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月看见孩子的许多同学都在报读幼小衔接,把我整焦虑了:我要不要也给孩子报一两个?
其实我是不太想报的,可是看到别人都报,心里蛮着急的,生怕孩子上了小学跟不上。
上个月在亲戚的婚宴上,跟表姐坐在一桌,跟她聊了一通之后,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对孩子,对未来,突然放下了许多。
表姐在市里的一间小学任教,当了10年的班主任。每到期末的家长会,她都会邀请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的家长,上台分享他们的育儿心得。她发现,学霸的父母在小学时期,不会太看重孩子的成绩,反而在这两件事上特别卷:
1.阅读
当很多家长让孩子按部就班地写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时候,有远见的父母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让涉猎各种书籍了。
“上两届带的一个男孩,从小就爱读书,四年级前成绩一般,但五年级开始成绩突飞猛进,作文不丢分,阅读理解不扣分,数学也常拿第一,最后考上了重点初中。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
据我的观察,热爱阅读的孩子,思维体系多元,思想更有深度。面对同样的事物,他们能够从更深层面去看待和理解……”表姐说起自己的得意学生,一脸自豪。
从教40余年、把众多学生送进日本一流初高中和高等学府的中根克明认为:学习主要是通过阅读来提取、整合和吸收知识的——不管是哪一科,你要解题,都要先阅读题目,搞明白题意,才能正确解题吧?
孩子读书时,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去观察、感受和思考,无形之中,思考能力和理解水平就得到了提升。
出色的思考能力,又能让他在短时间内掌握学习技巧,吸收更多的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可以说,小学阶段的阅读量,决定着孩子的的学习能力。
所以这个时期,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而且要泛读与精读并行。
泛读主要是为了扩大知识面,而深读可以加深理解。因此,一边让孩子大量接触各种不同的书籍,一边反复咀嚼同一本感兴趣的书,格外重要。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质疑了:我家孩子读书不少啊,怎么成绩还是不上不下呢?
我们要把目光放远一点,看看这些网友的经验之谈,时间线拉长一点,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就会反馈出来了。
低年级学生,阅读基础薄弱,直接看纯文字的书,会有畏难情绪,孩子觉得难读就不想尝试了。当孩子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了,就可以逐渐过渡到纯文字的书了。
2.自主学习
上了初中、高中后,学习成绩依然优异的孩子,都很擅长在家中自主学习。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学习过分紧张,或者说他们不知道怎么把握这个度,看到孩子闲一点,就非得让他学点儿,孩子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忍不住追加任务。
看似学了很多东西,实则学习密度很低。而且老是这样做的话,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意识:专注高效学习,要做更多的作业,那我还是慢悠悠地写吧。
当孩子逐渐形成了这种习惯,就会出现注意力差、爱拖延的问题。
聪明的家长,在学习量这一块,拿捏得非常好。他们会结合孩子的水平和情况,给孩子安排一些学习任务,帮助他熟悉自主学习的过程。
“班上有个女孩,一二年级成绩平平,但上了三年级后,慢慢从十几名爬到四五名,现在每次考试都能拿第一、第二名。我发现这个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强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说到女孩为什么拥有那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表姐告诉我,这位妈妈喜欢按照学习的量,来确定孩子的学习任务。比如,每天要读完15页的课外书,每天学10个生词,每天做3道数学题……
如果假期出去玩了,回来很晚,她也会让孩子执行原计划的一小部分,“今儿太晚了,我们就做一道题吧。”
假如孩子提前完成作业,她不会追加任务,而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让孩子产生成就感,“效率真高,好好去玩吧!”
她不会像其他家长那样,要求孩子长时间学习,或者做一些难度大的题目,而是让孩子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学习。
在一二年年级时,她会引导孩子做好学习各种准备,譬如把需要用到的学习资料和用具在书桌上摆放好,学完后再把物品归位,用行动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等孩子熟悉并掌握这套流程后,她摊开一本自己很爱读的书,默默地陪伴左孩子的左右。
福格行为模型告诉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动机、能力与提示,缺一不可。
这位妈妈做的事,看似不起眼,却在无时无刻都在创造这3个条件,一点一点地改变孩子的行为,最终得偿所愿,帮女儿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