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阻挡比亚迪

autocarweekly 2022-11-17 17:38:49

文|杜德彪

昨日,比亚迪下线发布了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年,从“100万到200万”用时1年,从“200万到300万”仅用时半年。比亚迪真是把新能源车轻而易举当燃油车卖,而且还卖出了个里程碑。

混动和纯电齐飞,国内和海外俱进,销量超越特斯拉,站在20万级市场的彪炳战绩上虎视高端,公布了旗下高端汽车品牌“仰望”,还将在明年推出一个极具专业性、个性化的全新品牌……可以说,汽车圈的2022年都是属于比亚迪的,一个新巨头正在诞生,仿佛提前将能源代换的远景呈现,在鲜花和掌声中,有两个疑问:

1、谁有能力狙击比亚迪;

2、在不可一世的销量数据背后,比亚迪是否无懈可击。

热销魔力仍将延续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承认这家车企的热销仍将延续(一段时间),问题只是它的版图会扩充到哪里。

承认前者的理由在于热销产品往往存在巨大的惯性,每一代热销车的属性和轨迹都是相似的,它们往往能满足大多数人的追求,比如卡罗拉,速腾,同时又呈现出某种洗脑式的诱惑,如今DMI系列将这一点发扬光大,在技术层面,它将节能与动力进一步兼容,在国潮风的助力下,魔性威力进一步被放大。

同时,每一代热销车也都尽量掩饰起自己的弱点,并尽可能让优势掩盖弱点。比如它们的特点都不甚鲜明,只是尽可能做到均衡,从而在热销的道路上尽可能越走越远。

把几代霸主级热销车放在一起是要说明,只要内燃机仍将在汽车世界中扮演一定的角色,DM-i技术就仍将有市场,直到新的革命性技术出现来终结这种局面。一如混动和电机对涡轮技术的逐步替代。

但追随者们大概率是无法掀翻比亚迪对于十几万级市场的统治了,不仅是前者率先进行了心理占位,也在于比亚迪掌握全产业链之后的成本控制优势。比如宋PLUS DM-i实际上是以1.5L自吸动力+电机在与对手们的1.5T+电机的系统来对标,但前者销量丝毫不见减弱。

坐“二”望“三”,降维打击

在20万级市场中,比亚迪则是另外一番打法。

在粗略统计中,比亚迪的销量份额里混动版本过半,不好说DM-i技术在20万级市场起到多大助力,但比亚迪能在该领域热销也只是凭借了混动这条导火线来助势,真正的杀手锏在于老调重弹的性价比,也就是俗称的降维打击。

如今大家将汉系列称为20万级的5系,一方面说明汉自身的实力,一方面可见比亚迪的策略,抛开戏谑成分,这也代表比亚迪对自身品牌影响力的评估,不然以汉的尺寸和性能,完全可以定价到起码是3系的级别。

作为新能源阵营中的传统品牌,比亚迪与蔚来理想等品牌在成长路径上不同,后者们仿效特斯拉,直取高端然后向上下发展,而比亚迪堆积木式的成长轨迹,注定只能步步垫高,新势力们或许走了捷径,但比亚迪坐“二”望“三”,梦想成真也不是那么容易。

因为性价比战术不是在所有领域都适用,以往自主品牌冲高不成的血淋淋的例子并不少,品牌桎梏的魔咒并不见得对比亚迪格外开恩,一方面因为混动系统的节能魅力在高端市场未必适用,比如以内燃机大排量车型的销量难度看——坦克500月销3800台的数字还是挺不错的;另一方面,纯电产品的性能魅力对于用户而言并不稀缺,在如今的新能源市场中,有技术面前人人平等的趋向。

即便30万级市场不说是比亚迪的天花板,至少也是个门槛。

关于市场认知,有个可供剖析的角度是,在同一市场中混战的几个品牌,用户群也截然不同。比如购买Model 3和汉EV的用户,根据《汽车产经》的调研,部分“汉”用户是由于Model 3提车无望才转投比亚迪的,这并不是个例,比如部分秦PLUS私家车被认为是滴滴运营车辆。

