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疑案: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

三少yun 2020-11-17 09:26:46

文/ 三 少

历史,越读越有趣。

我是三少,欢迎关注。

《大明风华》中的朱允炆

朱棣心中的一根刺

有人说,“靖难之役”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发展方向。说得不错,这是“靖难之役”在国家层面的意义。

其实,“靖难之役”还颠覆了很多人的人生。

比如:朱允炆。

比如:朱棣。

“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结束,朱棣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是为明成祖。之后,朱棣开始大势诛杀前朝忠臣。

方孝孺:凌迟,被灭十族;

景   清:凌迟,被灭九族;

铁   铉:凌迟,灭族。

……

这是一场疯狂的屠杀,因为,朱棣的心里慌啊!

慌什么呢?

史书说: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

一个“诡”字,道出了当时朱棣的态度。

因为,朱允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不得已,他只好指着一俱烧焦的尸体,说是朱允炆,并以大礼安葬。

然而,朱棣骗得了天下人,唯独骗不了自己!朱允炆就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了朱棣的心底。

所以,朱棣在位22年,尽管辉煌无比,心底的那根刺,却梗得慌。

朱允炆自焚而死?

自焚,即自己把自己烧死。这种自杀的场面不用说,都是十分的惨烈。一般的人,如果想要自杀都不会选择这种方式。

服毒,上吊,投江……都比这个方式死得痛快。朱允炆的性格,选择这种方式自杀的可能性非常小。

翻开历史书,有记载的帝王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似乎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殷商纣王,暴虐无道。

一个是靠哭当上皇帝的唐朝末帝李从珂。

要知道,这两个帝王,虽然是自焚而亡,却亡得名副其实。至少,亡得有他认为的意义或者价值。

毛主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朱允炆是大明的皇帝,不是普通的人。一个真正的帝王,如果要自杀,不应该毫无痕迹地消失!

比如:崇祯皇帝。

他自杀前,还特地留有一封遗书。遗书说: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而朱允炆如果真的是自焚而亡的话,可以说是被叔叔朱棣逼死的!

朱允炆是君,朱棣是臣。臣逼死了君,是典型的乱臣贼子,他为什么要让自己死得无声无息?死得没有一点意义?

所以,从常理来推断,三少以为朱允炆自焚而亡得可能性极小。

问题来了,既然朱允炆没有自焚,那朱棣入宫前皇宫的一把火,很可能是障眼法,一个烟雾弹而已。

这个烟雾弹,为日后查找建文帝的下落,牵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人。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

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

主录僧,大明特有的名词,是专门服务于朱氏家族的祭祀人员。在明朝,无论是皇帝还是亲王,每个人有一名主录僧。

主录僧,其主要工作是帮助皇帝或亲王做事,是做法事的一群和尚中的首领。

比如:朱棣的主录僧人姚广孝。

比如:建文帝的主录僧人溥洽。

朱棣称帝后,最苦恼的事就是始终不知道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有人说,朱允炆化着僧人逃走了。

如果这个传言是真的,那么,溥洽就是帮助朱允炆逃走的最大嫌疑人!

于是,明成祖找了个借口囚禁溥洽,一关就是15年!

但是,明史的相关文献都没有记载朱棣审问溥洽,或者是溥洽遭到了怎么样的刑罚。

不过,却有史料记载姚广孝曾和溥洽有过一次秘密对话,其内容姚广孝从未对任何人提起,包括朱棣。

溥洽,作为一个僧人,究竟犯了什么错?值得皇帝将其打入天牢?一坐牢就是15年!如果真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错,为什么不把他杀了呢?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溥洽的身上有秘密没有说出来。所以,他不能死。

什么秘密呢?

对于朱棣来说,溥洽的最大的价值就是关于朱允炆的下落。所以,朱棣一直留着溥洽的命。直到永乐16年,84岁的姚广孝病逝。

奄奄一息的姚广孝,在临死前再三恳求朱棣:

"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人之将死,其言亦善。作为靖难之役的大功臣,姚广孝多次拒绝封赏。他和朱棣不仅是君臣,还是彼此了解的战友。

对于这个特殊的请求,朱棣无法拒绝。因为,姚广孝从未求过朱棣任何事情!

因此,傅洽当天就得到了获释。出狱的时候,他的白发已经长达数寸。之后,傅洽拜于姚广孝床下,说:

"吾余生,师所赐也。"

对于朱棣而言,放过傅洽,就等于放弃唯一知道建文帝下落的人,放弃了追查建文帝下落的唯一希望,也就是放弃了生死未卜的朱允炆。

大明高僧溥洽

大明重臣胡濙

说胡濙为大明重臣,一点也不为过。

胡濙经历了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历仕六朝,前后近60年,为人节俭宽厚,喜怒不形于色。

在永乐年间,胡濙从永乐5年开始,连续16年受朱棣之命,在外暗访建文帝的踪迹。甚至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他请求回去给母亲守丧,朱棣都没有同意。

16年间,胡濙依靠自己的双脚,寻遍了各个郡、各个乡、各个邑,始终都没有寻找到。直到朱棣死的前一年的某个晚上。胡濙拿着令牌,经过重重关卡,最后吵醒了已经睡下的朱棣。

多年来,一向办事稳重的胡濙,在这样不合适的场合第一次主动求见,必然有非常重大的事情。

于是,朱棣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在卧室里单独召见了胡濙。

《明史》对于这次深夜的谈话,是有记载的。

书上说:朱棣“急起召入”,而胡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解”。

然而,详细的谈话内容,史书上并没有说,只说他们谈了很久。谈完后,朱棣多年的疑虑就消除了。

其实,胡濙说什么对于朱棣来说,都不重要。换句话说,朱允炆是生是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人来反对自己的统治就可以了。

显然,胡濙查找的目的已经给朱棣带来了满意的答复。

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

胡濙访得建文帝一直藏身在江苏吴县普洛寺内,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

1986年春,历史学家徐作生的《明惠帝出亡穹窿山新证》公开发表,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均作了报道。徐作生指出:

永乐21年,建文帝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终年46岁,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这个,与胡濙带给朱棣的消息是一致的。

影视剧中的胡濙

三少说:

用唯心的观点来看,朱允炆就没有当皇帝的命。

0 阅读:23

三少yun

简介:历史没有真相,只有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