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得一?为什么得一就是得道?人如何才能得一?什么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人类得道的方式有很多,但归纳总结起来也就只有两种:一是向外观察万物,以求识道得道;二是向内体察自身,以求悟道得道。
人类观察万物、体察自身都可以得道,每一个人认识道悟道的方式与路径,都不相同。这所有的得道方式无论有多少种,把它们全部加在一起就叫做得道之道。
换句话说就是:得道之道便是得一之道。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天、地、神、谷、万物、侯王皆有其道,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本源。对于这个本源,老子统一用了一个“一”字代指。得一,便犹如得道。
为什么要用“一”字代指呢?
因为,天、地、神、谷、万物、侯王等都有各自的“一”,如果每一种事物的本源,都要重新创造一个字来表达的话,那多少有点不现实,还不如直接就用一个“一”字代替。
“一”是什么?“一”就是代指万物各自的本源。这也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真正内涵所在。
人要想真正的得道,很难。既然得道很难,那么可以先得一;如果得一还是很难,那么可以先得二;如果得二还是很难,那么可以先得三;
如果得三还是很难,那么可以先得四象、五行、六道、八卦等。
如果五行八卦等还是很难,那么就只能格物致知,或者依靠科学对万物进行分门别类了。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道、八卦等都是对宇宙万物本源的解读,它们都不是迥异的理论概念,它们都是指向的同一个事物——道。它们的排序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排序是一样的。
二比三,更接近大道,一比二,又更加接近本源大道,得一便犹如得道,得二、得三也是得道。
为什么得一、得二、得三、得五行、得八卦、得阴阳,都是得道呢?
因为八卦能合一、六道能归一,五行、三才、阴阳、知行、身心都能合一。“一”就像大道的亲儿子,它最接近道。得一便犹如得道。
假如把“道”比作一个人,那么“一”就像道的第一代亲儿子;“二”就像道的第二代亲孙子;“三”就像道的第三代重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人如何才能得一、得道?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就是指求学、成学;为道,就是指求道、成道。
学,不求不成;道,不逐不来;学,不益不成;道,不损不得。
求学成学,关键就在于每天增益、增加一点点,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人的学问就是这样慢慢增益成长起来的。
求道成道,关键就在于每天损合、糅合一点点,大浪淘沙,缓溪洗金,最后剩下的唯一,就是金子,就是道。
为道日损,损而又损,以致于无常。先损得八卦,再损得五行,又损得阴阳,损而终得一,得一如得道。
人如何才能得道呢?得道必先得一。得一必先得二,得二必先得三,得三必先得万物。这刚好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顺序相反。
把道生万物的顺序反过来,由万物损至一,便是得一,便是得道。这也就是所谓的损,它就像大浪淘沙一样。
人若想(识)得道,必然要先(识)得万物。换句话说就是:人活一世,必先熟悉和理解这个世界。也就是说:人首先要好好地认识和熟悉万物,然后才能更好地认识道。用老子的话说就是:“为道日损”。日日损万物,以至于道一。
因此那些修行修道的人,都必然需要先在红尘中历练一番。那些完全脱离红尘万物的人,反而离道逾远。
释迦牟尼、达摩、孔子,哪一个不曾在红尘中历练一番呢?老子、庄子等更是从来都不曾脱离过芸芸众生,也未曾真正站到过统治者的队列。
三生万物,反过来就是:损揉万物为一。用儒家的话说就是:格物致知。或者说是:用科学对万物分门别类,然后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出来的东西,就等同于道。
人类成道之路无非就这两种:一是借助观察万物,得道、得一;二是体察自我身心,保持自我身心在道、在一。
己心就是己道。人若想保持己身在道,必先诚于心。心不诚,则其心不一,必然亡失其道。三心二意者,孰难长久。得道就是得一。自古能成事者,必然一心一意。一心多意、三心两意者,也必然误事。
心,就是魂;意,就是魄。魂魄,就是阴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合一、营魄抱一、魂魄归一,便是人的灵魂魂魄、灵魂意识。此之谓得一。得一便是得道。
作者高见[点赞][点赞]
一就是能量,得能量者生[点赞][点赞]
那个是六合,不是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