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吗?在《三国志平话》这部作品里,有个董卓,这人可不得了,体重居然达到了三百斤呢。而且啊,他还独霸着朝纲,把朝廷的大权都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那他主要靠谁来帮衬着干这些事儿呢?其实是有十四个帮凶呢。这其中就有他的义儿吕布,还有白袍李肃,另外还有被称作四盗寇的一伙人,以及八健将这一帮人,就是靠着这些人,董卓才能在独霸朝纲的路上“横行霸道”。
想必大家都对三姓家奴吕布以及他手下的八健将有所耳闻吧。这吕布反复无常的形象在很多人心中都挺深刻的呢。不过呢,对于吕布手下的一些情况,可能就不是所有读者都能清楚了解啦。比如说那个白袍李肃,他最后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还有啊,吕布手下的那八健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究竟有几个人最后是活着去投靠曹操的,这些细节方面的情况,可能很多读者还真不太清楚哦。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可是《三国志平话》以及《三国演义》这两部作品的蓝本呢。这两部小说呢,在虚实方面各有不同情况,有的说是三分虚七分实,也有的说是三分实七分虚。但不管怎样,小说里面的人物啊,绝大多数都是能在史书中找到相关记载的哦。你可能想不到吧,就连貂蝉这样在小说里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其实也是有其历史原型存在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那个杀妻待客的刘安或许只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哦。不过呢,董卓的十四个帮凶那可都是真实存在的。就拿他手底下八健将来说吧,这里面有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还有魏续、宋宪、侯成呢。你知道吗,在吕布兵败身亡之后,这八健将里有一半以上的人都选择投降了曹操呢。
在《后汉书·卷七十五》以及《三国志·卷七》当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侯成、宋宪、魏续这几个人在投降曹操的时候,情况是怎样的呢?他们可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只是单纯地去投降而啥都没做哦。他们并没有把吕布给捆起来然后扔掉那著名的方天画戟,不过呢,他们也绝不是空着手去见曹操的。他们可是有所行动的,那就是把陷阵营的统领高顺给绑了起来,同时呢,还把吕布身边极为重要的谋主陈宫也一并给绑了,然后带着这两人去投降曹操啦。
其实说高顺被俘之时还是陷阵营统领的话,这种说法不太准确哦。在正史里面呢,高顺原本所拥有的陷阵营指挥权已经被吕布给夺走啦,吕布把这指挥权交给了魏续呢。只有到了要冲锋陷阵、上战场打仗的时候,高顺才有机会重新回到陷阵营去进行指挥作战。
高顺这个人呐,品性非常正直,而且胸怀极为宽宏大量。也许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特点吧,在所谓的董卓八健将,也有人称其为吕布八健将当中,并没有高顺的一席之地呢。在这八健将里,是以张辽作为为首之人的,而臧霸呢,则排在第二位。
在当时的局势下,排名处于后三位的魏续、宋宪以及侯成这几个人,都选择向曹操投降了。而排在前面的张辽和臧霸呢,同样也不例外,他们可都是带着自己的兵马前去投降曹操的。这里得说明一下,很多人可能在一些故事里看到过白门楼上张辽大骂曹操的情节,但实际上那是虚构出来的内容哦。真正的史实是张辽主动向曹操投降的呢。说起张辽,他是雁门马邑这个地方的人,他的祖上可大有来头,是献出“马邑之谋”的聂壹。不过呢,因为那次计谋最终失败了,聂家当时想要把家乡变成战场的这个举动,让他们在当地很不受待见。没办法,聂家只好选择改姓,然后搬到别的地方去生活了。而张辽在后来成名之后呢,也并没有去做“认祖归宗”这样的事情,反而是一直在忙着更换自己所追随的主公呢。
