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思福考察记》是查尔斯·贝思福1898-1899访华后对中国的描述。作者描写了到达中国后拜访北洋大臣、被邀请参观旅顺港、拜访总理衙门、参观天津、唐山、烟台、威海、上海、南京、汉口等地的情况,还描写了中国的军队,俄国对中国的渗透,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等等。

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当时中国军队的考察,以简洁直观的方式谈了一下这位大英帝国勋爵的看法:
“联合商会主席给我的介绍信中,有特别的说明,要求我考察“中国的政事和军事,能否给经商企业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因此,我全力以赴,去获取商会的信息,了解陆军和海军的兵力、效率和建制。我考察过中国的所有炮台。这些炮台设在海岸或江岸,是中国的防御设施。为了查明中国军队的装备和给养情况,我考察了中国所有的兵工厂。
总督们为我提供了许多便利,考察才得以成行。他们请我写一份报告,就考察的地方的功效,坦诚地谈一下我的意见。由于总督们准许我考察所有细节,以便我总结意见,所以,这里不合适把我见到的所有情况都公布于众。但是,下面的报告表明,英国在中国境内的商贸发展,没有安全保障;而且,通商口岸以外的英国商贸,也没有安全保障。我认为,只有高效的军队和训练有素的警察才能保证安全。
从前面的章节里,大家可以看到:总督们也知道,假如发生严重的暴乱,他们也平息不了。”

他的预言在两年后的义和团事件中被证实。
“包括中国政府自己,没有人知道中国军队的真实数量。
中国的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满族,一部分是汉族。满族军队全部是满族人,没有汉族人;但是汉族军队中有一些满族人。
北方的军队和北京附近的军队,由满族亲王统领。满族军队应该有170000多名士兵,但“是他们军事素养不高、纪律松散,还缺少全国性的统一组织。满族军队分别驻扎在南京、杭州、福州、广州,以及其他大城市。所有满族军队都由满族或蒙古族的将领统领。
相对于其他中国人,满族人享有许多特权。每一位满族人,无论参军与否,政府都会给他发粮食,而且每月还发三两银子。不过只要政府需要,在家的满族人就得应征入伍。国家的税收有多少拨给了满族人,没人知道;数量从一百万到三百万英镑,说法不等;像政府的其他拨款一样,大部分都进入了个人的腰包。满族将领统率的满族军队,各省总督无权指挥。在住满汉族人的省份,满族将领也享有许多特权。”

“驻扎在各省的军队的开支,除满族卫戍部队外,都由各省总督供给。驻扎在直隶的袁世凯将军的军队,驻扎在北京及其周边的国家的军队,他们的开支由户部供给;不能从京城周围调离。所有中国士兵的月饷,都是白银三两。省份不同,军队不同,在饷银、服装、食物的发放方面,也有所不同。一些军队为士兵发食物和服装,一些军队则不发,这些事情全由将领做主。军队中的将领和中国的官员一样,名义上有工资,实际上少得可怜;他们也是通过权力来获取财富。为了获取例证,在北京时,我询问过一个将领。
他告诉我,他的属下有10000人;我查了一下,他实际上只统领了800人;这种做法,在中国比比皆是。他收到了供10000人的军饷和补给。如果有人来检查军队,他就雇佣苦力来充数,每人每天200文。检察官也熟知这种情况,但是他收了贿赂,在报告中就会说:我已检查过这个军队,一切都好。
中国的士兵都是自愿入伍,但是一旦入伍,除非事出有因,否则很难退出。”
下面,查尔斯·贝思福参观了多支清军部队,首先是袁世凯的部队。

“1898年10月27日,我到小站拜访了袁世凯将军,并参加了军队的检阅仪式。我在军营中停留了两天一夜。......
袁世凯的军队有7400人,大多数是山东人。.......袁世凯将军是中国人,他的士兵也都是中国人。步兵配备的是德国制造的毛瑟枪。他有十个炮兵队,每队配6门炮,炮的口径不同,炮弹重量从1磅到6磅不等。骑兵配备的是长矛和毛瑟步枪。阅兵场上的士兵,个个体型健壮,身手敏捷。士兵的营养很好。军服也结实耐用,干净整洁,......在我的请求下,将军演练了各种阵型,还在周边村庄进行了演习。演习中,军官和士兵们配合娴熟,熟知阵型,表现出色。他们的训练非常优秀。除了火炮和马克沁机枪,军队的所有装备都结实耐用、性能优越。”

