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术与欧洲地图

凝旋谈历史 2023-04-27 00:36:05

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 , 公元6世纪就已经出现。13世纪 , 随着蒙古的兴起与扩张 , 印刷术被带到了西亚地区。14 世纪 , 印刷术传入到北非。现在所知欧洲最早的木版印刷,出现于14世纪后期。进入15世纪,木版印刷在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地流行。

早期欧洲人木版印刷的工艺与中国相似 : 先将文稿或图稿用笔绘写在纸上 , 然后把纸上的墨迹用浆水固定在木版上 , 形成反体 ; 刻工手持刻刀 , 顺着木板纹理朝着自己的方向刻挖 ; 每块木板上刻两页 ; 刻好后 , 在上面涂抹墨水 , 铺上纸张 , 用刷子轻轻擦拭 ; 把印好的纸对折 , 然后装订。

与木版印刷相比 , 铜版印刷成本昂贵 , 制作复杂 , 而且 , 适合于铜版印刷的墨水直到 15 世纪30 年代才出现。这样 , 铜版印刷产生的年代 , 要晚于木版印刷 , 大约在 15 世纪 70 年代。

欧洲早期印刷品主要是宗教宣传品 , 包括讲述基督教故事的图画。这些图画只要能够表示大意即可 , 不用非常准确 , 所以 , 即使刻得比较粗糙 , 也无大碍。但是 , 像地图、动植物图案、乐谱之类的就不同了 , 它需要刻工有高超的技术来精确地刻绘出图案。

这样 , 直到 15 世纪后期 , 才出现木版地图。

目前所知欧洲最早的木版地图 , 可以上溯到1472 年出版的《语义学》(Etymologies)。该书作者是中世纪西班牙基督教神学家伊西多尔(Isidore of Seville,560 ~ 636 年 )。此人于 589 年成为修道士 , 并于 600 年继其兄任塞维利亚大主教 , 直到去世为止。他曾经劝化西哥特人放弃异端阿里乌主义 , 接受正统的基督教教义。他是中世纪最为博学的人之一 , 也是最重要的神学家之一。他有好几部著作 , 而且被人广泛阅读和传抄 , 保留下来的手稿抄本 ( 形成于 8 ~ 15 世纪 ) 共有 500多部。《语义学》是伊西多尔最主要的著作 , 共20 卷 , 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 汇录了古代众多作家的论述 , 并附有地图。

西班牙基督教神学家伊西多尔(

1472 年 , 蔡纳 (Günther Zainer) 在德国奥格斯堡用木版印刷出版了伊西多尔的《语义学》,这是德国最早的用罗马字体印刷的书籍。该书附有一幅世界地图 , 也是由木版印刷而成的 , 它就是欧洲最早的印刷地图。该地图圆形 , 直径 6.6厘米。这是一幅典型的中世纪 T-O 地图 , 东方朝上 , 右侧为南方。整个大地被分为亚洲 ( 正上方 )、欧洲 ( 左下方 ) 和非洲 ( 右下方 ) 三大块 ,它们被 T 字形的水系所割裂。亚洲下方呈横条形的是尼罗河及顿河 , 与之垂直的则是地中海。三大洲被 O 形的环形海洋所包围。

对于地图的刊刻者来说 , 制作这样的地图比较容易 , 因为它只是用简单的线条来非常粗略地表示世界。所以 , 我们认为这不能算是真正的世界地图 , 而只是一幅示意图 ; 第一幅真正的地图 , 应当是 1475 年出版的《新编历史入门》(Rudimentum Novitiorum) 所附世界地图。

《新编历史入门》是一部世界历史通俗读物物 ,1475年在德国的吕贝克 (lübeck) 出版。书中附有几幅木版插图 , 包括两幅对折的地图 , 一为巴勒斯坦地图 , 一为世界地图。这部书的作者以及这幅世界地图的作者都不清楚 , 该世界地图也没有名称 , 为了方便起见 , 我们姑且称其为《新刻世界舆地图》。

