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NA第四届核酸药物产业深度聚焦峰会在苏州落幕。围绕聚焦核酸药物开发的前沿技术与关键挑战,来自行业内的各方专家、学者进行了多场深度交流探讨。在mRNA疫苗方向,军事医学科学院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陈忠斌、仁景生物VP 张卫国、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副总裁 莘春林、澄实生物VP 费才溢、嘉译生物CEO 陆航五位专家围绕[mRNA发展应用中的挑战和应对]和[mRNA疗法的下一个爆品]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以下为精彩纪要:
圆桌论坛:mRNA疗法的下一个爆品可能是什么?
A1:如果单从市场销售额的角度,前几年应该是K药,去年应该是减肥药(GLP-1)。mRNA有可能一个是肿瘤药,但要分适应症,单个具体到哪个适应症,可能会比较分散一些。
另外重大的传染性的疾病爆发之后,会导致新的一波疾病。像非洲猪瘟疫苗,如果能够卖得出来或者做得出来,差不多是百亿单品,因为全中国每年7亿头猪,每天猪算十几块钱(疫苗)。
A2:从研发的角度,mRNA这个东西跳出来太快了,原来是被压的,一个递送的安全问题被压的从来没有机会,如果不是疫情还得需要5~10年(才能出来)。但这次疫情把它搞出来了,有点太快了。疫情之后,很多研发机构,投入在mRNA技术应用上,导致门槛变低了,把它作为一个工具的话,做研究好像没什么门槛,谁都能做。
传统技术有一定的限制,验证时间长,这时mRNA的特点就出来了,它可以很快的去验证,这就是mRNA可以发挥很厉害的地方。今后几年之内,就算是没有真正的大型产品上市,但是研发这块,在mRNA上一定会有很大的突破,包括现在卡脖子的递送系统,递送现在百花齐放,原来各种被专利困扰东西,在几年之内这方面应该会有很大突破。
A3:近期之内比较有希望的还是在疫苗领域。新冠疫苗下来以后,这几个已经商业化的递送系统,已经在10亿人次以上规模被使用过了,被证明是安全的,这特别关键。以这个为基础,大的预防性疫苗方向,潜在性比较大的,个人感觉是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有它的特殊性,每年全球流感引起的治愈人数和死亡人数都非常高,需求也非常强烈,尤其是在西方。mRNA疫苗研发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平台属性很强,今年可以针对正在流行株可以设计产品,反应是非常快的,其他的疫苗研发形式反应速度就比较慢。
另外一个大的方向也还是疫苗-治疗性疫苗,很显然个性化疫苗中长期都是非常看好的,因为它跨瘤种,依赖于像医院,算法的个性化的都是未来治疗的趋势,而且门槛非常高。
A4:到目前为止,mRNA疫苗在新冠里已经获批,国外有两款,国内也有两三款,所以至少从这个技术研发,包括工艺,到监管方面,路是走通的。
下一款最有可能的,根据现在临床的进展情况,Moderna的RSV今年有可能获批,大概率要通过。RSV疫苗已经有两款获批上市了,mRNA疫苗(RSV)的临床数据应该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mRNA技术和传统的疫苗,它是一个替代补充还是颠覆性的问题,但是它的效果应该是可以的。
另外是流感的疫苗。
还有肿瘤的治疗疫苗,一个是胰腺癌,另外一个是黑色素瘤,都在三期,有可能很快获批。
但产品获批是一回事,市场情况又是另外一回事。
A5:mRNA技术是一个非常颠覆性的技术...但对一个疾病或者对某一项技术来说要替代其他东西,不太可能。有时候各种产品、各种技术应该相互补充,或者在某一个产品上这个技术为主,另外一个补充;在另外一个产品上,其他技术为主,这个技术是补充,这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根据每个技术平台的特点。
如果世界上能够开发一款通用性的流感,用这个技术而且疗效还是不错的话,这个应用场景是非常大的。这里面有几个技术的问题,第一个通用型的流感疫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有传言说在做二期临床试验。第二个是它的安全性,mRNA技术毕竟到现在为止,也就三年多一点时间不到,安全性的问题到还在积累数据。
Q:除了疫苗,mRNA发展应用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A1:个性化的肿瘤治疗疫苗可能是终极解决方案组成的一部分,可能要搭配其他的药物;但对于肿瘤新生抗原从上游开始,从检测到数据的分析,到免疫原性的预测,再到小批量的制备和生产,整套流程,每一步都具有非常大挑战。从公司先前做的一些经验来看,免疫原性预测现在的确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哪怕现在的预测可以做到比较准的预测率,从抗原抑制到激发T细胞下的免疫力,中间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有的人可能认为就算被抗原提纯了,表面概率也就是10%,也就意味着哪怕是抗原提纯预测可能有100%,到真正靶点的有效性可能也非常低,所以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去进行免疫原性的预测。