刚巧我前阵子也打了一辆。从产品角度,只要你不是太矫情,秦PLUS没什么可指摘之处,在十几万级市场,这种追求务实的心理有助于产品热销,但到了高端市场,恐怕就是个阻碍。

务实没什么不对,但我们不是为了“没什么不对”而活着,我们是为了追求更好更优秀,哪怕在四十岁的时候还要浪漫一下,这是治愈焦虑的最佳解药。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与一个开轩逸的滴滴司机闲聊,这个小伙子彼时刚刚拿下北京一个新能源指标,我问他要买什么车,他脱口而出比亚迪汉,理由是:同价位你当然可以买一台奥迪A4L,但朋友会认为你很有钱,就会管你借钱,但如果你选择一台比亚迪汉,他们很可能不会有这种判断。他的务实作风让我自愧不如。

“仰望”高端,尚需检验

上述的这个对话或许侧面说明了比亚迪在部分人群中的定位,苛刻一点地说,如果销量也分含金量,那么比亚迪尚需在高端市场检验成色,尚需要征服另一批人。

当然这个命题不仅仅针对比亚迪,同样是大多数传统品牌新能源板块要面对和解决的,同时,大家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拉开差异化。

新能源产品在现阶段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燃油车,枪口一致对外淡化了市场对其同质化印象的弊端。但问题之一在于,至少在动力层面上,如今百公里加速3、4秒早已不是豪车专利,也不是比亚迪的专利,在18-27万区间中,就有smart BRABUS性能版,名爵木兰,零跑C11等作品,普通人过一把富二代的豪车性能瘾也快成家常便饭了。

低端车的性能牌让豪华纯电车不免有些尴尬,市场需要进一步评估他们的价值,这不单是准备向上突破的比亚迪的瓶颈,也是所有纯电产品的瓶颈。降维打击不仅是比亚迪会用,普及的最好办法就是降维,性能不是比亚迪的专利,同样三电系统也不是,比亚迪可以通过成本控制来保持一段时间的市占率,但从技术上来说,如今汽车品牌几乎没有无法破防的护城河。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卷到无以复加的堆料狂魔接连诞生,比如新势力刚推出的两个9,其实折射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在豪华车市场,诚意和态度要比“适度”重要多了。而在自动驾驶技术迟迟没有突破的情况下,性能拉近了广大纯电产品的距离,区别更多在于身材和堆料数量上,产品透明其实降低了大家的购买欲。可以肯定高端市场是另外一番景象,玩家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另一方面,尽管传统豪华品牌们的燃油车销量同新能源车型呈现此消彼长之势,但仍是体量庞大的存在,这是基于品牌文化的积累。你当然可以说有人喜欢为了基于品牌溢价而选择花些冤枉钱,但说到底是一种身份认同。而在相对低端市场中快速成长出的势力,在高端市场中还需要沉淀,也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如快则快矣的比亚迪,今后还需要一些更凝练的标签。

目前,我们看到了比亚迪高端品牌“仰望”的雏形。官方用词很有士气,“将应用颠覆性技术及产品构建”,“将汇集比亚迪集团最完备的产业布局和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将采用最创新的设计理念来打造”,“将采用全新的品牌标识、独立的销售服务网络以及运营团队”。看得出,比亚迪要打造的是一个有标签化的、有代表性的中国高端品牌。

底气和士气都有,时机也有,但向上的路依旧很难走。高端市场的未知数和EV产品的同质化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两个问题。

当然对于数据和销量如何看待有许多视角,从绝对数字上,BYD确实风头无两。比如在出口方面,比亚迪与德国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了一份6年10万台的订单合同,要知道此前SIXT合作的对象都是宝马、大众、奔驰等大厂,尽管分摊到每年就1.7万,也足以见得插旗德国本土的势头和影响力,只不过SIXT也不止与比亚迪一家合作。

还有就比亚迪目前的策略上来说,一方面是继续横向铺开市场,另一方面是选择升级平台来强化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比如有消息称汉将采用e3.0平台,这样后悬和软件系统将得到强化——等等相对传统的手段,个人认为不如利用庞大的销量优势来训练驾驶辅助系统,由此获得直接数据反馈会比其他品牌更加详细,有助于磨练算法来开辟新赛道。

