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富了再老,中国是未富先老。中国是不是在步日本的后尘?这变成很尖锐的一个问题。
其实日本做对的就一件事:没老的时候我富了,社会向民生倾斜了。这一举措其实为他们应对老龄化危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应对中国“未富先老”的状况,我们不得不担心:中国是否会陷入日本式的老龄化困境?
从当现前中国的消费状来看,我们的消费规模很大,大概在40多万亿左右。但实际情况却是消费单价持续走低,消费降级的现象在各个领域蔓延。在过去,鼓励性消费策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结构和居民需求的变化,这种模式貌似不太能满足现有的新发展的需要了。
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指标就是恩格尔系数,中国第一次下降到30%以下。
中国近十年来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
这时候它的消费偏好就发生了变化。老百姓消费的主要目标不再是吃饱穿暖了,毕竟我也不可能再吃更多了,我也不可能穿更多了,这些方面的额外消费欲望不再那么强烈,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人处于了一个低欲望的生活状态。
但其实我真正想消费的东西却可能还没有提供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开始需要的是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
游艺娱乐业态在下沉市场迎来高速增长
教育、医疗这种我们称之为发展性的消费,还有那些享受性消费比如体育、娱乐、文化旅游等等,正逐渐成为我们追求品质生活的新方向。这些我们更有意愿和能力进行消费的生活形式,便是社会上一个新的转折点的出现,也侧面证明中国大概率真正的走到了一个服务性社会的时候,它正是工业化向服务性社会转轨的开始。
2024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变化,而这时候的服务业一定占到了大头。
服务相关的这些设施是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比如说养老,比如说教育,比如说大病医疗的覆盖。所以今后养老、教育、医疗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国家重点投资的一个发展方向。政府助力经济发展可能要更多地把硬东西上的譬如投资路、桥等等,转向民生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等等。
中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6.0%
如果把这块给搞足,我们可能自动的就会去消费了。以养老和医疗领域为例,可以考虑到也是一项不错的创造就业的机会。
养老院、医院这些都需要有护工,需要有护士,需要有医生,需要大量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人群,其中像医生这类的职位还是高收入的职位,侧面又能创造一定量的收入。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就是一个经济的转变。
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上有一句话提到:经济政策要跟其他社会政策保持一致性,形成合力。这个时期实际上意味着社会政策也是经济政策,两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中国GDP(2012-2023)
本来在城市化率的进程中这些是应该有的。从农民工市民化为切入点,社会政策给予城市户口、提供保障性住房,从而下一代可以在城里上学接受更良好的教育。
这样一来,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模式将发生极大地改变,这一类群体的消费潜力得到释放,从生产要素转变为消费主体,消费在城里自然促进市场繁荣,拉动内需增长。
归根结底什么叫做发达社会?本质是人人有财产,人是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根本,本来经济就是人的问题。中国和日本或许还是存在本质的区别,中国在持续稳步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在“未富先老”的挑战中走出独特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