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消息报》上撰文指出,俄罗斯不可能像苏联那样被摧毁,俄罗斯“不需要一个没有俄罗斯的世界”,俄罗斯能否存在,关乎整个人类文明的存续。
梅德韦杰夫在文章中表示,西方一直都有像摧毁苏联那样埋葬俄罗斯的想法,但那只是他们的幻想和错觉。现在有几十个国家想将俄罗斯从地球上抹去,尽管以一敌众,但俄罗斯却比它们都强大。而且,历史可以证明,任何帝国的崩溃,都将会拉上大半个世界“陪葬”。
基于以上的阐述,梅德韦杰夫总结道:“如果俄罗斯的存在真正存疑,那这个问题不会在乌克兰前线解决,而是与整个人类文明能否存续的问题一并解决——没有俄罗斯,整个人类文明都将不复存在。”梅德韦杰夫还特别强调:“在这点上不应该有模棱两可之处,因为我们不需要没有俄罗斯的世界。”
尽管梅德韦杰夫没有给出俄罗斯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将“俄罗斯的存在与世界文明的存续‘捆绑’在一起”来解决,但结合梅德韦杰夫此前的言论来分析,不难判断,梅德韦杰夫所指乃是核大战这个终极手段。
就在美国总统拜登上个月突访基辅,并表态将继续支持乌克兰赢得与俄罗斯的战争后,梅德韦杰夫曾称,如果美国和西方支持乌克兰战胜俄罗斯,一旦俄罗斯在作战中有了战败的迹象,俄罗斯有权使用任何武器自卫,包括核武器。由此可见,梅德韦杰夫是在用核战争来诠释他的“陪葬”论。
梅德韦杰夫担任过俄罗斯总统,是俄罗斯的前国家元首。梅德韦杰夫现在的官方职务是主管俄罗斯战略安全方向的安全会议副主席,而且是唯一的副主席(主席是普京),同时,梅德韦杰夫还担任着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党主席。毋庸置疑,梅德韦杰夫的言论足以代表俄罗斯的官方立场和态度。
梅德韦杰夫拥有法学副博士头衔和副教授职称,是个不折不扣的高级知识分子,其用词不可能不准确。再者,他的身份也不同于可以“口无遮拦”的小卡德罗夫那样的地方官员。基于此,梅德韦杰夫的言论可以体现出俄罗斯政府的战略思维。
然而,令人遗憾地是,梅德韦杰夫对“俄罗斯的存在与世界文明存续关系”的阐述显然有矛盾之处和难以被世界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问题。而从常识和逻辑来判断,这样的言论未必有利于反西方霸权阵营的规模扩大和力量增强。
在文章的表述中,梅德韦杰夫很肯定地认为现在的俄罗斯比昔日的苏联更强大,而且比西方几十个国家都强大。也正是基于这个判断,他断言西方不可能像摧毁苏联那样摧毁俄罗斯。那么,既然有如此自信,又何惧西方的威胁呢?显然,此处自相矛盾。
其次,梅德韦杰夫在文章中认为,是西方摧毁了俄罗斯。然而,不管是从唯物主义辩证法角度,还是从苏联解体的事实而论,苏联的解体成因复杂,其主因并非西方,而苏联内部出了问题。
实际上,正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基辅罗斯三兄弟”的一纸协议最终推倒了苏联。而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显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梅德韦杰夫更应该从“内因”上总结教训。
再者,从文章的论述中,梅德韦杰夫显然是想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没有西方的威胁和对抗,苏联就不会解体。而引申到现在就是:如果没有西方的威胁,就不会有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没有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俄罗斯就不可能在这场冲突中战败。
然而,俄罗斯却又不能接受一场失败,一旦失败,就会以“人类文明”作为“陪葬品”,即俄罗斯“不需要没有俄罗斯的世界”。梅德韦杰夫之所以将俄罗斯的战败后果“定性”到如此严重的程度,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故弄玄虚,意在威慑。二是确有这种应对战略。
之所以说梅德韦杰夫的此番言论有故弄玄虚之嫌,是因为他对俄罗斯和昔日苏联的实力定位,对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力量对比,缺乏客观性的描述。显而易见,横向比较,冷战时期的苏联与西方阵营的实力差距显然要比现在的俄罗斯与西方的差距要小得多。即便是纵向比较,现在的俄罗斯也难以堪比昔日之苏联。
在苏联鼎盛时期,其GDP占到美国GDP的67%,财政收入和军费开支与美国不相上下。而现在的俄罗斯,其GDP只有1.7万亿美元左右,而美国的GDP却高达近24万亿美元。在这样的GDP差异下,财政状况和民生福利自然难以与美国相比。
军事层面,苏联在冷战时期拥兵500万,而美国则只有200万军队规模。在核力量上,苏联最高峰时拥有45000枚核武器,美国核弹最多时也不过33000枚。而现在,尽管俄罗斯的核武器与美国的核武器数量不相上下,但在质量和发射能力上,俄罗斯难有优势。