吕布这个人,他先后在不同的势力下效力过呢。一开始是归属丁原的,后来又转投到董卓麾下,再之后又跟随了王允。而张辽呢,他经历的主公可不少,足足有五个之多哦。其中有和吕布共同侍奉过的丁原、董卓,除此之外,他还曾追随过何进,在吕布手下待过,最后又投靠了曹操呢。
在《三国志》这部典籍里,有个关于诸多将领记载的情况呢。其中,五子良将可是相当有名的,而张辽呢,他在卷十七当中可是位列五子良将之首哦。在他之后,依次是乐进、于禁、张郃以及徐晃这几位将领啦。另外,还有个臧霸,他的地位相较于前面提到的五子良将要稍微低那么一点儿哦。在卷十七里也能看到臧霸的相关记载啦,不过呢,他是排在李典以及李通的后面才出现的呢。
话说李典呢,曾经和张辽、乐进携手合作,在那逍遥津这个地方,狠狠地给了吕布一次重创,把吕布打得大败。而臧霸呢,在吕布兵败身亡之后,就逃到深山里头去了。后来曹操发了通缉令要捉拿臧霸,费了一番功夫还真把臧霸给找到了。曹操见到臧霸之后,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当场就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青州和徐州这两个地方,而且还是处于敌后那种情况的区域,直接就交给臧霸去管理了。就像史书里记载的那样:“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从中也能看出曹操对臧霸确实是很看重。
臧霸和刘备之间是有过交集的,而且从某种情况来看,臧霸似乎与刘备的关系还更为不错呢。当时啊,曹操派遣了徐翕、毛晖这两位大将去镇守兖州。可没想到,这二人后来竟和陈宫一同发起了作乱之事。作乱失败后,他们就逃窜到了臧霸所在的军队之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曹操就想到了让刘备出面去给臧霸传个话,他要求臧霸把徐翕、毛晖这二人的首级给取下来。
刘备曾对曹操进行劝说,然而并未起到什么作用。之后呢,曹操反倒越发信任臧霸了。他不但饶恕了徐翕和毛晖二人,而且还将这两人任命为郡守呢。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与袁绍进行决战的那个时候,曹操居然把青州这块极为重要的地方,也就是他的大本营之一,放心地交给了臧霸去掌管。
臧霸在后来所获的地位是比张辽还要高的哦。他担任了执金吾这一官职,并且还拥有特进的位份呢,要知道这特进的地位可是等同于三公的,在五子良将当中,也就只有张郃曾获得过这样的待遇哦。而且呢,每当遇到军事方面的事情,魏文帝曹丕常常会向臧霸进行咨询、访问呢。
据史书记载啊,张辽、臧霸、魏续、宋宪以及侯成都向曹操投降了。不过呢,郝萌和曹性可就没这么幸运啦。在建安元年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档子事儿,是陈宫在幕后主使一些兵将搞叛乱呢。在这过程中啊,郝萌把曹性的一条胳膊给砍断了,可随后郝萌就被高顺给斩杀了。至于陈宫呢,因为他本身地位比较高,所以就算出了这档子叛乱的事儿,吕布也不好去追究他什么。要知道啊,有些说法讲陈宫是因为曹操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才离开曹操的,而且还说他对吕布那叫一个忠心耿耿。但这些其实都是小说家编造出来的内容,是当不得真的,可不能信以为真哦。
有这么两件事啊,得跟大家说明一下。首先呢,陈宫可没有跟着曹操去干屠灭吕伯奢全家那样残忍的事儿哦。然后呢,还有个说法也是不对的,就是说曹性射瞎夏侯惇一只眼睛这件事,其实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呢。为啥这么说呢?因为那曹性都只剩一条胳膊啦,就他那样,连弓箭都拉不开,又怎么能去射瞎夏侯惇的眼睛呢。