“我发现,将军精干聪慧、见多识广,且受过良好教育。他也是一个彻底的爱国主义者,忠于皇室。他非常担忧国家的未来。他认为,除非国家自己采取一些方法来保护自己,否则将会四分五裂。他说,由于中国国力衰弱,所以,所有欧洲国家,假装亲近中国,实际上正在用军事手段瓜分中国。我问他,能否提出一些建议,既对中国有利,同时也对欧洲各国有利。将军回答说,没有那样一种建议,中国人能接受,欧洲人也能赞同。一个中国人的建议,自然会维护中国,但是,欧洲国家的行为表明,他们希望分裂中国,瓜分中国。
将军对把地方军队整合为国家军队的建议,很感兴趣。但是他认为,即使军队中雇用了外国军官,军队的指挥权和财政必须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如果中国所有的将领都像袁将军一样,中国的军队和财政也不会是现在这种情况。袁将军把军饷用在了正道上。他亲自监督发军饷、口粮、服装这些事。
我发现,这是中国唯一一支与欧洲军队的标准完全相符合的军队。”

贝思福很明显对袁世凯有很好的观感,认为只有袁世凯的军队符合欧洲标准。同时,他对其他清军部队非常看不上眼:
“宋庆将军的军队
“宋庆将军管辖着芦台的三十个营盘。据说每个营有500名士兵,但是每个营盘只能容纳250人,其中缘由我在前面讲过。所以,他的军队据说有15000人,但实际人数在7000到8000之间。以前,军队雇用了5名德国军官。1898年3月1日,军队雇佣俄国骑兵卫队的瓦尔诺夫,和其他一些俄国军官,替代了德国军官。这里的军队训练松懈,军纪不严。”

“董福祥将军的军队
董将军统率了10000名甘肃士兵,驻扎在北京近郊。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装备简陋,缺乏训练,但是勇敢好战。他们原先驻防在中国西部,后来被调到北京。他们在西部平息过一场叛乱。我在这里的时候,军队士兵殴打了丰台火车站的两名英国技师,差点杀了他们。士兵还砸坏了火车站的窗户,破坏了一些锅炉和仓库。他们驻在这里,对外国人来说是一种危险。外国大使要求把他们调走。”

“聂士成将军的军队
聂将军的军队驻扎在小站和天津之间,有三十个营,据说有13000人。德国军官训练过一部分士兵。军队装备的是毛瑟步枪,马克沁机枪;也配备有炮队,但大炮的口径不同。军队军纪松懈。军中雇用了五名俄国军官。我请求参观营房,但是受到中国军官的百般阻挠。”

聂士成
“北京的军队
北京也有军队,由朝廷统辖,有精兵10000多人。军队驻扎在北京的南苑。军队装备精良,但是训练得一般。”
“开平骑兵营
开平有一个骑兵营,据说有1500名士兵。军中以前雇用的是德国军官,现在雇用三名俄国军官来训练士兵。骑兵营里的马匹非常短缺。
依克唐阿将军的军队
据说,东北各地驻扎了很多军队。军队尽管装备很好,但是缺乏训练,军纪不严。军队的数量,大约在8000到15000人之间。将军的名字叫依克唐阿。
蒙古骑兵
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军队,还有约100000名蒙古骑兵,驻扎在蒙古。他们由世袭蒙古亲王统领,政府不提供军费。我推断,他们是为朝廷做奉献。
上述军队,除了袁世凯将军的军队,几乎没有进行过实弹练习,没有军需运输组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些士兵还在用弓箭练习射击。在北京时,我看到一些军队在天文台附近的空地上练习射箭。他们练习时注重射击的姿势,不注重命中率。”
“张之洞总督的军队
我参加过武昌驻军的检阅仪式。......“当前看来,骑兵的作战效率很低。总督统领的军队大约有6000人,分别驻扎在全省各地。但是,和中国其他地方的军队一样缺乏训练,但装备还算可以。此外,据说在300公里以外的洞庭湖和宜昌之间,还驻扎了10000满族士兵,将领是陈衡,军队缺乏训练,装备也不好。”

