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顶级富豪,死后家财散尽,他的儿子没钱理发,郁闷地自杀。

三少yun 2020-10-19 12:45:10

文/ 三 少

1902年的春天,寒意料峭的高桥镇。

一个14岁的少年背着一个小小的包裹,一步一回头。外婆踮着小脚,絮絮叨叨地跟在少年后面。临别的时候,外婆拉着少年的手,哭了又哭,哭了又哭,久久地不肯松开。

少年眼里噙着泪,一膝跪在外婆的面前,狠狠地说:

“外婆,高桥人人都看不起我。我将来回来,一定要一身光鲜,风风光光,起家业,建祠堂,不然,我发誓永不回高桥!”

这个哭泣的少年,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杜月笙。

成年后的杜月笙

高桥的小瘪三,荣归故里

在历代儒家伦理学说中,家族观念都非常深刻。

祠堂,通常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往往是最能体现家族意义的地方。简单地说,祠堂是一个家族历史的渊源,是一个族人的根!

杜月笙的根,在高桥镇。

当杜月笙在上海滩能够呼风唤雨的时候,他特意在老家购买了10多亩地,又委托上海知名的工程设计师,专门负责修建杜家的祠堂。

一年半的时间,豪华的杜家祠堂终于完成了。说其豪华,没有一点夸张。

有资料记载:

杜氏家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达到了800平方米,大约是当时最考究的家族祠堂之一。

那个曾经在高桥镇被人瞧不起,饿得两眼昏花,前胸贴着后背,四处觅食,只为填饱肚子的悲惨少年,终于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在高桥镇,杜月笙找到了自己的根。

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贺喜的人络绎不绝

杜氏家祠落成后,杜月笙又举办了盛大的祠堂落成典礼。

1931年的6月9日,上海法租界嵩山路一带,热闹非凡。一支庞大而特殊的队伍,由各式各样的仪仗队、各种护卫队、各种旗子、各种牌匾、各种乐队,各色各样的人物组成。

这支队伍就是去参加杜家祠堂的落成典礼的!为了营造气氛,沿路有几十处戏班子唱了3天3夜的戏,附近几十万的群众都赶来围观。

而距离杜家祠堂约10公里的路上,水泄不通,一路上交通全部瘫痪!因此,这支庞大的队伍从大清早走到下午,才到达目的地。

而贺喜的方队,竟然有好多个!

以蒋介石、宋子文、陈果夫等为代表的政界方队,以吴佩孚、段祺瑞、阎锡山等为代表的军阀方队;以梅兰芳、杨小楼为代表的明星方队;以警察、缉查队、和各类工会组成的官方方队;还有杜月笙自己的小啰啰方队,等等!

现场,更是空前的盛大!

当天的流水席,从早开到晚,每次都是开1000桌,很多人还饿着肚子。当日还免费供应鸦片膏,上午熬了1万斤很快就抽光光了,下午又赶急熬了3千斤来应付。

这阵势,除了杜月笙的人品和影响力,还有一点说明:杜月笙超级有钱!

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时的名人和嘉宾

金钱似雨点,砸向杜月笙

在上海滩的三大青帮大佬中,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相比,他更具有时代的代表性。一个真正的青帮大佬,如果只是会打、砸、偷、抢,那和流氓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杜家祠堂的落成典礼可以看出,杜月笙结交的朋友从政界、军界、文艺、地方政府等等都有。像蒋介石,戴笠这些大人物都与杜月笙有很深的交情。

20世纪30年代以后,杜月笙依靠法租界,帮会的势力,以及自己拥有的一张足以操纵政界、工商金融界的关系网,他几乎垄断了上海滩的烟馆,商场,码头,工厂等等,尤其是暴利行业的毒品!

杜月笙销售的鸦片,差不多占到了中国总销量的一半。

也有人说,在巅峰时期,杜月笙垄断的鸦片达到了全世界的40%!如果这句话不夸张的话,那杜月笙的财富简直不可想象!

1929年,杜月笙又成功进入金融界,出资创办了中汇银行。从此,杜月笙成了上海滩名副其实的实业家。

杜月笙依靠自己强大的关系势力网,使中汇银行的业务蒸蒸日上,杜月笙也逐渐走到了自己在上海滩最辉煌的时期。

据说,巅峰时期的杜月笙的财产,大约是上海滩3个银行的资产总和!这该是多有钱呢?我想,平常的人,如三少自己根本就无法想象。

再也不是高桥镇日夜饿肚子的小瘪三了,杜月笙逆袭成了上海滩的大佬,他的生活当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杜月笙建造的杜公馆,大约就花了30万美金。而杜公馆的日常开支,每年大约是200万大洋!

当时,1个中等生活水平的上海人,每年生活开支大约需要100个大洋。200万大洋可以养活,上海2万个中等生活水平的市民1整年。

如果按现在的标准来算的话,杜公馆每年的开支大约为10亿元!