话说在建安元年的时候,发生了这样的事儿,郝萌和曹性这两人啊,一个死了,一个落下了残疾。这曹性受伤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总算是伤愈了。之后呢,他就接手接管了郝萌原来所带领的那支部队。可再往后啊,就不知道这人去哪儿了,完全没了消息。想来啊,他受了那么重的伤,即便伤好了,估计身体也很难再像从前那样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了,所以很有可能是他自己主动选择卸下铠甲,回到家乡,过上普通人的日子去了。
之前咱们已经讲过了八健将当中的七个啦,现在来说说剩下的这一个成廉。成廉最后的结局,很有可能是被曹操给擒住并且斩杀了呢。这是有记载的哦,在相关的史料里提到“(曹操)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曹操在进军到下邳这个地方的时候,吕布亲自率领骑兵去迎击,结果却被曹操打得大败,而曹操就在这场战役里抓获了吕布手下的骁勇战将成廉,之后成廉的命运很可能就是被曹操给处置掉了。
咱们来聊聊成廉这位人物。他可是八健将其中之一呢,而且还是第一个落到曹操手里的。就当时那种情形来分析分析吧,成廉投降曹操的可能性真的不大哦。为啥这么说呢?一方面可能是他自身有着某种坚持或者气节之类的,不愿意轻易就投降敌方嘛。另一方面呢,当时的曹操那可是正在气头上,估计也没那个心思去劝降成廉呢。所以呢,等到吕布被挂在白门楼上的时候,大概率是能瞧见成廉的首级的哟,毕竟前面的情况摆在那儿,成廉既不太可能投降,曹操又不大可能去劝降,那结果也就不难想象啦。
大家知道吗,董卓手底下有被称为八健将的一批人呢。其中有五个后来归到了曹操那边。而在董卓这边啊,还有被称作四盗寇的几个人,这几个人在史料当中可都是有明确记载的哦,他们分别是李傕、郭汜、张济以及樊稠。
话说在那时候,有一伙盗寇,其中有个叫郭汜的,也叫郭阿多。这人曾经在长安城下,和赫赫有名的吕布来了一场一对一的单挑。这吕布,那可是武艺高强,在当时很有些名气,大家都觉得他本事了得,甚至有人称他为天下第一高手呢。可这郭汜也不含糊,虽然最后是败在了吕布手下,但好歹保住了性命,没有死在这场单挑之中。之后呢,郭汜就和李傕联合起来了。估计啊,当时另外那两个,也就是张济和樊稠,应该也参与其中、出手帮忙了。他们这一伙人联合起来之后,势力可就不容小觑啦。再和吕布对上的时候,吕布纵然武艺高强,可也架不住他们人多势众。结果呢,吕布就吃了大亏,被他们打得只能带着剩下的几百名骑兵,匆匆忙忙地去投奔袁术了。
话说有四位盗寇,他们联合起来和吕布展开了一场激战,最终竟然把吕布给打败了。可谁能想到呢,打败吕布之后,这四人之间却起了内讧,开始自相残杀起来。这整个过程,和《三国演义》里所描述的某些情节还挺相似的呢。不过呢,这里面有个情况和《三国演义》里不太一样哦。在那段历史时期,李傕和郭汜掌控着汉献帝刘协,他们把控局面的时间可比董卓还要长呢。董卓当时独揽朝纲,可仅仅过了一年就灭亡了。而李傕呢,虽说对外宣称是“辅政”,但实际上也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就这样,他掌控局面长达四年之久呢。
在这里得顺便提一下,马超他父亲马腾其实并没有参与到讨董联军里面哦。当时呢,马腾和韩遂是站在董卓那一方的。后来董卓败亡了,李傕和郭汜掌握了大权,他们分别给韩遂封了镇西将军的官职,给马腾封了征西将军的官职呢。不过这韩遂和马腾,因为心里有着更多的欲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就在兴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的时候,和李傕开战啦。这一战的结果可不太好,他们被打得很惨,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被打回到西凉去了。就像史书里记载的那样:“傕使樊稠、郭汜及兄子利击之,腾、遂败走,还凉州。”
在同一年的四月,李傕和郭汜做出了一系列举动。他们凭借着刘协的名义,对韩遂和马腾下达了赦免的旨意。不仅如此,还对韩遂、马腾二人进行了封授,韩遂被封为安降将军,而马腾则被封为安狄将军。通过这些举措,在当时的局势下,韩遂和马腾的身份与地位也随之有了相应的转变。
