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国重臣王导,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泉说历史 2024-12-20 09:45:47

关于如何评价东晋开国重臣王导,一直以来都是争议。现在最普遍的评价是,王导有点本事。而且对东晋有不小的贡献。这就是当代对于王导的定义。

不得不说,这个对王导下的定义确实是十分准确。高度概括了王导的人生高光。

但从历史的一些角落里我们却能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王导。

清朝曾经有人提出疑问,王导这么一位有着护国之功的臣子。在他的自传中,居然没有记录多少功绩。

要知道,多少王侯将相一生的目的就是记录下自己的功名。秦始皇为了向后人讲述自己的功绩费尽国力给自己修建皇陵。

就连汉文帝汉景帝这种以节俭著称的皇帝,也会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皇陵。那墓里面刻的一幅幅壁画都画满了自己的丰功伟业。

更别提那王导了。虽然出身琅琊王氏这种以忠孝勤俭出名的名门大家。想必王导也不会放弃东晋开国重臣的名号。

但奇怪的点就在这,整本《王导传》里面都是一些虚伪的夸赞。根本就没提几嘴王导的功绩。更多的是王导的背景的介绍和对王导子孙后代的夸奖。

这哪里是《王导传》啊,这简直是《琅玡王氏通史》。也不怪大家产生怀疑。

但历史上的王导能够一手遮天,能够构筑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能把琅琊王氏捧上天下第一大族的宝座。靠的绝对不能只是自己的出身,他一定是有点东西在身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窥探一下王导的人生。他是如何在乱世成就自己的事业的。

王导出身于琅琊王氏,想必不用再多说了。此时的琅琊王氏虽说还称不上天下第一大族。但在北方中也是响当当当的响当当了。

当时的琅琊王氏一直在拉拢琅玡王司马睿。而王导就和司马睿的交情很好。和司马睿这种被抛弃到国家边境的司马家弃子来说,王导在西晋做到了镇军将军。

虽然名号没有琅玡王好听,但权力确是实打实的大。以至于后来八王之乱的胜利者司马越都来找王导当参军。

本来王导已经可以担任太子舍人了,但他并没有任职。反而是专门来到司马越这当了个参军。这就有点奇怪了,放着和天子接触的机会不用,跑来当个小小的参军。

人往高处走,谁没事闲的把自己降职玩啊。这就体现出王导不同的思维模式了。

此时的北方已经陷入了动乱之中。王导认为想要恢复到以前的盛世,好像是不太现实。所以他把目光放到了尚未被战火侵袭的南方。

虽然此时的南方只能天天看大鳄鱼玩,经济实力远远比不上北方。但王导想着发展发展,赶超北方也不是不可能。而江东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让王导觉得自己有能力掌握江东。

还是像上文说的一样,江东太落后了。只要掌握了江东的士族就基本上掌握了江东。

当时的江东有个叫陈敏的人,想学孙权割据江东称霸一方。正好赶上西晋动乱。让他有了出手的机会。

他本来是西晋官方认定的郡守。在西晋内乱之后就假传朝廷命令,对底下人说西晋任命自己当刺史了。相当于从警察局长一下子升职到了省长。

而当时也没有国家返诈app,信息也不发达。没人能确定陈敏真正的身份,于是这群江东人就做出了一个最理智的做法。江东人不骗江东人,我们信了。于是江东就这么凭空多出来了一个刺史。

但东吴剩下来的那群豪族可不这么想,这些世家豪族大部分都是读过书的。你陈敏可能骗得了老百姓可骗不过我们的招子。这群豪族的领头人就是顾荣。

东吴宰相的后代。他对陈敏表示:你算是个什么东西?江东要统治也是孙家人统治。于是对陈敏举起了叛旗。再加上陈敏的家里人实在是太暴虐了,没几天陈敏就成了江东的过街老鼠。

陈敏也害怕啊,赶紧招安顾荣,给他官位。但顾荣不吃这套。于是陈敏就这样兵败身死。这已经可以看出江东地区的世家豪族势力有多强烈。

连手里掌握兵权的陈敏都斗不过他们。但这也让王导看到了机会。这说明江东那群豪族不是不通人意,不是不慕西晋啊!

于是在陈敏死后不久,王导就跟着司马睿一起来到了江东。来到江东的王导立刻和顾荣等一堆世家豪族见了面。豪族们对这位彬彬有礼的书生很有好感。

他们一起对一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江东要何去何从?