免疫原性的预测比抗原提纯要再难上一个维度的原因,是它还要考虑到TCR的患者体内关系,所以这是一个三元预测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公开的或者我们能用的一些数据,对于免疫原性预测或者免疫性的支持比较少,AI模型的建立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困难。
A2:首先,我们不能把mRAN太神话。跟传统技术相比,mRNA激活了很多过去我们没有意识到、没有发现的东西。mRNA疫苗,从新冠看是短期效应,绝对不错,但最近看到了有一篇昆士兰大学的研究,更多人群的安全性和长期性还是有隐患的。
mRNA在大规模群体中其他方面的预防应用,不是像新冠一样那么容易,可能会有一个低谷期,要等一等、看一看。
mRNA本身技术突破点真的就在肿瘤上,好多人都在提Neoantigen,这个技术其实早有共识,但mRNA本身是技术平台,并不能直接解决neoantigen问题。Neoantigen找不对,用mRNA也不行。
A3:如果没有技术问题,那么mRNA能够解决哪一些疾病,可能它有自己的特点。
关键机体方面的研究是永远存在,目前这个阶段针对开发这个领域最主要的问题是递送。在mRNA疫苗领域,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所需要的免疫方面的佐剂功能是不一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应的佐剂要求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疾病的要求也应是不同的,所以它肯定要针对这个管线特意的需求,这是一个方向。
疫苗是最简单的,除了疫苗方向,对其他产品要求就不同了。针对不同的疾病,可能是有一定的平台属性,但是可能个性化是针对个别不同的要求是非常具体的、特殊的,研发过程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
A4:今年应该是新冠放开之后的第二年,当时我从新冠开始之后参与新冠药物研发。在新冠期间,公司不做点新冠的mRNA疫苗,好像就没做药物一样,成了潮流。现在回想起来,好多公司在一些关键的底层技术方面应该是积累不够的。
mRNA疫苗或者药物,它在这个药物/疫苗里面处于一个什么地位,mRNA疫苗能不能取代常规的疫苗;肿瘤的mRNA疫苗,这是后新冠时代非常火的一个领域,大家都在部署这个方向。
我也认为肿瘤疫苗也只是一个小分支,它的最终目标很简单,就是通过mRNA技术来激活肿瘤的这些免疫,PD-1包括CAR-T技术都是在激活抗肿瘤免疫。所以一个观点就是:mRNA疫苗或者mRNA药物,它能不能颠覆传统技术,还只是(传统的)补充发展?
mRAN技术做成药物或疫苗要依靠一些技术理论的突破,抗原设计一般是蛋白层次的,拿到可靠的抗原,用mRNA平台是很好做的。新冠的mRNA疫苗,它的抗原也是在新冠出现之前突破的,没有这些技术平台的突破,就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病毒,有这个技术也做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HIV的mRNA疫苗(至今)做不出来,因为它的抗原结构非常复杂。mRNA技术或者做成疫苗或者产品还是要依靠技术理论突破,如帽子结构,包括修饰,这些都是有专利的,mRNA每一个地方基本上都有专利的覆盖,国内企业在这两年好像有突破,这是非常欣慰的事情。
A5:我原来是临床研究出身,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第一个从决定的层面,第二个从技术本身的层面来讲。
从疾病的角度来说,如肿瘤,大家知道手术、化疗、放疗这是最经典、最有效的方法,后来又加了免疫治疗。放疗、化疗其实效果非常好,但化疗副作用很大,现在的ADC其实就是一个靶向的化疗—把药通过抗体带到靶点。如果肿瘤mRNA疫苗一直因为副作用或者因为剂量上不去,如果能靶向递送,那就事半功倍。靶向递送有各种途径,比方电荷,抗体或者修饰,理论上讲抗体肯定是最有效,需要大量的验证。
从这个技术本身来说,mRNA技术,做疫苗的时候,它只要小剂量,是因为它需要刺激免疫反应,一个是体液免疫或者加上细胞免疫,小剂量就够了,而且靶向递送也不是特别需要。但是你应用到另外的产品,比方说肿瘤,有的肿瘤需要大剂量的冲击疗法,这时候再去用mRNA技术就比较困难了。那是不是有一种肿瘤或者有一种疾病需要小剂量刺激就够了,这个时候应用的场景可能更合适。根据疾病具体分析,精准医疗。
(资本市场看起来很冷的时候,产业界其实没有停顿,反而在一步一步默默前行。图为本届论坛现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发现价值,提示风险,全球股市估值图每周更新,欢迎指正。)
对比5月9日,全球股市市盈率估值:
标普500指数上涨了0.6;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0.9;
英国富时100上涨了0.9;
法国CAC40上涨了0.1;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了0.3;
恒生指数上涨了0.3;
上证指数下跌了0.1;
沪深300指数下跌了0.1;
创业板指数下跌了0.8;
日经225指数下跌了0.7;
印度SENSEX下跌了0.5。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巴菲特读书会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