《新刻世界舆地图》彩色 , 直径近 38 厘米。它实际上是一幅中世纪的 T—O 地图 , 整个大地呈圆形 , 被海洋所环绕。地图东方朝上 , 最上方那个大岛 , 就是人间天堂伊甸园。在基督教传统图画中 , 伊甸园中的两个人物是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 , 他们一般是裸体或半裸。但在这幅地图上 , 不知什么原因 , 伊甸园中的是两个穿戴整齐的男人 , 他们手持树枝 , 正在讨论。有人说 , 他们手中所握的是象征知识的树枝。也有人说 , 其中一个应是基督徒 , 另一个是犹太人 , 该图表示两个不同信仰的民族在上帝的旗帜下相互容忍 ,共同相处。不过 , 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解释。

这幅地图的最大特点 , 是用一座座独立的高山来代表各个国家 , 并加上种种表示地理特征的图案 , 现在可以辨认出来的地名共有 100 多个。

每座高山被海水所包围 , 山顶上画着城堡或国王。这样 , 陆地被割裂成众多独立的岛屿。地图上半部分为亚洲 , 从天堂中流出四条大河 ( 这些大河是《圣经》中所记载的 ), 把亚洲分为东西两半。地图右下方为非洲 , 左下方为欧洲。地中海没有被画出来 , 可能作者认为 , 地图两个页面之间的空档 , 就是地中海了。地图的中心 , 是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城。在罗马城的围墙内 , 教皇头戴皇冠 , 手持十字架权杖 , 盛装端坐 , 十分威严。地图上还有食人怪物 ( 如无臂人 )、树林、人物等 ,表示历史人物和宗教事件。

在地图上 , 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不正确。例如 , 欧洲西北的佛兰德斯地区 (Flanders) 被画在西班牙的东部 ( 实际上应是东北偏北 ); 爱尔兰与葡萄牙相邻 ; 希腊被画在罗马城之北 ( 应是东面 )。也许这幅地图的制作者只是想表达对世界的基本看法 , 而不是想准确地表示世界各国的实际距离及方位。

《新刻世界舆地图》的资料来源 , 主要是古代与中世纪早期的作家 , 如古希腊时期的希罗多德 , 古罗马时期的老普林尼 , 塞维利亚大主教伊西多尔 , 以及 14 世纪的《孟德维尔爵士游记》(Book of Sir John Mandeville)。相比之下 ,13世纪之后大量涌现的世界地理新知识以及制图学新技术却很少被采用。例如 , 自马可 · 波罗(1254 ~ 1324 年 ) 之后 , 西欧已普遍知道亚洲最东部有 Cathay( 指中国北方 ),Mangi( 指中国南方 ),Quinsay( 指杭州 ),Zaiton( 指泉州 ) 等 , 但这些在其他地图中常见的地名并没有出现在《新刻世界舆地图》上。与古代希腊人一样 , 这幅地图认为 , 亚洲最东部的地方是印度 ( 伊甸园左下方 ), 波斯 ( 伊甸园右下方 ), 塔普罗本岛 ( 波斯右上方 )。

从 14世纪起 , 许多制图学家采用航海图的绘制方法来制作世界地图。15世纪 , 西欧重新“发现”了托勒密的地理学著作及世界地图。但这一切 , 在《新刻世界舆地图》也见不到踪影。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 在西欧地图学史上,印刷术这种全新的传媒技术 , 最先用来传播的却是古老的地理观念。

从 1488 年起 ,《新编历史入门》被译成法文,取名为《历史之海》(La mer des hystoires)。这部书在巴黎等地多次重版 , 直到 16 世纪中期还在出版。书中所附的《新刻世界舆地图》也被介绍到法国 , 并且得以流行。这里选取的是 1491年在里昂木刻出版的地图 , 与 1475 年吕贝克版相比 , 地图上的有些图案略显拥挤 , 个别地名作了改动。

著名学者 Tony Campbell 曾说过 ,《新刻世界舆地图》“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 而不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新刻世界舆地图》所包含的地理学观念 , 至此确实已经过时 , 但它所采用的全新的印制方法 ( 印刷术 ), 却是刚刚被引入到地图的制作中来。所以 ,就地理观念而言 ,《新刻世界舆地图》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 就印制技术而言 , 它又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1 阅读:25
凝旋谈历史

凝旋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