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如何看待剧中嘉靖这一人物角色?

转运史 2025-01-21 16:27:53

文丨史官

在《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这皇帝,论复杂程度,历史上排前头没跑。

要说聪明,玩转权术,那也能在顶尖行列占个位子。

可奇了怪了,聪明成这样,却把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打着灯笼都难找第二个!

说到底,就是嘉靖空有帝王的架子,没那份帝王该有的心。

啥是帝王之心?

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缺了最基本的责任感。

嘉靖这人吧,有能耐、有手段,却选择躺平,好比一个上市集团老总,不琢磨着把公司搞好,反倒跟高管一起捞自家公司的钱,正常人真理解不了他咋想的。

咱就不扯他生平那些事儿了,光顺着剧里嘉靖这条线捋捋。

剧开篇就很巧妙,第一集钦天监周云逸被打死。

嘉靖三十九年,大明王朝麻烦事扎堆,国库亏空、宫里着火、入冬没雪,接二连三,闹得人心惶惶,民间流言蜚语四起。

“上无德,天震怒”这话都冒出来了,矛头直指嘉靖和严嵩。

这里面有俩关键前提:

一是嘉靖痴迷道教,对上天反应特在意;

二是出这些事,原因大家心里有数,可嘉靖绝不肯承认是自己统治有毛病。

所以,钦天监给的说法至关重要,结果周云逸那话,嘉靖听了能乐意?

“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不但没顺着皇帝心意,还坐实了民间传言。

冯保追问背后有没有人教唆,周云逸硬气得很,说自己尽责,不用人教。

这手段眼熟吧,后面查海瑞也这套路。

开头结尾还形成个闭环,只不过周云逸没海瑞命硬,当场就被打死了。

事后嘉靖假惺惺惋惜,还让吕芳查谁下的手,看完整剧就知道,凶手不就是嘉靖嘛!

冯保为啥被贬?他道行浅,这脏活没背好。

嘉靖肯定不会明着指使,以前估计也有人这么干过,不然冯保哪能那么大胆,还兴高采烈报祥瑞?

吕芳就明白,前脚打死人,后脚就进司礼监,不等于公开承认是皇上授意嘛,背锅不一定有赏,背砸了就得挨收拾,剧的基调就这么定下来了。

接着围绕改稻为桑展开,这事儿本就是财政亏空闹的,为啥亏空?

宫里花销没个度,严党拿这当贪污幌子,清流也回避。

想着种经济作物能来钱,可老百姓吃啥?没人管呐!

然后就有了毁堤淹田,这事儿明摆着会惹老百姓抵制,严嵩其实心里门清。

他知道收拾商人没事,老百姓可不能逼急了,国家底线一是别激起民变。

二是别耽误东南抗倭,崇祯那时候就是教训,农民没饭吃只能造反,剿都剿不完。

所以毁堤淹田一出,嘉靖必须查,可他在意的不是真相,而是有没有人把自己牵扯进去,各方啥态度,这查案查得别提多诡异了。

倒严那段也简单,嘉靖就三句话:让严嵩管管儿子;嫌严党分钱不均,拿两百万才给自己一百万;质问严党咋还敢扯到自己儿子通倭。

意思很明白,嘉靖对严嵩还算满意,就是严世蕃太跳,得摁住;

严党贪得太过分,动了国本,还招惹裕王,不能忍,在嘉靖眼里,严党就是背锅的,不听话就得倒。

严党倒了,新问题又冒出来。年前廷会还是分锅那点事,上次是严党、清流、吕方,这次换成徐阶、陈洪。

情况更严峻,京畿灾民多,官员欠俸,军费还不能动,嘉靖还惦记修宫殿的钱。

内阁愁坏了,想法子挤钱出来,兵部、吏部、户部都出血,百姓依旧苦哈哈,嘉靖才是最大的贪污犯,戏剧冲突一下拉满。

廷议上也有意思,李春芳老实,军费多说了也没事;

高拱带着气,嘉靖也没太计较;

赵贞吉最绝,狠苦百姓还把锅背得严丝合缝,嘉靖乐了,还夸他。

结果海瑞一封奏疏炸了锅,嘉靖气得不轻,可又不敢杀海瑞,不然昏君帽子摘不掉,想找人搞定海瑞保面子,却难如登天。

最后想出明月、好雨这套暗示,意思是定海瑞死罪,自己再出面赦免。

陈洪这货不懂事,弄个“子骂父判绞刑”回来,嘉靖又炸了,直接说白话,好人你们做,朕当恶人。

剧里的长江黄河论不少人追捧:

一来陈宝国演技太绝,演得过瘾;

二来这话乍一听有点道理,可细琢磨,全是诡道,拿权力、手段说事儿,什么贤不贤的,夏言、沈炼、杨继盛咋就不贤了?严嵩、严世蕃又咋贤了?

嘉靖心里有数,就是帝心自用,拿这话当遮羞布罢了。

说到底,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嘉靖这么个主儿,底下能出啥忠臣?

严嵩年轻时也曾一腔热血,后来不也堕落了,环境影响是一方面,上头就爱养背锅的,下面人自然投其所好。

0 阅读:4
转运史

转运史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