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 | 李成东
有了天猫、京东,谁还用唯品会?
这次唯品会的财报,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些不同的答案。
折扣零售的“翻红”
唯品会上周发布的23Q4及全年业绩,还算稳健。
2023全年,唯品会净营收1129亿元,同比增长9.4%;全年GMV突破2000亿,达到2080亿,同比增长18.7%;高价值SVIP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3%。受益Q4天气多地骤冷,穿戴需求增长,唯品会Q4净营收达347亿,同比增长9.2%;Q4 GMV同比增长21.9%至664亿。
回看整个2023,唯品会在多个季度都实现了相对稳健的业绩增长,这是折扣零售“翻红”的一个折射。而推动折扣零售发展的背后,不可忽视的是,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
这一轮经济周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理性消费主义的加速涌现。
消费者对性价比、质价比的偏好迅速提升。过去一年,各地的奥特莱斯商场,仓储会员店如Costco,折扣商超店,这类基于品牌的折扣商业模式,都迎来了不同程度的消费热潮。
报告显示,我国折扣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在2021年已达1.62万亿。国泰君安预测,到2030年国内折扣零售行业市场规模望达到4.58万亿,2023-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约12.7%。
以奥莱为例,据奥莱领秀数据,2023年我国奥特莱斯行业整体规模预计超1600亿,近50家奥莱(不含港澳台地区)突破10亿大关,创新高。
唯品会全年业绩发布后,多家机构上调其目标价,其中,招商证券上调目标价至25.06美元每股。华泰证券指出,唯品会有望进一步提升其估值吸引力。
国泰君安表示,基于宏观消费环境的变化、新世代消费理念的更替、折扣零售赛道中各公司崛起等因素,折扣在国内正进化成一种主流的零售模式;并且并非仅仅单纯源自价格敏感型群体的扩大,事实上,折扣零售商正收获更多、消费能力更强的忠实用户。
很显然,大家不再用“传统电商”的视角去看唯品会。
“衣服鞋子”唯品会
过去一年,国内服装消费恰好火热。
数据显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比上年增长7.2%。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2.9%,明显好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整体水平。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穿类商品增长10.8%。
这个现象,映射在了唯品会身上。2023年,唯品会全品类GMV增速为18.7%,但衣服鞋子穿戴类的增速去到了24%。换句话说,在唯品会上买东西的人,很热衷于买衣服鞋子。
唯品会衣服鞋子卖得好,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家电数码、生活百货等标品的增速确实不及穿戴类。为什么消费者在买衣服鞋子这件事上更在意品牌折扣?
生活百货上追求丰富,天猫更有优势,更大量的SKU,各种选择琳琅满目。家电数码上追求新潮炫酷,京东更有优势,品牌首发重地,家电起家。而衣服鞋子上,是品质和性价比“内外双追”,唯品会是在品牌品质的基础上搞折扣,这一点和纯粹低价的白牌有本质区别。
除此之外,唯品会和顺丰坚持的上门换货服务,也某种程度助推了平台“衣服鞋子”心智的形成。提升了消费者在平台购买穿戴类的消费体验,但也因此影响了退货率。管理层在投资者电话会上透露,23年退货率比22年增加了3至4个点。这被网友称为宠爱消费者的“代价”。
有了天猫、京东,谁还用唯品会?用当下年轻人开始流行起来的“天猫生活百货、京东家电数码、唯品会衣服鞋子”精准消费方式来回答,并不是没有道理。
“留量”有方 但“流量”未知
从用户数据来看,过去一年,唯品会活跃用户数8740万,同比增长3.9%,兑现了实现用户回归正增长的目标。付费会员,全年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3%至760万,贡献线上消费的45%。同时,SVIP会员续费率有明显提升,人均消费亦有所增长。
这说明,唯品会在整体用户增长上表现一般,不及预期,但在留存和转化上做得不错。这说明,唯品会本身是有留存力的,能带来品牌折扣的价值,但需要用户去发现挖掘、去适应平台的逻辑和规则。这个结论,和现在网上的消费者对其的吐槽非常相似。
华泰证券认为,唯品会持续深化优质供给实力有望进一步促进消费者的跨品类购买,通过提升用户购买频次及人均消费额(ARPU)助力公司GMV及收入稳健增长。
很显然,唯品会在“留量”上已经有了心得,这正是支撑唯品会稳健发展的核心。但从长期来看,唯品会如何在新客增长,“流量”方面取得突破,还没有非常清晰的答案。
公司管理层在投资者会上承认在获客方面还有空间,2023年整体的客户增长没有达到理想预期。另一方面,从天气变化来看,服饰消费能否延续去年的增长?还有待观察。
对于唯品会而言,现在最缺的是,如何被更多人看到并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