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蜀国后期的猛将,咋就从一个小小的校尉,一步步变成了能让魏国闻风丧胆的统帅呢?
在三国那个满是传奇色彩和诸多故事的时期,有一部分人物不像诸葛亮、关羽、张飞那般声名远扬,然而他们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且充满传奇色彩的。王平,便是这样一个身世神秘、本领出众的蜀国悍将。
他咋就从一个小小的校尉,摇身一变,成为了能让魏国闻风丧胆的蜀国名将呢?他和蜀国的诸葛亮、刘备之间,又有着哪些让人难以忘怀的事儿呢?
【一、初出茅庐的王平:一个小校尉的投降与崛起】
原因挺简单的,王平这人考虑事情很周到细致。他心里清楚,要是接着给魏国效力,那结果要么是被刘备给干掉;要么就是运气好能跑掉,但就算回到魏国,也照样躲不过被杀的命运——曹操这人一向小心谨慎,对这种事肯定会起疑的。
王平对曹操那是相当了解,这人呐,心思细得很,对人防范得特别厉害。他清楚曹操一贯谨小慎微,但凡有那么一丁点怀疑,就会想方设法把跟自己不是一条心的人给除掉。像自己这种在战场上被俘虏过的将领,就算是运气好能跑回来,再回到曹操手下,恐怕也很难保住自己的性命。
再加上刘备多次劝降,那诚意可是相当足,王平不由得心动起来。他琢磨着,没准儿投降蜀国,才是自己往后能走得最稳当的一条路呢。
那结果显而易见了,当下能保住小命的办法,就是投身蜀国。一开始,王平在蜀国就是个普通老百姓,然而他对汉中的地理情况那是相当熟悉,没多久就帮着刘备在攻占汉中这事上出了好多力,立了个大功。
本来刘备一心只想赶快把汉中之地夺下来,哪曾想王平立下的功劳这般了不起。王平对当地的路线和地形那是相当熟悉,而且还把汉中守军的具体情况摸得一清二楚。靠着这些内部接应来作战,蜀军自然而然地就把汉中给拿下了。
刘备对王平另眼相待,当即把他封为中坚军师,这职位差不多就相当于军中的参谋长呢。平常的时候,就连诸葛亮都对王平的军事才能夸赞不停。
真没想到,这个不知从哪儿来的小校尉,对事情了解得这般清楚。刘备高兴极了,当下就封他做“门牙将”。要知道,在那时蜀国的军队体系里,这可是个好差事,就算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魏延,最初被提升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个门牙将罢了。王平原本是个被俘的小校尉,现在却一下子成了门牙大将,足见刘备对他的赏识和认可。
诸葛亮一开始没怎么把王平放在眼里,只觉得他不过是刘备眼光不行,宠信的一个小年轻罢了。可谁能想到,北伐一役,让诸葛亮发现,王平那可是有真本事的,是个善于用兵、神乎其技的猛将。
【二、街亭献计的王平:军师眼中一介奇才】
公元 226 年,诸葛亮挥师北伐中原,王平跟着军队出征,和马谡一同承担镇守街亭的任务。然而,在这一仗中,马谡不肯听王平的劝诫,执意要在山上部署防御,结果落得个大败的结局。倘若不是王平赶忙敲响铜锣以壮声势,佯装援军已到,张郃肯定会把蜀军全部歼灭。
王平不光把全军给救了,还把马谡这个只会空谈兵法的人的命给保住了。事后王平琢磨着,诸葛亮让马谡去镇守街亭,估计是看中了他作为谋士的那股子风采,想要对他进行提拔和重用。可谁能想到呢,马谡就是个光会嘴上说说,实际打仗根本不行的人,这才导致了这场大败仗。
好在老天庇佑,王平机灵地敲响金锣来助力,这才让全军勉强保住了一丝希望。王平心里琢磨着,马谡这人绝对不能任用,等回去后,一定要向军师禀明此事。
这一战打完,诸葛亮对马谡那是失望透顶。咋能想到这个就爱吹嘘自己、贪图功名的人,完全就是空有理论,毫无实际作战能力!而王平的聪明果断,这下可总算让军师留意到了。原来这位小小的校尉,不光熟悉军事,脑子还特别灵活呢!简直就是一个被埋没的军事天才。
