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堤淹田发生后,李玄应该如何自保?

转运史 2025-02-16 16:15:19

文丨史官

在职场里头,最忌讳的就是“等靠要”,《大明王朝1566》里的李玄,就死在了这上头。

李玄身为河道监管太监,手里权力可不小。

但九个大堰口一块儿被毁,事前他居然啥都不知道,完全被蒙在鼓里。为啥呢?

上头当官的没把他当自己人,消息捂得死死的;下头负责巡查河道、日常干活的那些人,也不给他透个风。这说明啥?

他对河道这块工作压根没掌控住。

平常工作态度就是,有活儿就干,没活儿就睡大觉,也不想着发展自己的情报网,不琢磨咋牢牢抓住工作成果,光等着事儿来找他,这就是“等”。

大水把两个县给淹了,灾民乌央乌央的,但凡有点脑子,都知道这是天大的案子。

李玄作为河道监管,要担的责任明晃晃摆在那儿。

可他呢,顶着这么大的干系,压根不想着自救。

既不赶紧跑到现场,找老百姓打听打听,搜集毁堤的证据、线索;也不去翻翻修河堤的账本,找当年修堰口的河工,弄点固若金汤的证词。

就听杨金水的话,想着“地方衙门的人自己会内部消化,肯定不敢把司礼监牵扯进来,拖我下水”,这纯粹是“靠”。

他还是杨金水的干儿子,却拎不清和干爹的关系。

不明白杨金水收他孝敬,是坐享其成的,他才是具体干活、出了事得顶锅的执行层。

自己这儿出了岔子,得想法子别连累干爹,而不是一个劲儿抱大腿,喊“干爹救我”,还觉着干爹就该无条件救他,这便是“要”。

人在职场,一旦沾上“等靠要”这三条,就等于给自己挖好了坑。

布林肯那句话说得好:“你不坐在餐桌旁,你就会在菜单上。”

“等靠要”的人,可不就是把自己往菜单上放嘛,只能任人宰割。

李玄不想当鱼肉,就得翻身做刀俎。

出事之后,他就该麻溜冲到事故现场,大把撒银子,该调查调查,该找原因找原因,证据能买就买,把事情来龙去脉摸得清清楚楚。

只要掌握了事情全貌,话语权就在他手里了。

到时候,他想捅谁就捅谁,想往哪儿捅就往哪儿捅,立马能成为倒严的关键人证,变成核心人物。

杨金水和严家穿一条裤子,靠不住,拿到证据就直奔严家对头裕王府,裕王一门心思倒严,肯定会想法子保住他这个活证据。

到时候,就不是他求杨金水救命,而是杨金水得求他别把自己抖搂出去。

要是实在找不到证据,拿不到主动权,那就麻溜连夜跑路。

顺着江水一路往下,找条船出海。

江水流速那么快,等别人反应过来要抓他,他早跑到海边,登上出海商船溜之大吉了。

0 阅读:4
转运史

转运史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