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毛主席的高参?伟人:古有孙子,今有郭子,他的水平不亚于我

沐光知百年 2023-12-22 08:35:03

毛主席的军事指挥能力在近代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毛主席亲自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都可以拔得头筹,但是强大如毛主席,在军事上竟然也有一位高参。

这位高参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和赞赏,毛主席非常赞美的说:“古有孙子,今有郭子,他的水平可不亚于我啊。”

此人是谁啊?为什么能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评价,在军事指挥能力上,这个人又有什么非常出众的地方呢?

这个人就是郭化若,是九兵团宋时轮的老搭档,九兵团就是长津湖战役中的那支主力部队,九兵团的作战风格和取得的巨大战果都和郭化若有很大的关系。

共和国的将军们大多出身贫寒但是热爱学习,郭化若也不例外,1904年出生在福州的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候的郭化若根本没有机会上学,只能在家跟着父亲干一些零碎活。

等到长到九岁的时候,父亲带着他来到一家报馆,希望郭化若能够当个学徒学点技术方便以后安身立命。

这一点是相对幸运的,许多人在那个年代被送到裁缝铺、鞋匠铺等学手艺的地方,连认字的机会都没有,郭化若在报馆有时间认字学习,还能挣到一笔收入补贴家用。

等到13岁的时候,郭化若在父亲的安排下来到福州的一所小学读书,开始了漫长的学习生活。

那时候的郭化若名字还叫做郭俊英,郭化若是他参军以后改的名字,从小学毕业以后,郭化若考上高中但并没有去报到,因为家庭条件不足以支付郭化若上学的费用。

1922年左右,郭化若告别父母辗转来到广州谋生,因为没有掌握什么技术,所以郭化若找不到什么挣钱的工作,只能在大街上支起一个简易的摊子,给人抄抄书写写信挣点零钱维持生计。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开展了革命运动,在接触到先进的思想以后,孙中山将原本自己领导的同盟会为主体,结合其他几个组织共同改组为中华民国的第一大党国民党。

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人是有着救亡图存的思想的,所以郭化若深受感召,于当年就加入了国民党。

黄埔军校开办以后,郭化若就找到了自己应该投身的路,于是他复习功课,学习军校需要的相关政治文化知识,最终在1925年考上了黄埔军校的第四期。

相比较陈赓等人,郭化若算是他们的小学弟,刚入学没多久,就迎来了第一次战场作战。

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这是黄埔前五期的学生都绕不开的一场战斗,蒋介石组建东征学生军,原本是以前三期为主,但是因为兵源不足,四期的新生也上了战场,郭化若就在其中。

也就是东征陈炯明的同年,郭化若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同时结交了一批共产党人,在同志们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两次东征结束后,郭化若在黄埔的学习基本就已经结束了,因为成绩优异和表现突出,蒋介石曾经两次下命令想要调郭化若做自己的秘书,但是郭化若此时已经认清了国民党内部党派林立的事实,并不想跟随蒋介石。

于是郭化若以自己作为军人应当战死沙场为理由,两次都回绝了蒋介石的邀请,留在武汉就任炮兵大队的队长。

1927年,郭化若在中央的安排之下前往苏联留学,丰富和巩固自己自己在炮兵科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国内的形势,郭化若还是时刻保持关注的。

南昌起义的时候,郭化若并没有在南昌附近,但是他对几支革命军队的动向有所了解,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事情郭化若也听说过。

南昌起义之后,部队继续向南开进,朱老总血战三河坝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最终朱毛于1928年成功在井冈山会师,开启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新篇章。

消息传来以后,郭化若大受震撼,当即决定回国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搞革命,当时莫斯科炮兵学院的校长对郭化若百般挽留,但是郭化若非常坚定的要回国。

最终校长严厉训斥了郭化若并且要关他的禁闭,但是郭化若热情不减,态度也是非常坚决,就算是关禁闭也要回国!

1929 年,郭化若回到国内在上海工作,但是他多次主动要求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去,几个月后,郭化若的梦想成真,他终于来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红军内做了一名参谋。

郭化若和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古田会议召开之前,毛主席听说根据地来了一位非常有名的秀才干部,就给郭化若出了一个题,让他分析一下古田会议该如何召开、召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出现问题以后怎么解决。

郭化若的分析和理论鞭辟入里,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和赞许,在古田会议召开以后,毛主席亲自查看了郭化若誊写的材料,再一次获得了毛主席的好评和夸奖。

1931 年 ,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因病住院,中央专门将郭化若调任过来代理参谋长的职务,其实就是参与了红军的军事决策。

郭化若此后就留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因为他才华高本领强,所以他为毛主席提的意见和军事指挥上做的参考都很有意义,毛主席才夸他是自己的高参。

最能体现郭化若能力的一次,还是他通俗的解读了毛主席游击战的十六字方略,将毛主席十六字方针更加具体化的解释。

要知道,当时红军的革命干部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出身贫寒的农民子弟,上过学读过书的不多,认识的字基本都是到了部队以后跟着红军学的,对于一些比较深奥的内容无法理解,毛主席的战略方针高屋建瓴,不是一般能够理解的。

郭化若对主席战略的解释相对通俗,做到了基层干部都能听懂的地步,这就更加有力的贯彻了红军在反围剿时期主要遵从的游击战略。

为了能够更好的获取外界的信息,让红军不至于在根据地消息闭塞,郭化若利用缴获过来的电台组成了一支专门负责收听国民党新闻媒体信息的无线电队。

根据无线电队每天收集到的消息,郭化若会让专人进行整理,将整理好的内容传播出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革命根据地接受信息的滞后性。

这足以证明郭化若的眼光超前,为红军的信息作战打下了基础。

1939年1月,中央军委在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开办了第一期参谋训练队,军政大学的负责人希望毛主席能够推荐一部分人才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

毛主席毫不犹豫的推荐了郭化若,并且对负责人说:“郭化若教的水平和我差不多,甚至还超过了我!”

毛主席在军事上的重视也让郭化若得以全力的放开手脚进行教学,同时进行一些关于《孙子兵法》的研究。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以后,郭化若来到鲁南军区就任副司令员,带领部队从鲁南出发,陆续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决定新中国命运的大战。

在军事上,郭化若作为出身黄埔的将领,军事指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给毛主席做参谋的时候,郭化若总是能够先人一步做出判断,是解放军内少有的全面型人才。

1957年7月,郭化若主编的《新编今译孙子兵法》出版,他在书中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孙子兵法》,因为郭化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更能够将《孙子兵法》和如今的战役实际相结合,形成更加有利于现代化作战的军事指导书籍。

毛主席知道后非常欣喜地说:“古有孙子,今有郭子。”

周恩来同志也评价郭化若:“郭化若在解放军军事理论界的地位和郭沫若同志在文学上的地位相当。”

因为对《孙子兵法》的出色研究,郭化若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孙子兵法》专家,被誉为解放军内研究《孙子兵法》的泰斗。

0 阅读:43

沐光知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