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离世后,整个清军内部都弥漫着不安的情绪,接下来究竟该由谁引领他们前行呢?
要说这个问题,其实努尔哈赤早就把答案指出来了,答案就是皇太极。
皇太极即位后,没让父亲失望,带着清军不断发展壮大,从他进攻朝鲜这事上,就能够瞧出他的雄心和能耐。
在这场战争里,汉军的强大威力首次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呈现了出来。
那皇太极攻打朝鲜是个啥情况呢?汉军的实力到底如何呢?
【朝鲜上空的阴云】
那时的清军所面临的状况极为繁杂,其中一方面的对手是大明,而大明可以说是最为强劲的一个。
然而,这个最为强劲的对手当下内部出现了严重状况,农民起义军战斗力颇为强大,对明王朝的统治构成了威胁,很明显,这种局面恰是清军所期望的。
另一方面,要是想把大明和蒙古势力彻底打败,朝鲜的力量也不能小瞧,不过在清军看来,朝鲜那可是相当固执。
在朝鲜眼中,明朝近些年来帮了自己不少忙,而且朝鲜觉得自己跟明朝在文化上很亲近。然而那些粗鲁的清军,不过是从草原上跑来的鞑子罢了,压根不值得朝鲜去协助。
这下子可把皇太极给气坏了,在他看来,朝鲜对他的忽视那是相当耻辱的事,既然这样,那就得让朝鲜见识一下满清铁骑的厉害。
这场战争是皇太极亲自率领军队出征的,起初朝鲜方面始终将期望放在大明那边。
然而当时大明没有充裕时间去处理朝鲜的事宜,而且那时清军的战斗力着实强悍。
虽说那时朝鲜军队已经配备了火枪,然而当清军的骑兵朝他们疾驰而去时,不少朝鲜火枪兵惊慌失措,胡乱地放起枪来。
还没等清军进入火枪的射程范围就开火了,结果使得火枪没啥大作用,没多久,这些朝鲜军队就被打得不断败退。
最终撤至一座城里,连朝鲜的国王都被清军猛烈的攻势所震撼。
清军把这座城给直接围上了,那时正赶上寒冬腊月,雪下得老大,好多朝鲜士兵由于没啥御寒的物件,就那么被生生冻死了。
剩下的士兵基本上没啥战斗力了,也就只能勉强招架着。
这一仗在朝鲜那儿绝对是能留下阴影的事儿。早先时候,清军跟朝鲜方面打过仗,那时候朝鲜虽说败了,可心里一直憋着股气呢。
现今皇太极发兵,使朝鲜清楚了,要是还放不下这口气,恐怕最后连命都没了。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朝鲜只得对满清表示臣服,这也为满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次清军的胜利意义非凡,要是把朝鲜拿下了,那整个战略态势就会出现转变。
但实际上,这场战争能够获胜,汉军也是功不可没的。
【汉军八旗的诞生】
事实上,汉军能在军营里占个位置,那纯属是机缘巧合。当时努尔哈赤当政的时候,对那些投降过来的汉人,其实没多大兴趣。
这人一直认为,只有草原上的骑兵才值得信赖,汉人里的武将还算勉强可以,要是碰上文臣,那根本就不被当回事儿。
这一点上,皇太极比努尔哈赤看得更为长远,为啥这么讲呢?因为皇太极意识到汉人是能够得到重用的。
与此同时,在满清朝廷里,那些王爷的势力颇为强大,因而皇太极得借助汉人来对那些王爷的势力加以制衡。
毕竟皇太极并非首要人选,他周围定然危机四伏,因而皇太极得提拔汉人,以此来均衡朝廷中的关系。
而且皇太极进一步提高了给予汉将的福利待遇,他们在生活方面的待遇相当好。这种做法对大明的将军们而言,显然极具吸引力。大明已然深陷危机之中,原本就毫无希望可言,皇太极给出的这般让人难以抗拒的条件。
这时皇太极心里有了主意,打算把这些汉军军队编进八旗队伍里去打仗。
那时汉军拥有火炮之类的大型重型武器,这对清军而言极为关键。
文臣们带来的变化颇为显著,虽说满清已然称帝,不过很显然,这些人在制度方面并非十分清楚。
这样的政权难以长久存续,皇太极采纳了这些文臣的建议,把明朝的一些优良制度借鉴过来,使得皇太极的政权愈发稳固。
在如此稳固的政权当中,又有不少猛将前来归附,像后来成为藩王之一的尚可喜便是其中之一。
他的出现让满清实力大增,简直是上升了一个层次,原因是他给皇太极送去了不少火器方面的行家。
因为有了这些人物,皇太极进攻朝鲜变得更为顺遂,而且这是汉人八旗首次现身战场,这着实具有颇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这次战争里能发现,汉人八旗的火炮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有好多回,当士兵退缩到堡垒里时,都是靠大炮直接进行轰击的,由此能看出汉军的战斗能力。
自这件事起,奠定了两个基础,其中一个是皇太极向夺取江山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另外一个基础在于,汉人再度于少数民族的队伍里受到了重要的任用。
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往后的日子中,汉人八旗历经多次变动调整,与满军八旗呈现出团结一心的态势。
由此可见,皇太极的思想颇为开放,能够接纳各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