根据俄罗斯最新公布的数据,俄罗斯目前拥有的核弹头数量是1444枚,核载具779个。美国的核弹头数量是1350个,核载具是800个。显而易见,不相上下。然而,美国每年用于升级和维护核武器的费用高达360亿美元,而俄罗斯每年的军费开支也不过500亿美元。差距是明显的。
显而易见,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比,当今的俄罗斯都不如昔日的苏联强大。这才是梅德韦杰夫有此“言论”的根本原因。因为俄罗斯自知与西方实力差距过大,所以只能以核武器威慑力来“弥补”。
在2月21日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宣布:俄罗斯决定暂停参加和美国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普京的理由是,在华盛顿及其北约盟友寻求打败俄罗斯之际,俄罗斯不能接受美国对俄罗斯核实施进行检查。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10年4月8日在布拉格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被视为目前唯一的避免人类走向“核末日”的制约手段。现在,俄罗斯不执行了。那也就是说,未来完全存在着梅德韦杰夫所说“俄罗斯的存在与人类文明存续一并解决”的可能。
从人类文明存续的角度来说,人们当然更希望梅德韦杰夫的言论只是为了震慑西方,而梅德韦杰夫故意将俄罗斯的实力“拔高”是为了给俄罗斯国内鼓舞士气。然而,如果是确有与人类文明“共存亡”之意的话,那就切入了本篇文章的主题:世界文明应该为一国之诉求“买单”吗?
俄罗斯发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很宏大,也很具体。比如“终结西方霸权体系”这个宏大目标,以及具体层面的对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和“收回”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及扎波罗热这四处俄罗斯的“历史领土”。
对于“终结西方霸权”这个目标,客观上确实存在着建立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但是,不得不说,“收回”卢甘斯克等四地的举动显然仅是俄罗斯的“一己诉求”。而问题就在于,俄罗斯将是否能够得到“新入俄四地”当成了衡量“输赢”的标准。赢,就相安无事,输,世界文明就要成为“陪葬品”。那么,这对世界文明“公平”吗?
如果说美西方依仗自己的强大实力试图削弱、瓦解和分裂俄罗斯,那是对俄罗斯“不公平”,是在危害世界和平,那么,如果为了那四块地方而将“人类文明”毁灭,那对西方之外的其他文明公平吗?那不是对世界和平造成更大的伤害吗?孰轻孰重不言而喻。之所以有此问,是因为在俄罗斯的最新官方表态中,对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冲突问题,俄方依然坚持对“入俄四地”的领土问题“不松口”。
日前,俄罗斯方面积极评价了“12点立场”,但在回应中却明确表示,在“四地”领土问题上,俄方仍然会坚持自己的诉求。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评论“12点立场”时表示,俄方对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持开放态度。但在扎哈罗娃强调的事项中,却有要求乌方“承认在实现人民自决权后形成的领土现实”这句话。显而易见,俄罗斯仍然将“入俄四地”的领土问题作为谈判的前提条件。
从常识来说,乌克兰很难在“四地”领土问题上让步。既然不让步,那就只有打下去。而打下去最终会有两种结果,一是俄罗斯“夺下来”。二是俄罗斯“未成功”。问题来了,从俄罗斯方面的一再表态来看,若无法保住“四地”领土,也就意味着俄罗斯战败。
按照梅德韦杰夫的逻辑,若战败,俄罗斯就可能会分裂,那也就意味着美西方摧毁俄罗斯的图谋得逞。对此,俄罗斯不能接受。怎么办,那就是“俄罗斯的存续与人类文明的存续”一并解决。
其实,俄罗斯在历史上也战败过,也解体过。比如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罗斯还在,只不过是“吐”出了一些土地而已。从解体来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是也重新起来了吗?
若论苏联解体,从世界角度来说,苏联解体也并没有对世界和平和人类文明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反,很多经济体都是在那个阶段迅猛发展起来的。
提到以上这些历史问题是想说明,即便是俄罗斯无法在乌克兰实现既定目标,俄罗斯这个国家也未必会有生死存亡之忧,因为美国和西方是不敢用武力肢解俄罗斯的。
综上所述,仅仅因为自己的诉求无法实现,就要让人类文明“搭进去”的想法是危险的,在客观上也不利于团结更多的“反西方霸权”国家。
警察,法官需要照顾报复社会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