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组赛到淘汰赛,不同时期的明朝首辅谁更强?

德叔谈史悠悠呀 2025-02-14 17:06:57

关于明朝首辅的排名。由于明朝首辅众多,要全部排名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我们可以借鉴足球世界杯的赛制,先将每个皇帝手下任职的首辅进行筛选,每个皇帝作为一个小组,先进行小组赛,每个小组选出优胜者后,再进行淘汰赛排名,这样会轻松一些。

否则,那么多首辅,不知要排到何时。

那么,从哪个朝代开始排名呢?洪武朝肯定没有,朱元璋时期也没有内阁首辅。

所以,从永乐朝开始比较合适。

严格来说,永乐朝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内阁首辅,内阁首辅制度要到英宗年间才正式确立。

虽然李贤独揽大权,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永乐和仁宣两朝。

永乐年间,解缙毫无疑问是第一名,也只有他一人。

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

可能要放到仁宣两朝,因为他们在永乐年间地位还不够显赫。

解缙无论是学术地位、朝堂地位,还是编撰《永乐大典》的功绩,都非常值得称道。

仁宣两朝可以放在一起考虑,毕竟仁宗在位时间很短。

既然没把三杨列入永乐朝,那么就应该把他们放在仁宣朝。

如果在仁宣朝,三杨毫无疑问是小组头名,而杨士奇资历最老,从洪武年间就开始在朝廷任职。

但当时的首辅多少有些“应声虫”的感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毕竟,内阁从最初的纯秘书机构发展到后来的庞然大物,也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无论是朱棣还是宣宗时期,朝政大权也不完全掌握在文官手中。

接下来是英宗朝,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时期。

英宗朝前期,三杨的地位还比较稳固,但既然仁宣两朝已经排了他们,就不能再放到英宗朝了。

所以,需要着重考虑英宗朝后期的首辅。

天顺年间,毫无疑问是李贤。

他作为内阁首辅,掌握了“批红”(即票拟)的权力,内阁首辅制度也真正从李贤时期确立。

作为开创者,多少还是要给他一些面子,让他获得小组头名。

关键是,英宗中间还有一个景泰帝,那于谦要不要考虑呢?于谦虽然在景泰年间拥有最大的话语权,相当于首辅,但当时的首辅是徐有贞。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首辅这个职位,而于谦并没有担任过首辅。

如果把景泰年间的首辅徐有贞列入,他太令人厌恶,妥妥的垫底,甚至会影响榜单的整体质量,所以景泰朝pass掉。

英宗朝就以李贤为代表人物。

然后是成化朝,成化朝的首辅比较多,例如彭时、商辂、万安、刘吉(刘棉花)。

从《明朝那些事儿》的角度来看,万安和刘吉基本不算合格的首辅,在书中他们是类似小丑的人物,“万岁阁老”、“刘棉花”。

成化帝是一个比较强势的君主,所以无论是彭时、商辂,还是万安、刘吉,都没有太多反驳皇帝的举动,或者说他们没有反驳成化帝的胆量。

很多人说明朝皇帝权力小,但成化帝说话算数的时候,又抱怨内阁没有权力,这很矛盾。

好不容易万安听皇帝的话了,又说他是“应声虫”,“万岁阁老”,这很双标。

内阁说话不行叫架空皇权,不说话就叫“万岁阁老”,“刘棉花”,总之怎么都是错的。

虽然万安和刘吉都比较听成化帝的话,是成化帝的执行工具,但他们也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不堪。

只是他们拍马屁拍得比较厉害,是应声虫。

不像商辂和彭时,他们更像是标准的文官,特别是商辂,他是大明朝唯一连中三元的人,堪称学历的天花板。

虽然商辂的首辅任期比较短,但综合能力、学历、清流程度、士林领袖地位、人品等方面都非常优秀,而且安然致仕,是一个比较完美的首辅形象。

最关键的是,连中三元不仅需要实力,还需要运气,这属于天分。

所以,在成化朝,选择商辂作为小组第一没问题。

弘治朝最难排,因为首辅比较少,前期是徐溥,后期是刘健、李东阳、谢迁。

弘治朝比较平稳,他们也没有明显的功绩哎呀。

因为那个时候,明朝自从宣宗之后,实行的是一种战略收缩的策略,所以明朝不太考虑开疆拓土,而且政权当时趋于稳定,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建功立业的机会。

