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首次受伤
1978年的全国排球甲级联赛,陈招娣作为球队的主力攻手,在一次激烈的比赛中不幸受伤。在一次高强度的拦网对抗中,她的左臂与对方球员发生碰撞,导致桡骨受伤。
尽管左臂裹着厚重的绷带,陈招娣坚持回到球场上继续比赛。比赛中,她凭借一臂之力完成了多次精准扣杀和拦网,为球队贡献了重要的分数。尤其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她在前排进行了几次关键拦网,成功阻止了对手的强攻,帮助球队保持了领先。
比赛结束后,尽管球队赢得了胜利,但陈招娣的伤势令人担忧。队医对她的伤势进行了更详细的检查,确认为桡骨轻微裂纹。这意味着她需要暂时离开赛场,进行至少六周的休息和恢复。
1979年全运会的辉煌
1979年,在与亚洲俱乐部冠军日本日立队的比赛中,陈招娣的表现备受关注。这场比赛节奏紧凑,对手的战术灵活多变,双方在每一个回合中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一次拦网中,陈招娣跃起封堵对方的强力扣球,落地时左臂与网柱发生剧烈撞击。当时,她咬紧牙关坚持完成了整场比赛,但赛后经过检查,她的左臂桡骨位置已经骨折。
这次受伤比上一次更加严重,队医建议她立刻停止训练和比赛,接受专业治疗。然而,陈招娣没有从赛场中离开。全运会临近,她坚持在队伍中继续训练,并参与战术讨论。为了不拖慢团队节奏,她主动提出削减训练强度,同时用右手加强技术动作的练习。
全运会开始时,陈招娣左臂用绷带吊起,右手承担了大部分进攻和防守的任务。她在比赛中依然保持着高水平的发挥,多次利用她出色的判断和灵活的脚步协助队友完成拦网。在关键时刻,她更是凭借右手的精准扣球为球队赢得重要的比分。
在一场与强队对决的比赛中,对手显然试图针对陈招娣的伤病展开进攻,多次选择将球扣向她负责的区域。面对这样的局面,她灵活调整站位,通过预判对手的意图,将多次难度极高的扣球成功防守下来,并迅速将球传向队友完成反击。
全运会的最终阶段,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尽管对手强劲,陈招娣依然在场上拼尽全力。在决赛中,她在一次跳跃拦网时,由于用力过猛差点摔倒,但她迅速调整重心,硬是稳住了身形。
当比赛最终哨声吹响,中国女排赢得了全运会冠军,陈招娣也因此获得了“独臂将军”的称号。赛后,媒体争相报道这位单臂奋战的女排队员,各地观众对她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1981年世界杯的胜利
1981年,中国女排迎来了参加世界杯的重要机会。这是一场聚集了世界顶尖球队的比赛,竞争异常激烈。陈招娣作为球队的主力选手,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比赛中,都以身作则。在几场小组赛中,她展现了攻防兼备的技术优势,多次在关键时刻拦截对手的致命扣球,为中国队争取到了宝贵的分数。
然而,在紧张的赛事过程中,陈招娣的腰伤复发。一次激烈的扣球动作让她感到腰部剧烈不适,但她依然咬牙完成了比赛。当队医建议她休息时,她婉拒了,转而选择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恢复,同时减少训练时间,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比赛中。
进入半决赛时,中国女排对阵传统强队。比赛从一开始就陷入胶着状态,每一分的争夺都异常激烈。陈招娣凭借精准的传球和扣杀,连续得分帮助球队保持领先。几次关键时刻,她还在防守端完成了成功拦网,为队友创造了反击机会。尽管腰部的疼痛使她的动作稍显迟缓,但她的经验和判断弥补了这些不足。
决赛是与另一支强队的较量,双方实力旗鼓相当。这场比赛不仅考验了技术,也极大地消耗了体力。陈招娣在前两局的发挥尤为亮眼,多次用灵活的跑位和精准的扣球助力中国队赢得比分。然而随着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她的腰伤问题逐渐显现。在第三局的一次救球中,她重重摔倒在地,随即被搀扶到场边进行短暂调整。
比赛最终以中国队的胜利告终。哨声响起的那一刻,陈招娣已几乎无力站立。队友们迅速围上前,将她搀扶着走向领奖台。
1986年的新开始
陈招娣在退役后迅速将自己的精力转向了教练岗位。1986年,她出任国家青年女排的主教练。这个角色对于她来说充满挑战,因为年轻球员缺乏经验,技术也不够成熟,但她始终保持严谨的训练作风。每天的训练从基本动作开始,她会亲自示范如何扣球、拦网、传球,同时强调配合和默契的重要性。
