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被处刑前亮出免死金牌,朱元璋笑道:背面4个字你看是什么

夜莺歌声凄凉 2025-02-02 11:20:26

【前言】

在那混乱不堪的时代,一代赫赫有名的丞相,竟只因主公的猜疑,惨遭全家被诛的厄运,这桩千古奇冤,着实难以昭雪啊!

【【才子名相追随新主】】

李善长,乃一代名臣,字为百室,出生于元顺帝那会儿的濠州定远(现今属于安徽省)。这人天生聪慧,年少时便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有才之人,而且“熟习法家言论,谋划事情大多能切中要害”,后人称赞他“年少读书便有智谋”。

元朝末年,那时候朝廷腐败不堪。李善长眼光独到,见识不凡,他可不想当亡国之人,就回到家乡开办学馆,给学生们授课。乡亲们都讲,李先生这人啊,文雅又和善,教书特别用心,学生们可喜欢他了。

这一天,村子里来了个在外游历求学后返回的书生,这人对当下局势的看法很是深刻。李善长于是把他邀请到自己家里做客,他俩坐在炉火旁聊了很久,谈论的话题无非就是当下的弊病以及国家大事。

“当下蒙古人的强盛已然不再,朝廷里尽是些奸佞之徒横行霸道,四方的豪杰纷纷崛起,他们手下的英雄好汉都妄图夺取这天下江山。您讲讲,究竟谁能把咱们汉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呢?”那书生向李善长这般问道。

李善长沉思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说道:“那时候秦朝的政令暴虐残酷,而刘邦豁达大度,最终平定了天下,创立了汉朝的基业。我所期望的新主公,应该能够效仿汉高祖,具备开拓向前的胸襟和气概。”

这话一出口,那书生当即就跪倒在地,原来这人乃是朱元璋手下的先锋,此次前来就是想要招揽有才之人。他诚心请求李善长把自己的才能奉献给朱党。李善长听他有声有色地讲述着朱元璋的理想与抱负,内心许久都难以平静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李善长就整理好行李,告别了自己在家乡教了十多年书的地方,朝着南方出发,去投奔朱元璋了。

在离开的那一日,乡亲们纷纷前来给李先生送别,好些学生神情沮丧,满心不舍先生的离去。李善长深鞠一躬,回应道:“我此去是为拯救百姓于苦难之中,广泛开启民众的智慧,我必定会凭借德行报效国家,绝不辜负各位的殷切期望。”

【【功成身退不可能】】

1356 年农历三月,李善长抵达了集庆(就是如今的江苏南京),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朱元璋的部下。朱元璋特地亲自接见了他,并且询问怎样才能够把天下平定。李善长效仿汉高祖的办法,这让朱元璋喜出望外。

打那以后,李善长就作为谋士跟着朱元璋去争夺天下了。只要是大军的调动、作战阵势的布置以及战术的变化,要是没有李善长给出的建议,朱元璋绝对不会轻易有所行动。

1368 年,朱元璋把元朝统治给推翻了,在应天府(就是如今的南京)创建了明朝,他就是明太祖。李善长功劳特别大,被明太祖封为“开国六公”的头一位,变成了头号功臣,而且还拿到了一块免死金牌,以此来表示对他的奖励。

太祖将其长女许配给李善长之子,这下子,李家那可是风光至极,既是头号功臣,又成了皇亲国戚,权势可谓是盛极一时。李善长的同乡邻居张大伯言道:“咱村子里出了个大官员哟,咱大伙也跟着沾光啦!”

他的同事赞同地颔首道:“没错!您想想,明太祖压根儿就不是真心赏识李相的才能,他不过是想让李相帮他攻打城池、夺取土地罢了,想要功成之后全身而退,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猜忌积弊爆发】】

明朝开国之后,太祖与李善长之间的关系挺融洽。为了能让李善长全身心地辅佐政事,太祖把自己极为疼爱的长女许配给了他的儿子,对他充满了期望。

然而啊,这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到了 1380 年,胡惟庸案爆发了,朝廷上下都被震动了。李善长的弟弟也被牵扯到这个案子里了。明太祖呢,为了护着李善长,特地饶过了他弟弟。

太祖那可是气坏了,李善长对这事居然一个字都没说,也没向太祖表示感谢。太祖非要把这事弄清楚不可,就亲自让人把李善长叫进宫来谢恩。

李善长走进宫去面见太祖,只是简单地施了个礼,神情跟平常没什么两样。太祖责问他为啥不向自己表示感谢,李善长不紧不慢地说道:“我那弟弟本来就没罪,陛下您心里清楚,就算您格外宽恕他,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儿,我李某可不敢领您这份情。”

太祖火冒三丈,差点就抬手给李善长一个嘴巴子。打这以后,君臣二人之间就有了嫌隙。

没过多长时间,太祖卧病在床,可李善长他们一家子都没过来探望一下。这下子太祖明白了,李善长这人肚量小,根本就没把君臣情谊当回事,觉得必须得赶紧把他除掉才行。

赶上胡惟庸案的时候,有人供出李善长的弟弟曾和这个案子的主犯有所往来。太祖当即就下令,以“谋反”的罪名把李善长抓起来关进监狱。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在牢里受尽了各种折磨,整个人都已经到了垂暮之年。

【【免死金牌化作绝命铭】】

李善长尚未彻底绝望,他心里想着太祖赐予他的那块免死金牌,只要把这块牌子亮出来,自己和家人便能得以解救。

那狱卒瞧着他年老体衰,实在不忍心不管,就把这事儿上报给了太祖。太祖得知李善长想要凭借免死金牌保住性命,竟然放声大笑,随后亲自下令让人把金牌拿来。

李善长刚把金牌拿到手,正准备冲着天空长吁一口气,太祖却不紧不慢地说:“先瞧瞧金牌背面写的啥吧!”

李善长的手微微颤抖着,把金牌翻了个面,那金牌背面竟醒目地刻着“除谋反罪外”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原来呀,太祖早就于金牌之上布下了这个圈套,心里清楚迟早有一天是要把李善长给除掉的。

李善长满心绝望地一下子跪在了地上,他心里明白,局面已定,哪怕是神仙下凡,也没办法让他的全家躲开这场灾祸了。

【【惨剧落幕】】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太祖便颁下命令,把李善长全家老小七十多口子人全部就地问斩,就只有他的女婿临安公主得以幸免,其他人一个都没跑掉。

李善长的同乡邻居张大伯,得知李家满门遭祸后,手抚额头,长声叹息道:“哎,李丞相啊,他着实不该卷入朝堂的争斗之中。他才华过人,却也因此注定惹来灾祸,这般宿命,又怎能不是一场必然的惨剧呢……”

【结语】

明初第一功臣李善长,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凄惨结局,其悲剧根源在于相互猜忌,这千古冤屈着实让人难以平复。对于李善长的功过,后人看法各异,然而他所象征的那个时代的悲剧,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时代的变革竟是这般残酷,而人性的脆弱也这般屡见不鲜。此事实属千古奇案,着实值得后人好好琢磨。

0 阅读:32
夜莺歌声凄凉

夜莺歌声凄凉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