而且他们两个人连谥号都是一模一样的,都是“文靖”。

所以说,在明朝这个维度下,后世臣工对他们的评价都差不多。

但是我还是觉得刘健的名气大一点,毕竟他跟谢迁和李东阳齐名,他们是一个组合,名气比较响亮,所以相对来说,他要比徐溥更有优势。

没错,那么弘治朝我们就选刘健,弘治朝的代表人物就选刘健吧。

接下来是正德朝,正德朝更难了。

正德一朝,有李东阳和杨廷和。

李东阳的好处在于保全了很多人;杨廷和就更猛了,他是三朝老臣,并且在正德和嘉靖的权力真空期里,短暂地做过三十多天的帝国实际掌控者,相当于大汉的周勃、陈平、霍光。

所以你觉得呢?你让谁出线?我觉得这个挺难选的。

李东阳名气也不低,而且获得了“文正”的谥号——古代文臣最高的谥号;但是杨廷和的权力又太大,还“欺负”过嘉靖,他还有一个很出名的儿子杨慎。

这很难选。

我觉得还是杨廷和吧,毕竟干过三十多天的代皇帝,这可是大明头一份,张居正都没干过这个活儿,李东阳那就更没干过了。

所以就杨廷和吧,勉强让他上去。

好的,那嘉靖的话,首辅其实还挺多的。

嘉靖朝牛的首辅也很多,从之前的杨廷和、张璁、杨一清,再到后面的夏言、严嵩,这还不算一些比较短期的,像后期的徐阶,徐阶是因为严嵩倒台后短暂接班的;还有像翟銮这些人,他们都算是嘉靖年间的一些首辅。

所以,你真要算嘉靖年间小组出现的种子选手,我觉得就是杨廷和、杨一清、张璁、夏言和严嵩。

杨廷和刚才已经算在正德朝了,而且他是被嘉靖整倒的;杨一清干的时间太短,他更多的职能并不太像一个老首辅,毕竟他最高光的时刻还是在牧边以及吏部尚书的岗位上。

说真正能引领一个时代的,也就张璁、夏言和严嵩了。

这三个人里面,毫无疑问是张璁。

为什么不能是严嵩呢?严嵩当的时间多长?严嵩毕竟没有什么太大的功绩,他干的时间长,嘉靖干的时间也长,他能比朱棣干得好吗?你不能说工龄时间长,就搅吧搅吧。

严嵩是属于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那种,但是从整体角度来说,就整个功绩或者说对整个大明,大礼议包括嘉靖新政,张璁还是属于在首辅任上干出过一点实事。

这个老头还是很有能力,但也多少蹭了点嘉靖前期他自己也想励精图治的顺风车,因为嘉靖前期还是很厉害的。

真要把张璁这样一个人物的性格或能力摆出来,其实也白搭,但你这个榜严嵩进不去,是不是也要考虑名声的问题,就像徐有贞也进不去一样。

那名声肯定要考虑,那严嵩肯定直接被pass掉。

那么嘉靖朝就让张璁出线。

那隆庆朝,讲真,他三位首辅:徐阶、李春芳、高拱,干的时间最长的应该是李春芳,但李春芳虽然是首辅,我觉得高拱作为次辅还骑在他头上,因为高拱是真正的潜邸之臣,而且李春芳性格比较软,然后高拱那暴脾气逮谁骂谁,最后李春芳说白了也是觉得首辅干的没意思了,直接跑了,反正你高拱说了算,你干呗。

而且高拱的确不管从隆庆新政,还是从海外贸易这一块的开海,还是对民生方面,都是有贡献的,特别是他可以算是一个改革家。

那隆庆朝就算高拱出线了。

那万历朝,万历朝就不用讨论了,他首辅再多,你再申时行、王锡爵、沈一贯等等等等,也就剩个张居正了。

你加起来,都比不上张居正的一根脚趾头,因为张居正现在都是放在整个全历史的维度来讨论的。

就是说,张居正的历史地位太高了,所以就不需要讨论了。

申时行再狠,你没办法跟其他朝代的人去比。

但是张四维害死了张居正,张四维害死张居正以后自己也回去没多久就自己挂了,张四维自己也没怎么干首辅。

那万历朝张居正毫无疑问的出线。

以后光宗就不提了,就干了一个月,朱常洛就不提了。

天启你觉得哪位首辅能够出现?天启年间,那就叶向高吧,就东林点将录里的那位浙江道御史房可壮,及时雨叶向高、浙江道御史房可壮。

对,魏公公钦点的“及时雨”公明哥哥。

哈哈,不要再玩公明哥哥这个梗了,毕竟天启的时间也短,而且那个时候是魏忠贤专权的时候,其实首辅发挥的空间不算大,也就前期能够发挥,那就叶向高吧。

最难排的来了,崇祯。

首辅太多了,首辅人数最多的时代(19人)。

你像温体仁、魏藻德......但是魏藻德这种,那就属于纯纯的汉奸了。

对,矮子里面拔将军,那就温体仁呗,相对而言还当的时间长一点,还比较有能力,比崇祯频繁更换的那几个强得多。

基本每个小组出线的人都已经确定下来了,也就是永乐朝的解缙,仁宣朝的杨士奇,成化朝的商辂,弘治朝的刘健,正德朝的杨廷和,嘉靖朝的张璁,隆庆朝的高拱,万历朝的张居正,还有天启朝的叶向高,以及崇祯朝的温体仁。