在国际赛场上,陈招娣带领的青年女排面对来自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强劲对手。亚青赛期间,她在赛前反复分析对手录像,为每一场比赛制定详细的战术。她要求队员们在比赛中始终保持高度专注,并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在场边即时调整战术。这些努力最终帮助中国青年女排夺得了亚青赛冠军。在随后的世青赛上,她带领球队勇夺季军,为中国排球培养出了一批潜力巨大的球员。
1993年,陈招娣开始在中国排协任职,担任副主席和顾问,专注于推动排球事业的发展。在这个岗位上,她与国内外排球协会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引进先进的训练理念,同时推动国内联赛的职业化进程。
随着工作的深入,陈招娣被调任总政文化体育局,担任局长一职。她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影响力,为军队系统的体育事业注入了新活力。无论是比赛组织还是人才培养,她始终保持高效和严谨。后来,她又被任命为总政直工部副政委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但她依然没有远离排球场。
1996年,陈招娣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担任中国排球联赛的技术代表和比赛监督。她常常出现在比赛场边,与裁判、教练交流,并对比赛的技术环节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2006年7月14日,陈招娣迎来了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经过中央军委批准,她被晋升为少将军衔,成为中国体坛首位女将军。她身穿军装的照片刊登在各大媒体上,成为一时佳话。
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宣布了主播大名单。在众多知名解说员中,陈招娣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已退休的宋世雄也宣布重返荧幕,与陈招娣一起担任中国女排比赛的解说搭档。比赛期间,两人默契十足,陈招娣用她对排球的深刻理解为观众提供了专业而生动的解说。她详细分析场上局势,为观众解读战术背后的逻辑,赢得了广泛好评。
生命的告别
2013年2月,陈招娣因罹患癌症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房里,她的家人和昔日的队友常常探望她,带来外界的问候和支持。医院的医护人员对这位传奇女排选手格外关照,每天的治疗和护理安排得井井有条。
然而,4月1日上午,陈招娣的病情突然恶化,医生们迅速组织抢救。尽管全力施救,病情仍无法逆转,当天下午3时,她离开了这个她热爱和付出一生的世界。消息很快传开,无数曾被她的故事感动的人陷入悲痛之中。她的老队友纷纷通过不同渠道表达悼念。郎平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接到噩耗的瞬间,她感到深深的难过,并回忆起与陈招娣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
清明节当天,陈招娣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尽管仪式定于上午10点开始,但早在8点,礼堂门口已经聚集了大批群众。他们手捧白菊,排起长队,有老年人、有年轻的球迷,也有曾受她影响的排球学子。许多人静静站着,低声交谈着她的事迹,眼中满是惋惜。
上午9点,陈招娣的老队友们在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抵达告别厅。郎平、孙晋芳、郑海霞等人手中抱着一个用鲜花编织的排球,排球上写着“老女排全体”几个字。她们一进入告别厅,气氛变得更加肃穆,不少人眼圈泛红。
在灵堂内,花圈和挽联整齐地摆放着,每一个字都传递着对陈招娣的深切怀念。郎平等人在告别时神情凝重,她们静静站在遗体前,低头鞠躬,随后轻轻将鲜花放在灵前。许多老女排成员在告别时默默无语,只有轻轻的抽泣声回荡在大厅里。
参考资料:[1]朝阳.陈招娣:激励一个时代[J].当代劳模,2013(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