“刘坤一总督的军队
刘总督管辖的军队,据说有2000人,不过我看到的大约有800人。这些士兵个个体格健壮,大多数是湖南人。步兵装备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步枪;同一连队的士兵,使用的枪也不一样。20000人中的10000人,负责守卫江边的炮台。这些士兵衣着鲜明,粮饷充足,就是军事素养不高。”
“许应骙总督的军队
许总督的军队,据说有8000人,但是这些人不能算作真正的士兵。他们大都是苦力,只是穿着一件有军队标志的褂子。不过,总督正在着手训练他们,还招募了一些新兵。我看到有250人,正在进行前期训练。”
“谭钟麟总督的军队
“谭总督统辖的军队,据说有20000人。军中大部分士兵军事素养不高,很多士兵没有配备武器。这些人都是中国普通的苦力。一些驻守炮台的士兵则非常优秀。

广州驻扎了约5000名满族士兵。他们住在自己家里,缺乏训练,军纪涣散。这些士兵的武器非常差,也缺少组织性。比如,兵工厂的保安,拿的是老式的滑膛枪。此省的梧州城,驻扎了300名士兵,全都没有配备武器。”
英国佬还发现,全中国军队的轻武器装备乱七八糟:“在考察不同的军队时,我发现,中国军队使用的枪械,有十四种类型:”--包括了老式的中式抬枪。
勋爵认为:“如果经过合适的训练,各种军饷供应充足,那些人能成为优秀的士兵。中国人具备成为优秀士兵的各种素质。他们沉着冷静,遵守纪律,易于管理,学东西还非常快。”
贝思福还应邀参观了清朝的海岸炮台和海军舰队,总体上对炮台装备和配套设施评价很低,对炮兵的评价很高。还有海军,他直接告诉清军军官和朝廷官员,没必要再去买军舰:
“我强烈建议他们,不要再为海军购买任何武器,因为,把治安工作转交给他们以后,中国需要发展的是陆军,而不是海军。在我看来,为商贸提供安全保证是最重要的事,而这种保证只有陆军和警察能够提供。”
这个时代是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如日中天的时代,这位英国勋爵的意思就是你们没必要搞什么海军了,再怎么发展海军在大英帝国面前都是毫无意义的。
他还参观了兵工厂:“我曾经讲过中国官员的低薪所导致的后果。这个工厂,如果交由合适的欧洲人来管理,用同样的预算资金,产量会是现在的三倍。”

“南京兵工厂
这所兵工厂归两江总督管辖。工厂的设备精良,大部分来自英国,也有一些来自德国和瑞士。这里没有欧洲的顾问和工头。工厂的官员和管理者,好像不知道他们在生产什么,或者不知道为什么生产这些东西。工厂的设备是现代化设备,但是制造的都是老旧无用的军用物资...... 中国官员还颇为得意地向我展示了一项发明——把毛瑟枪的后膛安装到一些抬枪上。其中一位官员告诉我,这种抬枪能穿透四英寸的木头,没有国家能造出这种武器。可以看出,他颇为自豪。看到这些自满的官员和勤劳的工人,正在制造一些毫无用处的军用物资,我感到有些悲哀。厂里用的钢材都从上海兵工厂购买。”
“汉阳(汉口)兵工厂
这个兵工厂归湖南和湖北总督管辖。厂里机器都是现代化设备,产自德国。......这个工厂又是一个浪费大量资金制造一些无用之物的例子。.......除了一些机器没有装配,闲置在工厂里之外,还有许多装配好的机器也没有运转。
这里好像没人组织,没人负责,非常混乱。工厂雇用了一些德国人,厂里全靠这些德国人来维护机器和制造产品。像其他兵工厂一样,如果由这些外国人来掌管工厂,既不会浪费资金,也会制造出实用的军需物资。”

最后,他总结说:“我发现,这些兵工厂都由中国人管理。很多时候,工长和工人都不懂工具的工作原理,工具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当我给他们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时,他们很感兴趣。
这些兵工厂正在浪费大量资金,制造的大量军事物资都没有用处。上海兵工厂,放在欧洲也是首屈一指,即使这样,也正在为军舰和“炮台制造重炮。而这些重炮,对当前的中国没有任何用处。我大胆地给总督们提出上述意见。
除了上海兵工厂,中国应该把其余的兵工厂改为仓库,可以节省一大笔资金。如果把省下来的资金投入上海兵工厂,它的生产能力就足够装备一支200000人的现代化军队。”
这位大英勋爵、上将在本书结尾声称:通过实地考察我认识到,为了昂格鲁-撒克逊人的荣誉和利益,必须维护中国的完整。如果我们下定决心,努力实施自由、公平的交易原则和机会均等原则,那么不仅能维护中国的完整,也能比现在的策略获得更多的利益。除非找到一个能切实解决远东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施,否则一定会发生战争,西方文明世界必定陷入冲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