳了皇位。

三、二龙不相见,祸起萧墙起风波

次年,朱祁钰改元景泰。景泰元年八月,瓦剌抓了朱祁镇将近一年,啥事也不顶,连根羽毛都换不到,又打不过明军,没办法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他倒是愿意放人,可是朱祁钰不高兴了,他回来了,我算什么,再把皇帝让给他。因为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朱祁钰一直犹疑不决。还是于谦劝他说,皇位你放心的做好,有我在,你放心,但是还是应当尽快把太上皇迎回来。好吧,手下最重要的大臣都这么说了,那就先派人去探听一下状况,看看瓦剌是不是真的想把太上皇送回来。

朱祁钰派了杨善等人前往查探,谁知杨善这家伙不地道啊,让你去看看,你倒好,乘机迎驾,把朱祁镇直接接了回来。于是,羁留塞北一年之后,朱祁镇踏上回乡之路,北狩一年的太上皇,终于回来了。

朱祁镇回来了,朱祁钰总得迎接吧。景德元年八月,被俘已经一年的太上皇朱祁镇抵达北京,由安定门入城,入东安门,朱祁钰亲自在东安门出迎,行拜见之礼,朱祁镇答拜,互拉双手,两人相拥哭成泪人,后来相互推脱逊位了许久。这当然是官方说法,具体的我们猜测一下,肯定不会是那么愉快。

从结果来看,被迎回来的太上皇朱祁镇随即被安置在南宫,一住就是七年。据说,朱祁钰为了防备朱祁镇,把南宫的宫门焊死,只留一个小孔用来传递食物,这就跟蹲监狱是一样的。还把南宫附近几百米之内的树木都给砍了,派士兵把守,连个老鼠路过都能看到。可以想象,朱祁镇的日子那是相当难过,他的皇后都得做点针线活,换点钱财贴补朱祁镇,别给饿死了。就这样,太上皇朱祁镇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七年的软禁生涯。

要说当了皇帝,立储这种事可是重中之重。朱祁钰虽然当了皇帝,但是皇太子确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因为在朱祁钰即位之前,孙太后就先下旨立了朱见深为皇太子。这是朱祁钰一直以来的痛。想着自己百年之后,虽能入嗣宗庙,但自己儿子却不能即位大统,传递香火,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为此,朱祁钰为了自己儿子能当上皇帝,不惜贿赂大臣。大臣一看,胳膊拧不过大腿,你硬来我们也没办法,索性就做个顺水人情,谁当皇帝不是当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爱怎么折腾就这么折腾。但是皇后不干了,因为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不是皇后亲生的,没办法了,那就把皇后废了,再立太子。折腾了一大顿,景泰三年五月初二,朱祁钰终于把自己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但是不幸的是,这太子的小体格真是不行,当了一年多太子,就嗝屁了。当时,明朝信奉正统,认为皇位应该属于英宗一脉。是以太子死了,有地方官员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这意思就是说朱祁钰的儿子死是因为老天看不下去,把他收走了。这把朱祁钰可气坏了我儿子都死了,你还这么方他,必须下狱杖死。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皇储无人,一时间人心惶惶。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軏,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正月十七日,朱祁镇被石亨、徐有贞等人从南宫救出,在奉天殿成功复位,改元天顺。次日,于谦等人被朱祁镇以谋逆罪名蒙冤处死。二月初一,朱祁钰被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二月十九,朱祁钰薨逝,享年三十岁。自此,景泰时代结束。

朱祁钰在位期间,任用贤能、励精图治,积极致力于稳定时局,首先通过北京保卫战使明王朝转危为安,继而发展经济,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安定社会。朱祁钰是一位承前启后、力挽狂澜,有功于国计民生的贤明之君。但未能善待明英宗朱祁镇,使得兄弟间生有嫌隙招来萧墙之祸,加之更易皇储、废黜糟糠之妻等事,颇遭后人诟病。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太璞石

太璞石

轻点红尘,洒脱执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