此时的东海王司马越为人专横暴虐,天下诸侯没有人喜欢他。王导预感到司马越这么能作,迟早要被吃掉。下定决心要逃离司马越。

而江东的豪族们此时也犯了难。北方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大量的北方难民都想着往江东跑。而那些脑子活络的诸侯不可能注意不到江东这块宝地。也就是因为距离或者是战乱,这些诸侯一直没法触及江东。

只是一些难民还好,如果真的有诸侯占领了江东。江东会被迅速地卷入战火,变得和北方一样。

因此王导和顾荣等人迅速统一了意见:最好是像东吴时期那样,在南方再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割据一方,自立为王。

但王导毕竟是一个北方的士族,想和江东士族达成一致他还是牺牲了许多。

虽然此时自己尚没有手握大权,他还是向江东豪族们许诺。会保留他们家族世世代代的权力。

两晋时期的选官模式主要是查举,也就是由一个官员或乡绅去推一个人当官。也因为这样,西晋能当上官的人一般都是上一任官员的亲戚或心腹。

也因此在西晋时期一般人根本当不上官,只有亲戚是当官的自己才有可能当上官。一大批垄断了官职的世家也因此出现。

江东的豪族们大多是东吴残党,西晋不可能让他们当官。因此江东的豪族跟北方世家大族没有可比性。

江东的豪族可能富不过三代,北方士族只要家里还有一个活人就不可能衰败。而王导正式承认了江东豪族的地位,把他们摆到了和北方士族一样的地位。

就这样,南北达成了一直。公元317年,东晋在江东建立。王导身为东晋成立的最大推手一时间风光无两。

好景不长,王导的堂弟王敦搞了个叛乱。直接控制了东晋。王导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战术。为了更长远地控制东晋,他把自己打到了王敦的对立面。

在晋元帝司马睿忧愤而死后,王导又继续辅佐晋明帝司马绍。司马绍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让司马睿忧愤而死的王敦,决心讨伐。好笑的是,讨伐王敦时,王导也被明帝任命为督军。

去讨伐自己的堂弟,任谁都要犹豫一下。但王导眼都不眨一下。随着王敦之乱被平息下去,司马绍的寿命也走早了尽头。

公元325年,少主晋成帝司马衍继位。王导继续服侍司马衍。但在王敦这么一闹之后,东晋也不再安稳。内史苏峻发起叛乱。直接杀到建康。

很快建康就变成了一片废墟。但王导一批人死死地护着司马衍。

由于王导已经辅佐了三代皇帝,声誉实在是太盛了。就连苏峻也不敢动他,于是把他官复原职。让他继续当官。

公元329年,苏峻自己把自己作死。苏峻之乱平息。王导也因为自己的死命护主得到了上下的一致好评。

公元339年,王导病逝。想念六十四岁。整个朝廷哀悼三天,把祭天用的东西拉来祭祀王导。

到这里,王导的传奇一声也就落下了帷幕。好像真跟开头的定义一样。那么那个不一样的王导在哪呢?

王导明面上干的事都是些利国利民的好事,甚至说他是东晋真正的建立者也不为过。那么王导真正的心思在哪呢?

没错,正是琅琊王氏。王导死时,琅琊王氏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大家。有了绵延数百年的资本。手下钱财人脉更是无数。

而这都是由王导一手构筑起来的。从和江东豪族谈判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他并不是想要晋朝能延续多久。他只是想让琅琊王氏能延续下去。

因为王导十分清楚如果让士族遍地走的话,东晋十有八九会变成西晋那样。如果真的希望天下和平的话,王导就不会再去增加士族的数量。

可是谈判的结果就是士族的数量一下多到爆炸。所以王导并不是想让天下太平。

讨伐王敦也是同理,王敦太一根线了。王敦的叛乱直接导致了琅琊王氏名望的下降。也导致了其他世家大族的仇视。

王导不得已只能站出来演这个红脸。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诉天下,王敦只是琅琊王氏出的一个败类而已。琅琊王氏还是很忠心的。

事实证明,王导是很成功的。王敦被清算后,琅琊王氏声望不减反增。再加上王导多年如一日的忠心效力,琅琊王氏就这么被王导捧上了天下第一的宝座。

王导在乱世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可否认,王导的所作所为确实为东晋带来过稳定。也不可否认王导的私心。

这就是一个不一样的王导。

1 阅读:8
泉说历史

泉说历史

泉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