当然就芯片本身来说,尽管比亚迪能自给自足,在属性上还属于产业链优势,不具备技术高度上的护城河优势,今年比亚迪依靠稳健的产业链“乱”中取胜,在特殊时期保持了业务连续,有天赐良机的成分,但在芯片行业,强如英伟达才是绝对实力的存在,如前段时间推出的Thor智能汽车芯片,算力高达2000 TOPS 。

这种对比,并非是以一个高标准来说比亚迪还不够优秀,而只是在热销的微观个体上,也能反映些宏观上的问题,在高光销量背后还原出企业的成色。在现阶段,这个新能源新晋龙头的实力在于横向宽度,即产业链,而在高度尚有提升空间,这同样是对手们的机会。

当然,比亚迪作为一条行业“鲶鱼”,要另寻出路的也许也是对手们。

10 阅读:7576
评论列表
  • 一一 17
    2022-11-18 12:49

    没想着一飞冲天,我希望BYD稳扎稳打,真的能做实国产品牌的突破,汽车制造业的领先意义非凡

    A风雨无阻 回复:
    换作去年,几户所有人都没想到比亚迪能一飞冲天,包括比亚迪年初制定的120万辆销量目标!但事实就是他一飞冲天了。去年还只能算国产二线品牌,今年不仅直接干翻了持续多年的自主三强,甚至在月销量上,把多年来牢牢把控合资三强的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也一一超越。
    一一 回复: A风雨无阻
    还是希望再稳一点,再沉一点,不要只追逐数字上的领先,真正做实国产品牌。隔壁LPL就是自吹自夸吹爆了,所以低调+实干,才是正解
  • 2022-11-17 22:37

    加油本土企业

  • 2022-11-18 14:10

    这就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样,势不可挡

  • 2022-11-21 00:54

    前几天我就讲过,这个月和下个月是比亚迪车祸集中爆发期,比如船新版本的电池!装在海豚车型上面的,它是辣么的透明,它是辣么的轻盈,以至于设计师都不敢把它装在底盘上,只能忍痛节省一点成本拆掉了天窗玻璃,把它装在车顶上了,结果毫不意外的发生了意外,它火了[捂眼睛][捂眼睛]

  • 2022-11-18 10:52

    比亚迪需要提升颜值,改个logo

  • 2022-11-21 14:16

    最烦的就是这种评头论足的外行人

  • 2022-11-21 09:50

    不可一世?格局小了!

  • 2022-11-18 10:30

    元pro纯电400公里898万。

  • 2022-11-20 17:54

    我来阻挡 谢谢

    用户12xxx69 回复: 蔽新
    害怕!吓死人了!!
    蔽新 回复:
    啥意思 快说 谢谢
  • 2022-11-21 19:16

    byd不能沾沾自喜,要有超前意识才能巩固市场[点赞][加油]

  • 2022-11-21 23:37

    希望一直这么保持下去

  • 2022-11-22 10:04

    怎么不说说忒死啦?

  • 2022-11-18 18:48

    辅助系统提升,品控细节做到完美的话其他车企基本没活路了![笑着哭][笑着哭]

  • 2022-11-21 13:21

    中国企业加油!!

  • 2022-11-21 18:56

    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我买的宋,动力,省油,还他妈给绿牌,唯一不爽的就是自从做了朋友奥迪,发现噪音比他的大,😄

  • 2022-11-18 17:19

    这是要一网打尽。反正你想要的他都有。

  • 2022-11-22 08:26

    烧死几个就消停了

  • 2022-11-21 22:12

    油价降到3块包你灰飞烟灭

    用户54xxx22 回复:
    油价就别想了 石油都是用电动力抽出来的
    孤灯舞者 回复:
    快去睡觉看看梦不梦得到
  • 2022-11-18 19:02

    谢谢您的指点

  • 2022-11-20 12:15

    做工工艺,要跟的上

  • 2022-11-20 22:58

    比亚迪的车确实好开又耐用。我一直在买。当然了,股票也持有[得瑟]

  • 2022-11-21 13:23

    中国比亚迪,日本丰田,韩国现代。

autocarweekly

简介:一个有个性、有视角的汽车人文观点和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