杜公馆的7号,8号楼

杜月笙有经营头脑,会做生意,为人豪爽,喜欢结交军阀权贵。而会做人,便是杜月笙的标签。

曾经在抗战期间任军统香港特别区区长的王新衡,遇到困难找杜月笙借钱。杜月笙二话没说,直接借给他500根。当然,也有资料说是200根。

不论是200根金条,还是500根金条,在现代来说,都是一笔巨款,何况还是民国时期!

更有人说,以杜月笙的财力就算是养活一支军队都不成问题。

有资料记载:

蒋介石在抗日的时候,大约有150架飞机。其中,有120架飞机,就是杜月笙从美国特别定制后,专门捐献给老蒋的。

看来,杜月笙建杜家祠堂也好,建杜公馆也好,借金条也罢,捐飞机也罢,对于杜月笙来说,不过是毛毛雨而已!

杜月笙,是上海滩名副其实的顶级富豪!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杜月笙后来去了香港,想要东山再起却异常地艰难。这个上海滩最顶级的土豪于1951年在香港去世的时候,身边仅仅只有11万美金。

临终之前,杜月笙将11万美金分给了自己的5个太太和11个子女,却把整整一保险柜的借条全部烧掉!他对子女说:

“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

这句话的含义,除了不希望孩子坐吃山空外,还包含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们都走正道。

杜月笙的子女们也并没有辜负父亲,他们确实全部远离了黑道,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数定居在海外,发展得也很不错。

不过,有一个儿子的结局,却是杜月笙万万没有料到的,他就是杜月笙最喜欢的小儿子杜维嵩。

杜月笙和戴笠在一起

宠爱儿子,没有底线

杜月笙的童年异常艰辛,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念书了。所以,杜月笙这一辈子很钦佩文化人,也愿意结交文化人做朋友。比如:国学大师章太炎。

因此,对于自己的几个孩子,杜月笙从小开始要求都比较严苛。

女儿杜美如回忆说:父亲对他们的教育很严格,特别要求他们要珍惜读书的机会,严禁沾染黄、赌、毒!

有一次杜美如外语考试不及格,一回家杜月笙就抽了她10鞭子!这件事,在杜美如的童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此,她再也不敢在学习上偷懒了。而大哥杜维藩,在一次考试中避考。父亲听说后,大发雷霆,立刻扇了儿子几个耳光!

有了父亲从小就很严厉的教育,杜月笙的几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老大杜维藩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 从事金融专业,后来在台湾任银行经济研究室研究员;二儿子杜维垣,一直在美国学教育,后来,在联合国总部任职;杜维善,则是知名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曾经7次给上海博物馆捐赠2128枚古钱币,并成为了上海博物馆的专业顾问。

其他的几个子女,或经商或做学文,都非常不错。唯独最小的儿子杜维嵩,结局最让人嘘唏。

杜月笙有5位太太,11个子女。杜维嵩,是杜月笙和四太太姚玉兰的二儿子, 也是杜月笙的幼子。杜维嵩出生于1936年,那个时期,大约正是杜月笙的人生巅峰。

姚玉兰一共为杜月笙生下了4个孩子,生下杜维嵩后,两儿两女,两个“好”字就齐全了。生下杜维嵩的时候,杜月笙已年近五旬。老来得子,杜月笙和姚玉兰对其也是非常喜欢,也非常宠爱。即使在香港的日子,家中的经济已经捉襟见肘了,一生要强的杜月笙也不能让外人看出半分,尤其是对这个小儿子杜维嵩的爱与纵容,依然是从始至终。

所谓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幼儿,这位青帮大佬也不例外。自然,杜月笙对这个幺儿的要求与前面的哥哥姐姐也不一样了,除了宠爱,还有溺爱。全家人对杜维嵩除了迁就就是顺从。

杜月笙和家人在一起

渐渐地,杜维嵩变得很无赖,甚至有些蛮不讲理。

在这种爱的环境下成长的杜维嵩,从小娇生惯养的他也收获了与哥哥姐姐不同的心智与能力。

再后来,杜月笙一家去了香港。由于杜月笙哮喘很严重,长期卧床不起,家里人也不在一块吃饭。尤其是杜月笙的三夫人,干脆带着自己孩子回到了上海!

家不成家,国不成国。对于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杜维嵩,感受到了家族衰败的落寂。不久之后,父亲杜月笙便撒手人寰了。

父亲的死,对于15岁的杜维嵩来说,无疑于天塌了一般!

失去了父亲,杜维嵩发现整个世界竟然都变了样!

杜家的人,各奔各的,各忙各的。家里整天冷冷清清,哥哥姐姐再也不听他的指使了,佣人们走了。以前,他一伸出手就能拿到钱,现在,他只要一伸手就遭白眼!

