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非洲肯尼亚拉穆群岛上,一位名叫谢里夫(夏瑞福)的黑人女孩自称是明朝航海家郑和所率领船队船员的后裔,甚至还要到中国“寻根问祖”。
而在拉穆群岛最大的一个岛屿--帕泰岛,更多的黑人居民竟然坚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并将其作为世代相传的家训。
中国人的后裔怎么会出现在万里之遥的非洲呢?
大约在600年前,郑和7次下西洋,进行了一系列海上探险,先后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一般认为,郑和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即今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一带。
或许在其中的一次的航行中,船队中的一艘商船在拉穆群岛附近的海域触礁沉没,几十名水手逃生到岸上。
水手们从帕泰岛南端的上加村登陆,并定居了下来。上加村得地理之便,来往商船很多,一度繁荣一时。
但是这里潜伏着难以调和的部落矛盾,到了17世纪,上加村毁于内部战乱,水手的后裔们远走他乡,有关的定居的物证也逐步消失不见了。
物证虽然没了,但有关的行为文化却保留了下来。种种迹象表明,岛上的部分居民表现出了一系列的趋中国化的特征。
比如,岛民曾经长期养蚕织丝。要知道,从一片桑叶到一缕锦绣,蚕丝技术几乎为古代中国所独有。
又比如,岛上有一处十分奇特的墓地,墓壁镶满了美丽的瓷器,墓碑直接朝着东北方向的中国,而岛上穆斯林的墓地则朝向西北方的麦加圣地。
再比如,在帕泰岛上,有一部分人被称为“瓦上家”人,这应该是岛居对中国水手后代的特有称呼,当地斯瓦希里语的意思是从上家来的人。专家们怀疑,“上家”(Shanga)这个名字很有可能来源于上海。
以上说法还只限于传说,有关的中国化的特征还仅限于猜测。在证据没有实锤之前,定然存在怀疑的声音。
比如,就有人说了,岛上的瓷器元素,甚至桑蚕技术,可能是阿拉伯人从中国带过来的,毕竟岛上曾经居住过阿拉伯人,而且很多人都信奉穆斯林。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当地渔民的偶然发现让情况有了改变。进入2000年以后,渔民多次从岛屿附近海域打捞上来完好的古瓷器和陶罐,有的上面刻有汉字,有的则印有龙的图案。从这点来看,附近海域应该有大型沉船,而且沉船可能来自中国。
后来,中肯两国联合打捞沉船,并在附近进行了系列考古,发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陶瓷、料珠,甚至还有明永乐通宝钱币等。
认定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是否存在,一要看文献资料记载;二要看考古发现。不过,到了现在还有更有说服力的证据,那就是分子生物学。
2000年的一次自愿的DNA检测活动,证实拉穆岛上的部分居民的确具有华人血统。而在2017年,中美肯三国联合考古,在拉穆群岛中的曼达岛发现了3具有亚洲人DNA的遗骸,并证实其中一人大约生活在郑和下西洋时期。
种种迹象表明,拉穆岛上的部分居民确实是中国人的后代。这些水手们落难后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他们为何后来没有再回到中国呢?他们的黄色皮肤为何又变成了后裔们如今的黝黑呢?这一切都如波涛消失不见,留给我们的只有想象。
如果是明代移民不会没有汉字和汉语的痕迹吧?不可能没有一个人不会写和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