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有名的一位的霸主,前半生几乎都在流亡当中度过,而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才返回晋国继承王位。虽然晋文公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最终带领晋国成为一方霸主。
晋文公虽早年流亡在外,却受到了许多国君的礼遇。齐桓公将齐国的宗室女齐姜嫁给了他,流亡楚国的时候楚庄王又将楚国女子南薇许配给他,自己又纳了狄人姐妹花中的妹妹季隗,给他生下了两个儿子伯修和叔刘。
又先后迎娶秦国公主怀嬴,生公子乐;周宗室女,生黑臀;杜祁,生公子雍;偪佶(FU JIE),生晋襄公宣;秦国公主文嬴(正室夫人),还有三位秦国公主没有记载。
这么一看晋文公前前后后一共有11位夫人,6个儿子。儿子多了固然不用担心王位继承的问题,但是选择谁来继承王位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对比隔壁齐桓公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齐桓公死后诸多儿子为了争夺王位打的头破血流,以至于齐桓公死后尸体都没人管,在床上当了46天,直到第二年才被破土入葬。相反晋文公虽说有6个儿子,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储位争夺,使王位平顺的度过。
晋文公有6个儿子,但是两个大儿子伯修和叔刘为妾室所生,且在晋文公还没有成为晋国国君时所生,年龄太大,一直居住在狄,和晋国没什么关系。晋文公也就没有选择将两个儿子召回。所以偪佶所生的儿子按照顺位成为长子,顺理成章的成为继承人,也就是日后的晋襄公。
为了减少儿子之间的储位争夺,晋文公做了一个很明智的决定,分别把其他三个儿子送到其他地方。其中公子雍被派到了秦国,公子乐被派到了陈国,小儿子公子黑臀则被派往周王室。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晋襄公日后顺利继承晋国王位,也在另一方面减少了这些公子之间拉拢势力,从而杜绝了储位斗争而导致的晋国内乱。
晋文公看儿子的眼光也是不错的,晋襄公上位之后沿袭父亲晋文公时期的制度,并推行仁政,让晋国的国力进一步增强。对比这一点来说,晋文公比起齐桓公在继承人上摇摆不定要好了许多,齐国内乱过后失去了霸主地位,也正是因为储位斗争而引起的,相反晋国却能够沿袭晋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