母亲姚玉兰跟蒋夫人宋美龄关系不错,便带着孩子去了台湾。杜维嵩就这样随家里人,一起到了台湾。

到了台湾,杜维嵩的哥哥姐姐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杜维嵩却始终一事无成。大哥杜维善曾经建议,让杜维嵩和他一起去澳洲留学。

但是,这个提议却被这位从小没吃过任何苦的世子给拒绝了!背井离乡,没有任何依靠,那该有多难呀!

结果,大哥杜维善独自背上行囊,去了澳洲学地质。

事实证明,杜维善的决定是非常英明而有远见的。杜维善后来成了著名的地质工程师,还把自己收藏的、价值大约10亿的古董金币,捐献给了自己的祖国。

而留在台湾的杜维嵩,依然靠着母亲混日子。

母亲姚玉兰想着给他找份差事,免得他一直游手好闲。于是,姚玉兰带着杜维嵩去找当年得到他们杜家恩惠的王新衡。当年,杜月笙可是借给了这王新衡500根金条的。虽说这借条都被杜月笙在去世前销毁了,可是,这份人情却是无法毁掉的。

要知道,人走茶凉,这一现象从古到今都实用。当年借了杜家500根金条的王新衡不但不帮忙,连面都懒得见!

人情似纸张张薄,岂料,落魄人的面,连纸都不如!

这次的打击,第一次让杜维嵩深切地体会到了父亲的离去,带走了所有的面子,地位、权势和富贵。他杜维嵩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众星捧月的青帮大佬的儿子了!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滋味,原来就是如此。

慢慢地,杜维嵩开始不喜欢和人交往,总喜欢自己捣鼓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依靠母亲生活的杜维嵩,越来越封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只是闷在心里,从不与人说。

久而久之,始终一事无成的杜维嵩,渐渐地患上了忧郁症。

姚玉兰和孩子们在一起

万念俱灰,爱子轻生

在父母的庇佑下长大的杜维嵩,自然没有什么社会阅历,更不知道江湖的险恶。

1965年的11月底,初冬的台湾,微微有些寒冷。杜维嵩依然是一副曾经的少爷派头,到一家理发店里去剪头。活了20多年的他,当然不懂得如何看管好自己的钱包。一进理发店的门,他就把装有钱包的外套挂在了进门口的衣架上。

结果,等他理完发之后付钱,才发现自己的钱包不知何时被偷了!一时间,店家的指指点点,冷言冷语,以及各种风凉话都劈头盖脸地向他砸来。

杜维嵩向店家解释事情的原委,并说明自己是杜月笙的儿子。哪知店里的人竟然讥讽他:真是天大的笑话,杜月笙有你这样的儿子?

杜维嵩狼狈地站着漫天的讽刺与挖苦中,沉默不语。

一代枭雄,日渐老去

以前的杜维嵩,总以为自己了不起!家里人让着他 ,外面人像爷一样伺候着他。此刻,被人奚落的他,才深深地意识到那一切都是他父亲杜月笙带来的!没有了父亲,他什么都不是,就连路边理发店的小老板,都可以任意地侮辱他。

从理发店到回家的路程并不长,杜维嵩这次却走了很长的时间,没有人知道杜维嵩在想些什么?

心灰意冷的杜维嵩,回到家中不见一个人,家中依然冷清。此时,杜家曾经的繁华历历在目,而杜家的儿子却因为拿不出理发的钱,而遭人恣意羞辱!

人生,原来是这般无趣。

杜维嵩给自己倒好了一杯水,一口气吞下了大把的安眠药,然后,静静地在床上睡去。

等母亲姚玉兰回家的时候,29岁的杜维嵩已经走得好远了。任凭母亲撕心裂肺的呼唤,亲爱的儿子再也无法回应她了。

伤心欲绝的姚玉兰,把这个从小捧在手心里的小儿子葬在了台北市的崇德公墓。一块三四平米大小的小块墓地,终结了杜维嵩的一生。

一块简易的墓碑上,刻着简短的词:“亡男杜维嵩(名瀚之)之墓、母杜姚谷香立”。

寥寥几字,却绵延着一个母亲无限的哀伤。

忧郁的杜维嵩

三少说:

杜维嵩,是典型的富二代,他的很多习性和曹雪芹非常相似。在生活中,都希望别人来迁就自己,包容自己。

在台湾的日子,高官不愿意接济他们,自己又高不成低不就,根本无法适应当时台湾的生活。所以,在日渐脆弱的心灵里,一根稻草就压垮了他整个的世界。

而那根稻草,其实不过就是几块钱的理发钱。

如果杜月笙地下有知,自己最宠爱的儿子,因为几块钱而轻生,这位曾经的上海滩顶级富豪不知该如何想?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杜月笙,终究还是爱错了。

1 阅读:1107

三少yun

简介:历史没有真相,只有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