话说李傕和郭汜这两人啊,有外敌来犯的时候呢,他们还能一致对外,共同去对抗外敌。可一旦没了外敌的威胁,这两人就开始窝里斗,互相掐起架来啦,结果到最后呢,谁也没能落得个好下场。就说建安元年(196年)七月的时候吧,张绣的叔叔,也就是骠骑将军张济,他在穰城抢夺粮食的过程中,不幸被流矢给射中射死了。他手下剩下的那些人马呢,就由他的侄子张绣统领着,占据了宛城。也正因如此,后来才发生了“曹操宛城征张绣”的事儿,而且啊,曹操还把张济的遗孀给收纳了呢。再看建安二年(197年),郭汜在郿县待着的时候,竟然被他自己手底下的部将伍习给杀死了,这结局也是够惨的。还有建安三年(198年),李傕这边呢,被逼得退守到了黄白城,最后啊,被梁兴、张横给斩首了,下场也是相当凄惨。而樊稠呢,早在兴平二年(195年)的时候,就被李傕设了个鸿门宴,然后在宴会上被活活地用杖给打死了。这几个人的命运,也真是让人不禁感叹呐。
董卓手底下有八健将以及四盗寇,他们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安排或者发展方向,那么有个情况就挺让人好奇了,那个曾经和吕布一同被视作董卓左膀右臂的白袍李肃,他最后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在《三国志平话》里有提到,李肃是汉朝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后人呢。你看他那一身装扮,头戴银头盔,身上披着银锁甲,外面还罩着一袭白袍,显得英姿飒爽。而且,他手使的兵器也很特别,是一条丈五长的倒须悟钩枪,看着就很有气势。就连曹操都曾这般评价过,说“吕布和李肃,那可都是有着万夫不当之勇的厉害人物,简直无人能够与之匹敌”。从这些描述就能看出,李肃在当时确实是本领高强、威名远扬呐。
当我们仔细去查看相关史料的时候就会察觉到一个情况,那就是实际上真正拿着戟去刺杀董卓的人并非是大家所熟知的吕布,而是李肃哦。而吕布呢,他最为擅长使用的兵器其实是长矛。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骑都尉李肃和吕布带着十多个同心同德的勇士,他们假装穿着卫士的服装,在北掖门里面等待董卓的到来……接着李肃就用戟朝着董卓刺了过去,不过董卓在衣服里面穿了铠甲,这一戟没能刺进去,只是伤到了董卓的手臂,董卓也因此从车上坠落下来。这个时候,吕布马上应声而起,手持长矛朝着董卓刺去,随后又催促士兵们一起上前,将董卓给斩杀了。”
在当年那场混战之中啊,率先对董卓下手的是李肃呢。紧接着,吕布也出手了,他是第二个参与到这场行动当中的。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后结束这场战斗的,居然是一群小兵。从这整个过程来看,就足以说明在那样混乱的战局里,哪怕是那些平日里看似不起眼的小卒子,也有着能把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给拿下的可能呢,真可谓是世事难料。
话说李肃与董卓的女婿牛辅展开作战,结果却失败了,之后便被吕布给斩杀了。而吕布呢,后来也没能逃脱厄运,被曹操擒获并斩杀。这么算下来,董卓身边可是有十四个帮凶呢,最后就只有那投降曹操的五个所谓的“健将”得以存活下来。这里就不禁让人遐想了,如果这其中有人能早一点去跟随刘备的话,那说不定还能有一番大作为呢。说不定哪一个就有机会位列刘备麾下的五虎大将之位,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得好好请教一下各位读者诸君啦。那么在您看来,董卓的义儿吕布,还有那身着白袍的李肃,以及那被称为四盗寇的一伙人,再加上八健将,把他们放在整个三国时期去衡量的话,这里面能有几个是具备和五子良将、五虎大将相当的水平呢?要是把吕布和李肃先排除掉,就剩下那四盗寇和八健将了,要是他们跑到东吴那边去,有没有可能成为东吴新的“江表十二虎臣”呢?这还真值得大家去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