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在周朝是独特的存在,因其为商朝后裔所建。周武王伐纣后,面对众多商朝移民这一棘手问题,基于“以德服人”的起义旗号,不能将移民杀光,于是采取了先礼后兵的策略。
先是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管理移民,使其国与周朝表面上地位平等,执宾客之礼;
同时又安排三个弟弟建立邶、庸、卫三国监视武庚,此即“三监”。
武王去世后,武庚联合三监造反,周公旦凭借出色能力镇压了叛乱。此后周公旦延续政策,挑选了纣王的叔叔微子,因其在周武王牧野大战胜利后主动投降,姿态卑微,被认为适合做傀儡国君,带领剩余商朝移民迁至黄河以南建立宋国,都城为商丘,并在宋国周边设置姬姓封国防范其再造反。
但宋国人长期保留商朝文化习俗,不愿与周边姬姓国家通婚,还强调自身特殊性,显得格格不入,常被周边国家编排故事嘲讽,像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贬损成语多与宋国相关,杞国作为夏朝后裔也与其一同遭此境遇。
宋襄公登场及早期经历时光流转至春秋时期,世道大乱,宋国参与诸多战争,曾试图联合周边国家对抗郑国却未成功。后来齐桓公崛起成为霸主,宋国便依附齐国。
宋桓公病重时,嫡子兹甫(即宋襄公)展现出让贤之举,他认为庶兄目夷为人仁义,想将国君之位让给目夷,目夷以违反嫡子继承制为由拒绝并逃到国外。宋襄公继位后,又把目夷请回,让其担任左师(执政官),兄弟间情谊深厚,传为佳话。
宋襄公
公元前651年宋襄公继位,同年夏天齐桓公召集葵丘会盟,通知紧急,宋桓公未下葬,宋襄公为向齐国站队保宋国平安,将父亲遗体置于冰块中便赶去参会。
会盟上,齐桓公的排场让宋襄公心生当盟主的念头,会盟结束后,齐桓公还将托孤重任交给他。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宋国在史料中记载寥寥,仅出现宋襄公攻打曹国以及询问陨星坠落吉凶之事,叔兴对宋襄公询问吉凶一事颇为不屑,认为吉凶关键在人如何行事。
宋襄公介入齐国内乱与争霸野心初显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后五子夺位,齐国大乱,太子昭逃至宋国。
宋襄公于公元前642年广发檄文邀诸国出兵,依据葵丘会盟的约定,维护太子继承的盟约,共同打入齐国。但多数大国未响应,仅魏国、曹国等三个小国派人。
不过因齐国贵族不满奸臣易牙统治,宋襄公联军到来时,齐军未怎么抵抗,都城贵族还杀了无亏,迎太子昭回国。
宋襄公由此威望大增,自觉说话有分量,便想效仿齐桓公当盟主,其兄目夷虽极力劝阻,称宋国实力不足,可宋襄公不以为然。
宋襄公的一系列会盟及争议行为曹南会盟:公元前641年,宋襄公邀请曹国、朱国和曾国在曹南会盟,三国不愿前来,他竟绑架滕宣公,以杀鸡儆猴的方式迫使三国参会。
曾国国君曾子因路途远,到会盟地点时已结束,迟到的曾子按常理顶多受罚或降级,可宋襄公却将其杀了祭神,此举引发目夷强烈斥责,指出人祭违背传统且不符合霸主德行,靠这种手段难以服众成就霸业,但宋襄公不听劝,还因曹国在会盟中的不满态度,于秋天带兵攻打曹国,却久攻不下,最终灰溜溜返回。
与齐楚会盟及被绑架:公元前639年春天,宋襄公邀请齐国、楚国陆上会盟,会上他以盟主自居主持祭祀,齐孝公、楚成王虽未表态反对,但全程看着他摆谱。
宋襄公觉得不够尽兴,又邀两国秋天到盂地会盟,齐孝公未回应,楚成王却答应且约定不带军队“君子相约”。宋襄公不听目夷劝阻,执意赴会,结果被楚成王绑架,楚成王带他到商丘城下逼降,遭拒后将其作为战俘献给鲁国,因鲁国是当时执行周礼的老古板国家,楚国此举无疑是对鲁国和周王室的公然挑衅。
宋襄公被楚国关押半年后,由鲁国送回宋国,继续担任国君,但其称霸美梦已然破碎。
鹿上会盟
泓水之战及后续争议公元前638年冬天,宋襄公不顾目夷苦劝,带兵围攻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军出兵,宋襄公得知后回返,与楚军在泓水相遇。
宋军先到北岸摆阵,楚军后至并直接渡河,目夷建议趁楚军渡河时攻击,宋襄公却以恪守周礼为由拒绝,待楚军渡河完毕双方交战,宋军死伤惨重,宋襄公也中箭受伤,宋军溃败。
战后宋襄公仍辩称君子打仗要遵循周礼,不攻击受伤敌人、不俘虏老人等,目夷反驳打仗目的是取胜,不应讲不合时宜的君子之道,可宋襄公或许已没机会改变自己的作战理念了。
公元前637年,宋襄公去世,结束了颇具争议的一生。
泓水之战
对宋襄公的多元评价对于宋襄公,历史上评价不一。司马迁将其列为春秋五霸之一,认为他修行仁义,虽在泓水战败,但在礼崩乐坏时代给众人做了恪守仁义的榜样,值得称赞。
这一评价难以服众,毛主席评价他是“蠢猪一般的仁义道德”,同时代的《公羊传》称赞他不攻击未列好阵的敌人,恪守周礼;
《谷梁传》则指出要顺势而为,宋襄公不懂顺应历史趋势,在乱世讲仁义道德,失败在所难免。
宋襄公一生行为存在诸多矛盾之处,比如有欺负弱小、杀国君立威等不符合仁义的做法,却又在战场上坚守所谓“君子之道”。
整体来看,他更像是被欲望裹挟,一心想称霸却不顾现实的小丑。不过在临死前,宋襄公曾送80匹马给流亡的晋国公子重耳,重耳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算是间接对春秋局势产生了影响。
宋襄公身处特殊时代,其行为和理念与当时的大环境冲突,这也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给后世留下很多值得探讨和思考的地方。
文本来源@唠点历史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