诸葛亮向来声称用人看重才能,可实际上他只看重谋士的才学,却忽视了军人的实际作战能力。这回王平立下了赫赫战功,而马谡不过是只会空谈理论,这让诸葛亮明白,才华固然要紧,但真正的指挥经验才是无法被取代的。
如今王平已然彰显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诸葛亮遂决定自此着重对王平予以提拔任用,以此来弥补自己在用人方面的不足。诸葛亮暗自思忖,待此次北伐告终,定要充分发挥王平的作用。
【三、报仇雪恨的王平:为刘备出气,为关羽报仇】
公元 234 年,蜀后主刘禅登上皇位,王平依旧负责守卫汉中。就在这一年,魏国将领曹爽领着十万兵马气势汹汹地来侵犯汉中。然而,王平毫不畏惧,率领军队奋勇抵抗,成功将魏军击退,取得了一场大胜利。
战后,王平朝着东方叩首,伤心至极,嚎道:“主公,我给关将军报了仇啦!”要知道,临终之时的刘备曾说过,他这辈子最大的憾事,便是未能替关羽报仇雪恨。而今,王平总算为当年在麦城遭擒的关云长出了这口恶气!
其实王平心里也满是遗憾,想当年刘备收留了他,他理应尽心竭力,以报刘备的知遇之恩。然而在五丈原之战中,刘备的军队惨遭溃败,实在是没办法去救关羽,只能干看着关云长被擒获并处死。现今总算给关将军报了仇,也算是为主公出了这口恶气。想必主公的在天之灵,会认可他的这番举动!
过了几年,诸葛亮离世。心怀不轨的魏延瞅准了这个当口,打算造反,想要把遗命安排给推翻。王平那可是对诸葛亮一片忠心,一听说魏延这般放肆,当即就冲到他跟前大骂一通。魏延这家伙平常就是个随风倒的主儿,明摆着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把军权夺到手,好接替诸葛亮的位子。只可惜,他跟诸葛亮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王平那可是忠心不二,怎能让魏延坏了军师的遗命呢!当下便拼命斥责,气得不行。魏延还想强词夺理,王平果断下达军令,要以军法处置他!这一来,魏延才不敢放肆了,诸葛亮的遗命这才能够顺顺利利地执行下去。
真可惜,魏延到底还是没能管住自己,后来跟姜维他们闹掰了,最终被王平打败后选择了投降,结果在逃跑的过程中让马岱给杀了。魏延就这么死在了荒郊野外,这也算是帮军师出了口恶气!
【四、人生完满的王平,忠心回报知遇之恩】
王平这辈子那真是充满波折,极具传奇色彩。他起先不过是魏国的一个小校尉,投靠蜀国之后,受到了刘备的赏识与重用。接着在街亭之战中大放异彩,赢得了诸葛亮的青睐。在替刘备报仇、帮诸葛亮出气之后,王平的人生算是圆满落幕了。
从一个小小的校尉起步,王平最终成为了让敌国胆寒的猛将,他的一生堪称传奇!这得归功于主公刘备和军师诸葛亮的赏识。也正因这般,王平前半生为刘备效力,后半生对诸葛亮忠心耿耿,最终得以人生圆满,毫无遗憾!
王平心里头其实老觉着对不住自己,要是当初没向蜀国投降,主公刘备咋可能重用他呢;军师诸葛亮也不可能瞧得上他那点儿才华。多亏了人家对他的赏识和帮衬,王平这才能有今天的地位跟荣耀。
要说起刘备生前的托孤之语,还有诸葛亮北伐时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那都是王平这辈子都无以为报的深情厚谊。如今总算为两位主公报了仇、雪了恨,这也算是王平竭尽自己最后的心力,来报答这份知遇的恩情啦!
【结语】
总的来讲,王平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以及他的极度忠诚,完全能够被载入史册,被后人长久传颂!像这样一位潜能非凡且懂得感恩、积极回报的勇猛将领,着实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墨风
你在放屁吗?关羽死在孙权手里,和曹魏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