那在这样的小组出线形势下,我们第一名其实就没什么悬念,肯定是张居正嘛。

第一名就没有必要给大家去设置什么悬念了,不设置悬念你们也能猜到,所以留到最后说也没有什么意思。

那么定完第一名后,我们再从后往前排。

你认为谁应该排在明朝首辅的倒数第一位?我认为温体仁应该排在倒数第一。

因为他并没有赶上一个好时代,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在职时间也很短。

所以,温体仁排倒数第一。

我认为倒数第二应该给解缙。

因为他确实没有什么地位,只是一个纯粹的秘书,纯文臣。

最终被锦衣卫在冰天雪地里冻死,被纪纲所杀害。

他的结局可以说是所有首辅中最不体面的一个,死在了厂卫的刀下,比其他即使被清算的首辅都要悲惨,更不用说像解缙这样曝尸荒野,死在雪地里的感觉。

这也能看出他地位很低,既没权又没势,死得也不体面。

所以,给他倒数第二名。

当然,他也算是有才情,参与修撰了《永乐大典》,名气比较大。

那么,倒数第三名,第九名是谁呢?既然你认为解缙没什么权力,那杨士奇(三杨)也没什么权力。

我倾向于把倒数第三名给杨士奇。

因为实际上,包括永乐朝和宣德朝,三杨都是皇帝的应声虫。

他们可能比万安更“应”,因为朱棣和宣宗更不可能让他们说话了,因为宣宗也比较强势。

我们不能说三杨本身道德很高尚,所以不把他们排在更后面。

因为在宣宗朝,勋贵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倒数第三名是杨士奇。

估计屏幕前的很多人会不服气,想喷我,但这确实是我排的倒数第三。

那么,倒数第四名,第八名是谁呢?我们已经把首辅制度之前的那些人排除掉了。

没错,是李贤。

首辅制度之后,首辅的权力并不大,日子也不太好过。

首辅里,肯定是天启朝的叶向高了,因为有魏忠贤在制约着他,所以他的处境相对来说是最艰难的。

而且,作为东林党人,他的风评也不太好,都是些大士绅,而且还搭上了明末这班烂车。

所以,我们把叶向高放在第八名。

第七名就比较难排了,因为前面几位都很强,我们只能从他们有没有做过什么实事来分析。

你看张居正、高拱、张璁、杨廷和、刘健、李贤......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个人觉得是李贤。

李贤没什么作为,这一点我们两人想一块儿去了。

他的贡献更多在于对内阁制度的贡献,对内阁权力的贡献。

他对国计民生,在内阁这个群体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

毕竟他也是刚刚开启内阁首辅制度,不可能刚开启就做大做强。

而且,他的性格喜怒无常,而且还杀过人,在他手下做事多少有点应激障碍。

这孩子在瓦刺留学留下了心理阴影。

所以,李贤第七。

越来越难排了,因为前面都很强。

第六名,你是打算给杨廷和呢,还是打算给刘健呢?我提名这两个。

杨廷和和刘健,那肯定杨廷和得排在前面一点,因为他权力比较大。

在权力空缺的时期,作为帝国代理皇帝,从这个角度来说,杨廷和是无人能超越的。

但是,杨廷和结局不好,他的梦想是清流领袖,还想有皇帝般的成就,当然连中三元这个成就也确实很高。

你说他下场不好,但杨廷和的谥号还是比刘健好。

那就刘健第六。

而且,在明朝爱好者的角度来说,杨廷和的知名度也要比刘健高。

那肯定杨廷和知名度高,人家还有个杨慎(杨廷和之子)的儿子呢!所以,我们把杨廷和排在第五,刘健排在第六。

现在还剩下第四名、第三名、第二名,剩下的就是神仙打架了,也就是张璁、高拱、张居正这三个人。

我觉得我们先看谁能进前二吧。

我个人觉得,既然你提名了张居正作为第一,那跟张居正齐名的高拱也应该提名,因为他开启了隆庆新政。

如果我们今天是从功绩的角度来说,感觉张居正的功绩要大于张璁。

但是,张璁的成就很高,但他只是一个完美的首辅模板,成为了清流领袖,连中三元,安然地终老致仕,生前生后的名声都非常好,就是一个理想模板,是所有首辅的偶像。

我觉得要把高拱排第二,高拱毕竟做了很多实事,虽然这老头脾气不太好,但从贡献来说,我觉得高拱还是比较大的。

至于张璁和张居正,这个实在太难排了。

要么我们就交给屏幕前的兄弟们,你们可以给出一个排名。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我们的总体排名情况:第十一名温体仁;第十名解缙;第九名杨士奇;第八名叶向高;第七名李贤;第六名刘健;第五名杨廷和;第一、二名张居正、高拱。

你觉得谁排第一?咱们评论区见。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04

评论列表

等一个晴天

等一个晴天

4
2025-02-15 11:27

隆庆死早了 高拱太可惜了 高拱有能力有作为有操守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叶琪的开中法其实对明朝负面影响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